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說中國必勝-資深專家談中美貿易戰結局

為何說中國必勝-資深專家談中美貿易戰結局

周五,特朗普公開聲明:敦促對一千億美元中國商品附加徵稅;而中國商務部也強硬回應:堅決回擊不惜任何代價!世界兩大經濟體貿易戰不斷升級,最終誰贏誰輸?該如何看待最後的結局?對此,我們推薦關注幾位資深證券專家的最新觀點,相信會讓你信心倍增!厲害啊,我的國!

先看看新華社評論員文章:捍衛國家利益 我們有底氣!

繼美方發布對華301調查徵稅產品建議清單後,當地時間4月5日,美方稱或再對1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在挑起貿易戰的歧途上越滑越遠。對此,中方予以強烈譴責並堅決回擊,並表示必定採取新的綜合應對措施。中國的正義立場與其行動一樣堅定不移:中國無懼任何貿易脅迫,絕不怕打貿易戰,有決心、有能力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這次中美經貿衝突,是美方一手挑起,本質上是美單邊主義對全球多邊主義、美保護主義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挑釁。美方所作所為,是踐踏國際貿易規則的不義之舉,在道義上已經完敗。所謂「301調查」由美國自己發起、調查、裁決、執行,用國內法處置國際事務,不僅有失公允,更與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背道而馳。美方一意孤行,霸道而任性地出台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嚴重破壞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干擾正常國際貿易秩序。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牢固的敏感時期,美方為一己之私挑起貿易戰,必然損害各國利益、累及世界經濟,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向保護主義壓力低頭會讓所有人受害!」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疾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方倒行逆施、自私自利的做法,從一開始就不得人心,國際社會紛紛表示反對,必然難以為繼、走向失敗。

挑起貿易戰,也是損人害己的不利之舉。打貿易戰,誰最受傷,美國人民和企業界看得很清楚。日前,美國農業、畜牧業和製造業協會等紛紛在電視、網路平台發聲,對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做法表示反對。中美貿易的互補性遠大於競爭性,幾乎每個美國家庭都離不開「中國製造」,對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無疑將導致美國相關商品價格上漲,損害美國消費者尤其是工薪階層的利益。加征關稅將令美國製造業成本增加,損害製造業出口競爭力。一項研究顯示,此前徵收鋼鋁關稅的決定雖將保護美國鋼鋁業,但會衝擊下遊行業就業,相當於「每增加1個工作崗位就要損失至少5個其他工作崗位」。在貿易戰的陰雲下,勢必加劇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導致金融市場動蕩。縱觀歷史,貿易戰沒有贏家,發起貿易戰得不償失、弊大於利,終將損人害己、自食其果。這是一筆再清楚不過的大賬、長遠賬。

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但絕不懼怕貿易戰。面對不義不利之舉,該亮劍就要亮劍,該出手就要出手。「中國的反擊速度超乎想像!」在中方公布對等措施後,一家外國媒體如是評論。從亮明態度到公布清單,再到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中國打出一系列強有力的組合拳,展現了有理有利有節的大國風範,彰顯了不懼挑戰、從容應對的大國氣度,體現了捍衛多邊貿易體制、引導全球化正確發展方向的大國擔當。

打贏貿易戰,中國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們這邊。改革開放40年來,經歷多少風雨浪濤,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和發展潛力,既有強大的韌性與活力,也有強大的抗擊打和抗風險能力,為應對貿易摩擦提供了較大迴旋餘地和廣闊空間。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民從來不信邪、不怕鬼,在風險和挑戰面前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支持國家的正義之舉!」連日來,中國政府採取的反制措施贏得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民心是最強的力量。有13億多中國人民的支持,中方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堅決回擊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必將取得最終的勝利!

孫成剛:傅海棠論中美貿易戰、究竟誰怕誰?

作者簡介:原神光諮詢創始人,元老級資深證券專家,博士。

海棠花開——中美之間會開打貿易戰嗎?打起來誰怕誰?為什麼說中國經濟實力早已超越美國?

