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大人是誰?

南懷瑾老師:「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大人是誰?

南懷瑾老師:「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大人是誰?

「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大人是誰?

本文摘錄自 《易經雜說》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一般人稱皇帝為「九五之尊」,以為就是《易經》上的這個「九五」。這話要注意,代表皇帝的九五之尊,是依據數中的陽數來做表達的符號,奇數為陽,九是到了陽數的極點最高位,五是陽數的最中位,二者代表了至中至正,九五之尊義意在此。《易經》乾卦九五爻也非常好,和第四爻不同,九五爻的飛龍在天,像一條龍在空中飛,遨遊自在,也是利見大人。整個《易經》研究完了,利見大人的卦爻並不多的,這裡利見的是什麼大人?假定我們以漢高祖為比方,當他打敗了項羽,自己創業的時候,正是飛龍在天了,他還要利見大人,這個大人是誰?是指他所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對他有幫助的人,看漢高祖的一生,正是一個乾卦,最初倒霉當一個亭長,一天到晚喝喝酒,正是潛龍勿用,後來到了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時候,他所遇見的人個個都是好人,個個都有用處,個個說他好,都幫助他。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九二爻說「利見大人」,現在九五爻也說「利見大人」,這到底說什麼呢?是很妙的,而孔子的解釋也妙得很,這也看出他老人家的「上下無常,進退無恆」,也蠻滑的。有人寫文章受他這一段的影響很大,那就是司馬遷。試翻開《伯夷列傳》看,司馬遷整個的思想路線,都是走的這一段路,他對人生的評價,也是走這一段路。這一段很妙很妙,要詳細研究起來,問題很多。這一段的文字也很美,但不要被美的文字騙過去了。古人的文章,文字境界很高,讀起來,往往因為喜歡文字的美,而忽略了文字中重要的思想。如《滕王閣序》,大家讀起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覺得文字很美,可是王勃在這篇文章中所透露的思想,卻被忽略了。

現在我們先了解「同聲相應」這一段的文字。

「同聲相應」,這四個字研究起來很有趣,所謂「同聲」,我們試到鄉村就體會得到,有一隻牛叫,另一隻牛亦叫,相應了,因為同聲,但牛叫雞不會叫,因為不同聲。「同氣相求」,同一個氣類的東西,這個「氣」字很玄了,以現代科學的理論來說,物質元素排列相同的,自然合起來。這兩句話又在說些什麼呢?再看下面,透過了文字,就知道他的思想。「水流濕」,當然水向濕的地方流。「火就燥」,越乾燥的地方越容易起火,這都是說自然的現象。「雲從龍,風從虎。」龍大家都沒見過,老虎一來風就來了。台灣沒有老虎,在大陸,夜裡在鄉下丘陵地帶走路,就要注意,有風來了,老虎就來了,這是中國古代的物理常識,這些都是說物類的相從。可是孔子講這些幹什麼呢?和「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又有什麼關係?他沒有交代,現代年輕人常常說:「中國古代沒有什麼東西,只搞搞文字,沒有思想。」這種說法才真是沒有思想呢!下邊他又說「聖人作而萬物睹」。我們現在一談到聖人就想到孔夫子,這裡孔夫子所講的聖人當然不是他自己,也不是指文王、周公,而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代名詞,如佛家講的「佛」,基督教講的「神」,都只是一個代號。「聖人作而萬物睹」的意思是說,世界上有人文文化出來,唐堯虞舜開創人文文化以後,萬物的道理就看得清楚,這是講人的。下面再講物理的性質:「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如一次燃燒,有的化為氣的上升,有的物質下落於地,於是他的結論「則各從其類也」,各人從他的同類。

他這一段到底講了些什麼?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也講到這個問題,他首先列舉了好些個善人,都沒有得到上天的好報,懷疑為什麼道理,而最後引用了這段文章作答案,寫得非常妙。

我們先解決一個問題,以前的文學中,常有「攀龍附鳳」這句話,例如漢高祖起來了,陳平、蕭何這些原來不過是縣政府的小科員,也做了一國的宰相,所以這一段,說穿了也就沒味道,那只是他的人生哲學。所謂「利見大人」,只是各從其類,各人的愛好,也可以說是世界人類心理的分析。有些想發財的人,就看不起官位,這就是各從其類的意思,由這個道理可以看人生。到了九五爻這裡的利見大人,不是普通的大人,是各從其類的大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虛雲老和尚:如何才能作得主呢?
文化視角:詩仙、詩佛、詩鬼…唐代詩人的有趣稱號,你知道多少?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