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是天各一方 仍然彼此牽掛

世界上最近的距離是天各一方 仍然彼此牽掛

重讀家書

重拾文字魅力

緬懷時代最溫情的饋贈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

是一個古人和今人交流情感的日子

希望和緬懷同在

過去主要靠書信進行交流

家書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

更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一封家書,一絲惆悵

一份哀思,一聲平安

萬千希望

·······家·書·抵·萬·金·······

1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三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

曾國藩家書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家書》——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3

胡適家事與情事

自己能供應自己服事自己,這是獨立的生活。飲食要自己照管,冷暖要自己知道,最要緊的是做事要自己負責是你自任。你功課做的好,自己的光榮; 你做錯了事,學堂記你的過,懲罰你,是你自己的羞恥。是你做的好,自己負責任。做的不好,也是你自己負責任。這是你獨立做人的第一天,你要凡事小心。

《胡適家事與情事》——朱文楚所編,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向讀者展現了這位絕代才子的身世,他的父母和兄弟,妻子和子女,更著重描述了他與曹誠英、韋蓮司、莎菲等才女的情感糾葛,以及他與徐志摩、周作人、郭沫若、王國維、王雲五等文化名流錯綜複雜的恩怨。

4

誡伯禽書

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

土地博裕而守以險者,安;

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

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

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博文多記而守以淺者,廣。

去矣,其毋以魯國驕士矣!

《誡伯禽書》——中國第一部家訓,周成王親政後,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為告誡兒子所寫。周公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可謂良苦用心。伯禽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沒過幾年就把魯國治理成民風純樸、務本重農、崇教敬學的禮儀之邦。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5

朱子家訓

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

恆念物力維艱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所寫。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4字,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6

傅雷家書

「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到晚年矛盾即是生命將要告終的減少,表現。沒有矛盾的一片恬靜只是一個崇高的理想,真正實現的話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傅雷家書》——它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至1966年傅雷夫婦在「文革」中不堪凌辱,雙雙自盡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編輯而成。十二年通信數百封,貫穿著傅聰出國學習、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7

沈從文家書

我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家書》——本書從沈從文與他的夫人張兆和女士初識的一場戀愛風暴開始,輯收到「文革」前夕為止,橫亘三十餘年、飽經滄桑與離亂,甚至包括不為人所知的,沈從文在四九年的精神崩潰和自殺前後所有文字。

8

梁啟超家書

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個人在物質上的享用,只要能維持著生命便夠了。至於快樂與否,全不是物質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會打算盤哩。

《梁啟超家書》——本書寫給自己子女的書信的一部合集,體現了梁啟超獨特的教子良方。「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堪稱父親的表率,他的九個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長。從他寫給子女們的400餘封家書中,可以窺見梁氏家教的魅力。在家書中,梁啟超對子女們的為人、治學、立業等都給予了細緻的指導,他既是孩子們的慈父,又是導師、親密的朋友。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一封家書  一種傳承

重讀家書

只為永不忘卻的紀念

在信息化的現在,雖然沒有了書信

但我們仍要和父母多聯繫

兒行千里母擔憂

常給父母報平安是身為大學生的我們

為父母做的最簡單的事情

LI理工作室

微信ID:henau-lxy

一個講「理」的工作室

河南農大理學院團委

稿件來源|部分來自網路

本期編輯|孫慧敏

責任編輯|劉新玲 韓 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