2018年4月4日,在清明節放假前夕,中國宣布對美國大豆和飛機等商品進口加征25%的關稅,以此報復美國此前的貿易懲罰措施。中美貿易大戰一觸即發。受此影響,全球股市下跌、商品價格大幅度震蕩,世界處於不安中。

此時,我的耳畔迴響起五天前傅海棠先生的一席話:中美貿易戰不打就算了,你要打,我奉陪。一旦開打,美國人才會發現自己完了——因為美國根本就沒資格打貿易戰。

這是為什麼呢?中美貿易戰究竟誰怕誰?

傅海棠先生的上述意思是在2018年3月31日的新書發布會做演講時表達的。那一天,凝聚了他嘔心瀝血幾十年結晶的專著《中國崛起的奧秘:財富論》首發。在主題演講時,他只是順便提及中美的貿易戰。在他看來,中美之間根本不可能打貿易戰——因為這是一個巨人與矮子的對戰,本就不平等。

這麼說並不是危言聳聽。在《中國崛起的奧秘:財富論》第144頁,列舉了中美的差異:中國的鋼鐵產量是美國的10倍,這意味著在工業製造領域中國已經領先美國10倍以上!中國的GDP數字低只是緣於工資水平低而已。比如,美國的人口只有3億,而中國13億,但數字顯示,美國的理髮GDP竟然比中國還高出2倍,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按照理髮總次數來算,中國也早已超過美國。所以,綜合來看,中國的經濟規模本來就遠遠高於美國。或者說,中國早已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如果中國是巨人,美國是矮子,美國人有什麼資格要跟中國人打貿易戰呢?

中國的底氣是足的,所以中國人自信。當中國經濟體的規模十倍於美國,沒法想像美國人竟然敢自負地先發制人打起了所謂的貿易戰。

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人的貿易戰,瞄準的是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竟然要對中國的高端製造業徵收懲罰性關稅,什麼高鐵、超導、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醫藥等行業,涉及大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建議稅率為 25%,總額涉及約500億美元中國出口商品。看看這個名單,讓人不敢相信,美國不是一個高科技國家嗎?不是創新型國家嗎?怎麼會限制中國的高新技術和高端製造業呢?顯然,這個舉措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抑制,是他們要藉此抑制中國的發展,讓中國製造2025這個宏大規劃胎死腹中。

而中國報復的清單呢?首當其衝的是進口規模超過150億美元的美國大豆和其它農產品,其次是美國的汽車、飛機等產品,僅僅涉及106項產品。二者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同是50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比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多出12倍。我們是每一項產品的出口金額都不大,平均每個才0.4億美元。而美國的出口規模則很大,除了大豆之外,其它產品的出口規模動輒達到三四億美元。

這種不對等的報復,恰恰反映了中美兩國經濟發展的規模。對中國而言,美國的好東西並不多,但每一項都是我們需要的,尤其是中國的人口四倍以上美國,所以,我們的進口量比較大。反過來,中國出口的門類極多,但金額不大,對美國人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們的報復更能讓美國人肉疼。僅僅就大豆而言,美國大豆出口的60%是輸出到了中國。如果中國不從美國進口大豆,就將影響到全美一半以上的豆農。特朗普面對中國的報復,將不得不再三思量,畢竟,他獲得的選票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豆農。

即便從總量來說,兩國各自加征25%的關稅,按照總量來算,成本總付出不過130億美元左右。這意味著每個中國人要承擔10美元的稅負,而每個美國人則要承擔40多美元。哪個國家的罵聲更大,不言而喻。

更離譜的是,中國那些高精尖的技術和裝備,即便不出口到美國,在世界其它地方也能找到市場。而美國人出口到中國的大豆等等,除了中國,卻再無其它國家可以接受。

如此比較,我們便能深刻感受到中國的報復舉措何等輕鬆自如,其中體現的又是充分的自信。貿易戰,我們不想打。但如果你要打,我們根本不怕。因為,你打不起,也打不贏。不打倒罷了,一旦打起來,你才能發現自己的小。

