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海之濱發現大量宋元時期中國瓷片

紅海之濱發現大量宋元時期中國瓷片

本報記者趙征南

「遺址地表遺物非常豐富,初步發現有阿拉伯陶器與釉陶器、玻璃器、波斯釉陶殘片及鐵器等,建築遺址地表亦可見大量的建築構件。特別令人興奮的是,考古隊員在遺址地表多個地點發現有來自中國的瓷片,從目前採集到的瓷片來看,時代多屬於宋元時期。」記者從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近日,中沙聯合考古項目———沙特塞林港遺址考古現場工作正式開工。來自中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沙特國家考古中心的10名考古隊員,冒著酷暑,按照預定的工作計劃,採用地面調查與無人機航拍相結合的方式,對塞林港遺址地表遺迹進行了地毯式搜索,獲得重要發現並完成遺址局部的正射影像及3D數字重建。

古代中國與阿拉伯半島的交流源遠流長,秦漢時期的合浦港、徐聞港以及廣州南越王墓,就曾出土來自中東地區的舶來品。同時,在波斯灣、紅海和阿拉伯灣沿岸的古代港口遺址,也曾發現來自古代中國的珍貴文物。漢文文獻則明確記載,唐代杜環、元代汪大淵、明代馬歡等旅行家都曾遊歷阿拉伯半島地區。

塞林港遺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地處紅海之濱,往北即是著名的吉達港,二者同為麥加朝聖貿易港。據阿拉伯文獻記載,塞林港在9-13世紀時期進入繁榮期。有旅行家記載,曾在此目睹清真寺、居民建築、市場、水井等景觀。2016年,國家文物局曾派出考察隊伍,對塞林港遺

址進行前期考察,在紅海之濱的一片鹽鹼沙灘地上找到該處遺址,現為一片廢墟,地表可見散落的建築構件、陶瓷器殘片及零星的碑刻等。

地面調查工作採用拉網式調查方法進行,在遺址地表設置九條縱貫南北的調查線路,九名隊員一字排開,按各自預定的路線對遺址表面進行搜索;發現重要遺迹以後,可以隨時通過對講機呼叫無人機從不同高度對遺迹現象進行俯拍,獲得清晰、整體而又直觀的數字化影像。此舉大大提高了考古界傳統的拉網式調查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目前,中沙聯合考古隊對塞林港遺址有了初步的了解。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已發現建築基址多處、墓地兩處,並發現了疑似水井、圍牆牆體等遺迹,初步判斷塞林港遺址存在明顯的功能化分區。從建築技術的考察來看,地表建築物多用磚塊、土坯和珊瑚石壘砌。兩處墓地中已發現墓葬超過百座,並發現碑刻數十塊,部分碑刻還可見清晰的碑銘,記述了墓主的身份信息。

首日調查工作還利用無人機對遺址南部區域進行了航拍,並完成局部區域的3D數字重建,遺址地表的台地、窪地、季節性水流痕迹及建築、墓葬遺迹清晰可見。與此同時,無人機還配合地面調查,對重點遺迹進行不同高度的俯拍,獲得了信息豐富的數字化影像。

中沙聯合考古隊員從衛星影像和無人機拍攝的圖像分析得出,塞林港遺址西、南緊鄰紅海,周邊低地有海水侵蝕的跡象,特別是遺址東南側發現有季節性河流的痕迹 (現已乾涸),河流源出於遺址東部山區,由此匯入紅海。從周邊環境判斷,塞林港遺址地理位置優越,非常適合作為紅海之濱的港口。

今後,中沙聯合考古隊將繼續使用無人機對遺址地表進行全覆蓋的航拍及數字化重建。地面調查人員將分組對重點遺迹進行複查,對局部遺迹進行考古學層位解剖,並開展建築遺址、墓葬區域的數字測繪工程。為進一步獲得遺址歷史信息,考古隊員還將採用中國傳統的拓印技術,對現場發現的碑銘進行拓制,以便後期在室內對碑文進行準確的釋讀,進一步解讀遺址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網 的精彩文章:

揪心!俄羅斯一購物中心突發大火,已致37人死亡40名兒童失蹤,普京致哀!
數說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TAG: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