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其實你可以不用那麼「聽話」

其實你可以不用那麼「聽話」

看書有道

每晚用動人的文字陪你入睡

主播丨夏涵

晚安曲丨《Hey Jude》孫燕姿

小長假這幾天回家住,每天早上8點左右,我媽都會準時煮一碗紅酒枸杞燉雞蛋,非讓我起床吃完。

我內心是無比抗拒的,一方面好不容易放假,很想好好睡到大中午自然醒;另一方面是,我真的不喜歡吃紅酒摻著藥材味的雞蛋,那味道分分鐘可以把我逼瘋,而且今天已經是連續第三天了,再吃就要吐了。

對於我的抗議,我媽完全無視,她搬出老一輩的理論說:

「你平時在外面愛吃冰激凌,夏天吹空調吹一整夜,現在身體這麼弱,就算補一星期也不夠驅你體內的寒氣。」

「再說了,你一年能吃到幾次媽媽給你做的燉雞蛋?平時我不在你身邊,有誰會照顧你的身體?」

「我是你媽,我讓你吃你就吃!」

那句「我是你媽,我讓你吃你就吃」,聽起來有些蒼白無力。但我突然覺得,我媽是在對我撒嬌。她害怕自己的女兒「翅膀硬了」,有了獨立的思想後,就再也沒有人聽她的話了。

從小到大,她習慣了一廂情願的「溺愛」,從前沒有反抗力的我,也習慣了一味接受。只是她選擇性忽略了我已經長大這件事,在她眼裡,無論我幾歲,都是要聽她話的孩子。

換做前幾年,我可能會繼續和她爭,和她講攝入過多蛋黃中的膽固醇會給身體帶來怎樣不好的影響,但今天我沒有。我知道,她只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被接受,而不是聽女兒給她講大道理。

我乖乖起床洗漱,在她期待的目光中把一整碗吃了,連湯都喝了個精光。直到看到見底的碗,我媽這才心滿意足地回屋裡去。

不過,我今天要講的,並不是老媽媽如何笨拙地深愛著自己女兒的故事。

我只是想到了一句話:

中國父母所謂的「溺愛」是,我想怎麼愛你就怎麼愛你,和你無關。但事實上他們分不清什麼是愛,什麼是遵從孩子的內心。

這讓我有點心疼,又有點悲哀。

上周的《奇葩大會》,武志紅老師分享了一個真正高級「溺愛」的故事:

他在湖畔大學時曾採訪過一個女企業家,採訪時房外走廊上的聲音很吵,於是這個女生就直接去找服務員談話,讓她關好這個門,打開另一個門。

關鍵在這個過程中,她完全沒有詢問或商量的行為,就直接去找了服務員,而且也沒有生氣,只是讓服務員解決問題。

武老師當時就很好奇,這樣一個「為所欲為」,但又「理性溫柔」的女孩,原生家庭到底是怎樣的。

她說她爸媽都是地質學家,經常出差,小時候她跟奶奶長大,奶奶對她各種寵愛,記憶中從來沒有否定過她,更不用說打罵。

在她讀幼兒園時,因為精力旺盛拒絕午休,老師們管不了她,最後無奈對她奶奶說,您想想辦法吧。

為了解決這件事,她奶奶從醫院辭職,去了孫女的幼兒園裡做了一名校醫,這樣孫女中午就可以在她的辦公室里待著,不用非得午休了。

她還有一件事,在小升初的時候,她其實能上北京最好的中學,但她就要報另外一所,因為那所中學的校服好看,而她的爸爸也同意了。

我想這在中國,絕大多數父母都做不到,而這樣的事,在她的人生中卻非常多。

有人說,太多的愛會把孩子寵壞,而這個女孩卻根本沒有因為童年的為所欲為,而變成一個壞人,相反,她成了朋友們眼中人性程度最高的人。

她的家庭對她的「溺愛」是:我尊重你內心的想法,你有需要我會盡全力幫你達到。

而大多數中國式的「溺愛」,用武志紅老師的話說,這實際上是中國式父母為了保護自己的自戀,而在孩子出問題時發明的一個自欺欺人的說法而已。

真正高級的溺愛不是物質上的有求必應,而是給他們一個思想上「為所欲為」的空間。

中國式溺愛的家庭,還很容易被一個詞綁架,那就是「聽話」

從小到大,我們都曾被灌輸過這樣一個理念:聽話的孩子有糖吃

「聽話啊,下了課就要立即回家寫作業,周末上補習班,不要到處去玩。」

「聽話啊,學生時期不能談戀愛,不要和異性過多接觸,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在聽話體系下成長的許多人,甚至連高考時報考哪所大學,都是由父母來決定的。

或者說,作為一個18歲左右的成年人,他們根本沒有自己做判斷和做決定的能力。

有趣的是,一直聽大人的話好好學習沒有談戀愛,沒有接觸過異性的這群人,卻在畢業後,一夜之間被大人催著找對象

「聽話啊,這幾年是女孩子找對象的黃金時期,一定要抓緊。」

「聽話啊,別找歲數比你大那麼多的,老牛吃嫩草一定有問題,找個年齡差不多的,最好有房有車。」

有個類似經歷的讀者找我哭訴,她說:

從前他們逼著我好好學習,現在逼著我相親,我常常問自己,我的人生到底是不是自己的?

我現在只想離家越遠越好,找個沒有人的地方躲起來過自己的生活。

以後我有了孩子,一定不會再像我的父母一樣,去干涉她的自由!

到一個離家遠的地方,不被干涉自由地生活。這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念頭吧。

這是代代相傳的「聽話」教育帶來的影響。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改變上一輩的思想,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們中的很多人,包括這位讀者,意識到這件事情後,選擇了反抗和改變

我也有幾點建議,給所有曾經被「聽話」綁架過,想要反抗和改變的這一代人。

理解父母,不要指責他們。

認識到原生家庭的錯誤,不是指責父母,而是要更多地體諒父母。

因為,其實父母的壓力,很多都是來自於旁人的眼光。

不僅是你逢年過節要被盤問,平日里茶餘飯後聊天時,父母要接受親戚鄰里更多有意無意的盤問和攀比,他們承受的壓力不比你小。

所以你要懂得體諒和理解他們的不容易。

對自己負責,不做事事聽話的小孩

如果你曾經是個事事聽話的小孩,你更要明白,擁有獨立人格是一件多麼寶貴的事,千萬不要因為外界壓力,因為對父母愧疚而違背自己的意志。

要記得你是為自己而活,一味順從會讓你失去自我。

該聽的聽,該摒棄的摒棄,就像趙又廷在節目中說的:

我知道他(父親)有正面的部分和負面的部分,我會保留他正面的部分,不會學習他負面的部分。

在教育下一代時,將心比心

如何做一個標準好父母?借用武志紅老師的話就是,好父母就是一個好「容器」:

當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時候,認可他鼓勵他。

孩子挫敗需要支持的時候,陪伴他支持他。

最後,希望你能夠釋懷,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開始,並對過去的自己說:「並不都是你的錯,你很好,你值得擁有更好的。」

希望我們下一屆的孩子,都可以不用那麼聽話了。

本文首發於看書有道(ID:iikanshu)

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書有道 的精彩文章:

快養不活自己了,這是一篇求金主大大包養的帖子
這5本書治療失眠有奇效!最後一本翻開就睡著了

TAG:看書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