這就是傅海棠先生眼中的中美貿易戰。在他看來,任何人都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和前進。只要我們自己不出問題,外部原因都是小事情。

對抗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前文我們說過的,美國人怕中國崛起,怕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一旦實現,將更少進口美國的東西,美國的貿易逆差將繼續擴大——試想,如果中國人自己製造出了晶元,不再向美國人購買,那意味著我們每年上千億美元的進口將可以自己完全替代,美國人怎麼能不怕呢?所以,美國提出的加征關稅,針對的是中國的高端產業,顯露的是大國衰退前的哀嚎,卻無法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事實上,兩國貿易的本質是交換勞動。在《中國崛起的奧秘:財富論》一書的上部第四章,曾經論述過「匯率是兩國勞動效率的比值」。兩國之間的物質交換、貿易行為,就其本質,就是勞動互相交換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應該做到進出口相對平衡,最忌諱形成單邊順差或逆差——

注意,兩國貿易賺到的美元,只是廢紙、不是財富!

比如,中國人民通過辛勤勞動、無數汗水換來1億件襯衫,然後出口到美國,賺到了1億美元鈔票。如果不用於購買美國的任何東西,則這1億元鈔票就只是廢紙、不代表任何財富。它的本質就是中國人辛勤勞動白白地給美國人打工了!或者說,是我們把1億件襯衫白白送給了美國人。

所以,我們賺回的1億美元,必須——注意是必須——用於購買美國或世界其它國家人民辛勤勞動的商品。如此,才是真正的貿易。

這意味著象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是不應該有太多的外匯儲備的。截至2018年1月,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高達3.1萬億美元。相當於20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是驚人的,它意味著無數中國人辛勤勞動換回的只是冰冷的美鈔紙幣而已,沒有轉化為實際的財富。如果中國是一個小國家、二流國家,儲備美元還有情可原,當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時候,應該是世界其它國家儲備中國的貨幣,而不應該中國去儲備別國貨幣。

所以,中國政府其實並不想保持那麼大的貿易順差,而是希望把美元花出去,購買實實在在的財富回國內。因此,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在陸續發布 一些文件,鼓勵進口。同時,中國在嚴打一些不法商人到海外投資購買固定資產——因為每一個美元都是中國人勞動換來的,如果把這些美元用于海外投資買房或買其它東西而不是運回國內,那就是白白糟踐了前期人民的勞動,是典型的禍國殃民的漢奸行為。

但是,當我們要進口美國的高精尖產品時,美國人卻設置了重重障礙。他們唯恐中國人買去之後,拆解研究一番就學會了自己製造。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擺在那裡,無法阻擋。唯一不可學習製造的,只有資源。所以,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會鼓勵更多資源的進口吧。

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就能明白,所謂貿易戰,都只是幌子而已。中國人不要怕,該害怕的是美國人。我們說堅持四個自信,那是真的有底氣的!

目前A股的整體估值也支持慢牛走勢,現在市場表面缺的是資金,其實缺的是信心,只要管理層給市場信心,走強的資本市場會成為這次中美貿易戰中的一支奇兵。四個自信,首要的是道路自信。中國人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不是嗎?中國模式是先進的,不是嗎?應該相信中國人自己的道路選擇,而不是拿美國的尺子做依據,把中國不符合美國的地方一刀切剪下去!

楊德龍:中美貿易爭端需要通過一輪艱難談判解決

作者簡介:著名投資人,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

雖然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會通過談判來解決,但這個談判的過程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在達成一致的過程中,股市的波動會較大。這個過程是難熬的,因此大家需要努力去把握優質股票的機會,減小頻繁交易,更不要追漲殺跌。

