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盯住終點,忘記起點,珍惜轉折點

盯住終點,忘記起點,珍惜轉折點

家風故事

家長變一念,孩子好十分。

請聽:家風故事!

關注

【雲說《論語》】《論語·雍也第六篇》第六章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大意】

孔子在評論仲弓(冉雍)的時候說:耕牛產下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難道會捨棄它嗎?

【雲說】

乍一聽起來,本章與生活無關。實則不然,這是一章極為勵志的「成功學」,其哲理性,可能是很多社會課程的源頭。

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鍵詞。

(1)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農代替,系紅毛長角,單獨飼養的。

(2)騂且角:騂:音xīng,紅色。祭祀用的牛,毛色為紅,角長得端正。

(3)用:用於祭祀。

(4)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層統治者。

(5)其舍諸:其,有「怎麼會」的意思。舍,捨棄。諸,「之於」二字的合音。

孔子認為,人的出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於自己應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幹。只要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就會受到重用。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作為統治者來講,選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拋棄賢才,反映了舉賢才的思想和反對任人唯親的主張。

在此,我們再來普及一個詞:犧牲。

死有很多種。因信仰而死叫殉道,因保衛國家而死叫殉國,因愛情而死殉情,因工作而死叫殉職,因成為祭品而死叫犧牲。

為什麼?

犧牲,是個名詞,古代指祭祀或祭拜的最高級別用品。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也是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純色的叫「犧」,全體的叫「牲」。

現在特指為正義事業捨棄生命的人,實際含義就是最高級別的祭祀。

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冉雍的父親地位低賤,而冉雍本人卻是被孔子視為「可使南面」(《雍也》),即具有帝王之相,宜於做官的人。

所以,孔子在這裡以耕牛所產的小牛作比擬,意思是說,雖然是夠不上做犧牲的牛所產的小牛,只要長了一身漂亮而高貴的紅毛,一對周正的角,那還不是可以做犧牲的。同樣的道理,冉雍雖然出身低賤,但只要他有做官的才能,為什麼不可以做官呢?

推而廣之,出生不由己,關鍵重在自身的才能和表現。所以,不能「唯成分論」,按家庭出身選拔人材;不能認為「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一言以蔽之,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

聖人反「血統論」,這倒是一個新鮮的發現。

另一方面,天生我材必有用。像「犁牛之子」那樣,雖然你不願意用它來祭祀,山川之神也不會同意的。那不就弄得人神共怒了嗎?

同樣的道理,像冉雍那樣「可使南面」的人材,你不用行嗎?那也是不行的。是真金子就會發光,是真英雄就總會有用武之地,你要想埋沒也是埋沒不了的啊!

不要自卑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好,不要擔心世無伯樂,只要你有真學問,真本事,真才能,就總有大展宏圖的一天。誰想壓制你,埋沒你,就連天地鬼神都不會答應的。

你相信這一點嗎?

掌握國君宮廷事務的管叫太宰,魯國太宰問子貢說:孔夫子是位聖人吧?為什麼這樣多才多藝呢?

子貢說: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為聖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

孔子聽到後說:太宰怎麼會了解我呢?我因為少年時地位低賤,所以會許多卑賤的技藝。君子會有這麼多的技藝嗎?不會多的。

馬雲、劉永好、俞敏洪,都是教師出身的企業家,您現在看到的輝煌,哪裡知道原來的出身?

林肯幼時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很早就獨立謀生,是一名出色的木工和伐木能手。他當過船夫,打過短工;平時,無論勞動多麼緊張,他都要擠出時間讀些書。1832年,他參加伊利諾伊州議員的競選,儘管演說很成功,但還是落選了。此後,他做過店員、村郵務員等許多工作謀生。

劉邦出身是個無賴,劉備出身買草鞋。

我們不妨了解一下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

朱元璋是安徽省鳳陽縣人。出生時,朱家已淪為赤貧,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他的家庭完全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的最底層。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他在他父母的四子二女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以外,其餘孩子都因家庭無力撫養而已送人。在元未,天災人禍不斷,在朱元璋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兄長均死於瘟疫。朱元璋孤苦無依,遂到鳳陽城西門外的皇覺寺當了一名小沙彌。小沙彌是寺廟中地位最低的小和尚,負責寺廟清潔衛生、倉庫保管、添油等一類工作。

朱元璋到皇覺寺不到二個月,就因為荒年,寺廟地租難以收回,負擔不了眾僧的生活,寺廟主持便遣散眾僧,讓大家自謀生路。朱元璋只得離開家鄉,四方乞食雲遊,後來,情況略有好轉,他於元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覺寺。

朱元璋回到皇覺寺不久,他收到好友湯和寫來一封書信,邀請他參加郭子儀領導的反元農民起義軍紅巾軍,三思而後,朱元璋依信而行,並自此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朱)滅元朝的璋,時年二十五歲。

後來,朱元璋隨郭子興南征北戰,攻無不克,很快就嶄露頭角。郭子興便把養女馬氏嫁與了他,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馬大腳」皇后。

在歷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起始的文化程度可能是最低的,但與其他開國帝王相比,朱元璋在文化學習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卻是最突出的,都是自學所得。

朱元璋的文化學習,始於他當了起義軍統帥之後。此時他已經三十多歲了,戎馬倥傯之間,他堅持讀書,從不間斷,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大儒講經論史。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天資聰慧,心智悟性極高,朱元璋不僅知書識禮,而且還能寫詩作賦、評點文學作品的優劣。

朱元璋作詩如同曹操,多在鞍馬間寫就,其詩無暇潤色推敲,而只是任憑情思流淌,故而樸野自如,常得天然之趣,但也往往看出它的草率乃至拙劣,我們來欣賞這首《詠菊花》:

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滿身披就黃金甲。

再如《野卧》一詩,是形容朱元璋做乞丐、露宿街頭的情景:

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各位朋友,有為才能有位,只有做出成就的人才會有所用途。英雄,不問來處。任何人都可能成為英雄。不應以身份的高低,出身的貴賤,相貌的美醜來衡量社會的貢獻。

人生的成功在於盯住終點,忘記起點,珍惜轉折點。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學《論語》很簡單,無需三更眠五更起,堅持誦讀,不斷實踐,而已。

學《論語》也困難,最忌一日曝十日寒,心血來潮,打漁曬網,這般。

片頭提問:王子申

片尾朗誦:張正伊

家好,百事順;家和,萬事興。家,是大廈之基、大樹之根、大業之本,是社會最小的細胞,是一切組織的源頭。

您披星戴月的忙碌,您櫛(zhì)風沐雨的奮鬥,不是為了這個家嗎?

讓孩子有志、有為、有位,讓夫妻和順、和諧、和美,讓父母安閑、安心、安康,不是您的心愿嗎?

聽「家風故事」,幸福從這裡出發!

家風故事

智商決定成績

情商決定成就

家風決定成敗

好父母

請聽家風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建雲說 的精彩文章:

孔子為什麼「一問三不知」?
我們約定:我愛你,你也愛我;我不騙你,你也別騙我;我心裡想著你,你也要想著我……你會遵守嗎?

TAG:張建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