最近中美貿易戰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3月底開始,特朗普就號稱要向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稅,到現在中美雙方出現了你來我往的貿易摩擦。雖然中方表現比較克制,但面對美方的這種「單邊主義」、「重商主義」也是見招拆招。中方是有足夠的籌碼對美國進行反制的。周三早上,美方簽署了對中方500億美元的高科技產品進行25%徵稅的清單。當天下午,中方也發布了對美國大豆、汽車、飛機等產品徵收25%關稅的反制措施。這體現了中國的原則性,「敵不犯我,我不犯人;敵若犯我,我必犯人。」可以說中美針鋒相對的意味非常明顯。特朗普為了轉移國內「通俄門」的關注,以及為了贏得美國選民的支持,做出了同中國打貿易戰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舉動。

在全球化的今天,通過打貿易戰來獲得利益的行為是行不通的,美國很有可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此次貿易戰對雙方皆是不利的。我認為中美之間貿易的互補性強,而競爭性不強,因此目前的貿易摩擦更多是局部的、你來我往的較勁,並不能全面升級為貿易戰。「來而不往非禮也」,對於美國這種單邊主義,中國也在做一些報復性的徵稅,但是局面並非不可控的,中美雙方依然有希望通過談判達成一致。特朗普顯然希望有更高的要價,因此還並未展開談判。而中國的反制措施也十分精準,但並沒有針對美國人民,而是針對美國政府和一些政客。我們將反制精準定位到農產品,特別是出口佔比比較高的一些州,來給特朗普施加壓力,讓特朗普投鼠忌器,不敢祭出大招。中方的這種做法是非常理性、精準、有效的。

中美貿易存在逆差可以說是由來已久,這是因為中美之間的經濟結構有所不同。美國出口給中國的主要是兩部分,一部分是高科技產品,一部分是農產品。而中國出口給美國的主要是低端產品為主,高科技產品並不多。此次貿易戰美國主要是針對中國高科技產品徵稅,也就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的一些行業進行徵稅。美國之所以只對中國高科技產品進行徵稅,實際上是擔心中國製造2025預示著中國將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升級,這必然會產生一大批高科技企業,有可能給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帶來競爭,所以特朗普的意圖非常明顯,要打壓中國科技的崛起。「科技興國」是我國的基本戰略與國策,美國對於中國的徵稅實際上並不能改變中國科技的進步。中國製造2025的實現能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與信心,讓美國的算盤落空。

對於此次貿易戰,首先大家要重視。好在中國對於美國出口的依賴性並不強,中國的出口國家是比較分散的。另一方面,中國的內需巨大,即便美國同中國打貿易戰,中國的出口所受影響也不會太大。反而美國的一些市場對於中國出口的依賴度比較高,比如飛機、蘋果手機、大豆等。因此在打貿易戰方面,中國是佔優勢的,我們沒有必要害怕。

拋開貿易戰,我們從更廣闊的的中美之間的關係方面來考慮,中國是一個趕超型的大國。按名義GDP來算,中國的GDP已經相當於美國的大概70%左右,按購買力平價來看,中國甚至已經超越了美國。而美國是當前唯一的超級大國,具有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優勢,也一直在推行「單邊主義」與「霸權主義」,當然無法容忍中國的崛起全面超越美國。因此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美國必然會想辦法遏制中國的發展,以防中國成為和美國相抗衡,甚至超越美國的大國。放在這個背景下來看,我們可以對中美貿易戰有更清晰的理解。但是,中國趕超美國經濟的發展是美國無法遏制的,打貿易戰只會讓雙方都不利,並不能抵抗中國的崛起。我認為中國仍然會保持原有的發展節奏,趕超美國。

從周三的市場看,壓抑多日的白酒、食品飲料、醫藥等白馬股大幅上漲,早盤一度帶動指數大幅上升。而創業板受到了美國對中國科技類產品徵稅的衝擊,出現了大幅下跌,收跌2%。在之前我講到,目前指數很難有太大的表現,投資還是應該「重個股,輕指數」。投資機會應該從兩方面挖掘,一方面是調整到位的白馬股,比如白酒、醫藥、食品飲料等。這些白馬股業績穩定增長,能代表中國的消費實力。因此在調整之後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另一方面,中國的科技發展、經濟轉型是大方向,不會因為中美貿易摩擦而中斷。雖然創業板指數受到美國徵稅的影響出現了一定的回落,但我認為這只是暫時的,在這之後一些科技龍頭股還有投資機會,大家不必過於恐慌。從大盤來看,上證指數又回到了3100點附近,指數下行的空間並不大,3000點之下是歷史大底的判斷依然有效。因此在這個時期大家應該首先克服恐慌的心理。但在目前市場震蕩的情況下,應該盡量減少頻繁交易,防止在市場震蕩中被「割韭菜」。在這段時間,大家可以適當配置一些黃金板塊來對沖市場的波動。因為往往在大盤下跌時,避險情緒上升,黃金會上漲。投資者可以配置黃金與股票,也可以配置黃金與ETF來抵禦市場波動。

雖然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會通過談判來解決,但這個談判的過程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在達成一致的過程中,股市的波動會較大。這個過程是難熬的,因此大家需要努力去把握優質股票的機會,減小頻繁交易,更不要追漲殺跌。美股最近表現也比較差,因為美國人也擔心中美貿易戰會對美國的經濟和上市公司的業績造成衝擊。而美股此前也漲了將近九年,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美股的下跌是正常的。但美股的下跌也會對全球的股市造成一定的拖累,這也是難以避免的。有一句話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現在的狀況很明顯,特朗普是在「庸人自擾」。

洪榕:穩步走強的A股會是中美貿易戰的一支奇兵

作者簡介:原大智慧執行總裁,著名投資家

人民幣匯率、股市、房地產、金融領域等因為對貿易戰非常敏感,特別容易受到直接或間接的攻擊,一旦被攻擊影響極壞,不僅直接損失巨大,後果其實更嚴重,因為這會讓我們在和對手談判過程中縮手縮腳,失去重要的談判籌碼。

在貿易戰過程中,穩定人民幣匯率、房價、股價要上升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高度,要給市場充分信心及良好預期,這個大後方的穩定將非常有利於我們打贏這場貿易戰。人民幣穩定才能穩定外資穩定國內人民幣資產不外流,股市穩定才能有利於經濟發展,促進消費,穩定民心。

穩定金融市場,也有利於增強世界各國對我們的信任,而穩定金融市場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主動可為的。

最好的穩定方法是給市場向好的預期以及持續向好的信心。對人民幣、股市、房地產市場都要制定穩定預案,一旦出現風吹草動要果斷出手,切不可心存僥倖,市場很聰明,只有事先給他們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暴跌)的預期,才不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一個穩步走高(慢牛市)的股市,對聚人心,增信心非常有幫助,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期,利遠大於弊,可以取到定心丸的作用,如果股市穩步向好,事實勝於雄辯,那些看空中國的聲音就站不住腳。目前A股的整體估值也支持慢牛走勢,現在市場表面缺的是資金,其實缺的是信心,只要管理層給市場信心,走強的資本市場會成為這次中美貿易戰中的一支奇兵。

孜明財經:貿易戰陰影之下,攻擊和防禦轉換策略要對路 (附戰略邏輯股)

作者簡介:著名投資人

3月末,貿易戰來襲,大盤直接跳空大跌,然後各種對話,多方斡旋,本周結果:貿易戰升級。。。

3月23號貿易戰開始,主板,創業板都大跌,然後斡旋期間主板弱勢震蕩,創業板再創新高。

現在貿易戰升級,股市怎麼走?

貿易戰 看似針對某些行業加稅,但其實影響的是心理,以及宏觀。

因為一切經濟行為,不怕好,不怕壞,就怕不知道是好是壞,不確定性是投資恐懼之源,而投資又是經濟之源,所以大國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影響投資心理,以及經濟宏觀全局。

具體到股市。

心理影響的是誰?

是不敢投資,是沒有增量資金,是券商沒大行情,儘管CDR落地,阿里,騰訊回歸讓有的資金把券商當題材攻擊,但效果很不理想,走的很弱,還是跌跌不休。

而宏觀影響的又是誰?

是整體經濟信心受挫再投入不足,是百業之母銀行貸款下降預期變壞(企業減稅貸款需求下降,雪上加霜),是保險風險偏好下降投資收縮,銀行、保險都只有跌一條路。

銀行保險跌,券商沒有大行情,大金融成為大爛臭。而大金融綁架主板,所以主板只能繼續弱,繼續跌。大盤股每次弱反彈,都會套牢一批人,弱反彈過後,還是繼續向下。

市場會在主板跌跌不休中產生恐慌,從而拖累包含小指數在內階段普跌,跌過之後,主板繼續弱反彈,創業板再次新高,然後循環下一次。。。

在這樣的環境下,創業板將大幅波動,每漲一波之後的回調,會疊加主板的萎靡不振而調整多一點,調整久一點。

但應對貿易戰各種減稅卻利好特定板塊,所以部分個股將逆勢走強。

稅,是國本政基,稅收政策是最高的產業政策,更是鼓勵支持的最高態度。

我們時長聽到各種促進支持某產業,加快發展某行業,等等口號式政策,相比起來,減稅才是真金白銀投入的產業政策。更為重要的,這種鼓勵支持的高姿態,是對資本市場的最強號召。

減稅的是誰?晶元、醫藥。

晶元漲了半年多了,我們也做了大半年,需要震蕩,震蕩之後繼續反覆做。去年說過晶元要做三年,還有兩年半。

醫藥,上有恆瑞醫藥,復星醫藥十幾年如一日的漲,下有去年遭遇打壓的次新醫藥崛起,中有熊了很多年的普通醫藥股異動,這裡的行情是全方位的,這裡的機會是多層次的,這裡的好股是取之不盡的。。。且行且珍惜。。。

量能方面,本周創業板量能繼續維持高位,比起3.23那一波下跌量能,早已蓋過,說明資金在這個位置交投活躍,是認可突破的,而且本周三天的下跌直接放大量,有直接到位可能,因為籌碼換手充分了,和上一波調整先縮量小跌,再放量大跌,然後止跌有所不同。

此前一直強調,我最關心的其實不是漲跌,漲漲跌跌不重要,趨勢起來了,跌是機會。最關鍵的是量能要有,現在是有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年線何時掉頭向上。現在看年線已經幾乎走平,馬上就要掉頭向上了。現在5日線,10日線,20日線,30日線,60日線,全部向上,一旦年線自2016年3月份開始掉頭向下整整兩年後的今天,也開始掉頭向上,將徹底宣告創業板熊市結束。。。這才是一切的開始。。。

主板方面,還是反覆震蕩,無量震蕩的老一套,弱反彈不能持續的根本是,資金在持續流出,趁每一次弱反彈出逃。

有些人覺得主板跌了這麼久,也應該反彈一下吧,別說貿易戰繼續升級,世界都在跌,反彈的信心從哪裡來,金融是世界一盤棋,怎可能獨善其身,而金融把那塊最怕的是預期不好,沒有信心。大國博弈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貿易戰其實只是小兒科,當年美蘇爭霸就差核爆了,這算什麼,所以主板沒有好日子過,這是確定的。更何況,聰明的資金開闢了創業板為首的小盤戰場,有地方玩耍了,誰還呆在危牆之下,而且創業板現在還是剛開始的震蕩確認底部階段,上面說過年線還沒掉頭呢,資金轉移才剛開始,主板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只是希望主板不要走的太難看,慢慢來,一步一步來,3100, 3050都挺一挺,最好還是原來說的小漲小跌,橫向震蕩,國家不是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嗎?橫向震蕩最好,不然漲了要跌是拖累,大跌了還是拖累。所以緩跌趨穩就好,這也是配合國家實施產業升級,獨角獸回歸等主線行情的需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晶球財經 的精彩文章:

賈躍亭只有處理爆倉的樂視網股權才可以救
亞盤匯市外匯市場風平浪靜,FED主席鮑威爾聽證會牽動人心

TAG:水晶球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