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真正的舜帝陵在藍山縣的香爐石

真正的舜帝陵在藍山縣的香爐石

《史記》載「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

《山海經﹒南海經》記載「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蒼梧山即是如今的九嶷山,陽為南,陰為北,從《山海經》上可知舜帝葬於九嶷山的南面,九嶷山的南面就是如今藍山西南面之紫良瑤族鄉、所城鎮大橋、瑤族鄉等地。那麼《山海經》可信嗎?

《山海經》成書於大約公元前700年,比酈道元的《水經注》早1200年。戰國《列子》中有這樣一段記述《山海經》的寫作:「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至」。其意是說大禹、伯益、夷堅把自己所見、所知、所聽記錄下來而寫成了這本書。東漢時期的王充,在他寫的《論衡》中有這樣一段話「禹主行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所不至,以所見聞著《山海經》」。西漢劉歆在《山海經表》中記載「 已定《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禹離九州,任上作貢,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從上面這些歷史記載可以說明,《山海經》是大禹、伯益所作,所以《山海經》中所說舜帝陵在九嶷山之陽(南)說法是可信的。

為什麼舜帝要南巡呢?傳說就是舜帝要到藍山縣來尋找天地之中,即日無影之地。什麼是天地之中呢?天地之中就是道,道就是盤古神,就是昊天上帝。日指日光菩薩,即大勢至文殊菩薩,眾生都猶如日光菩薩的影子,因為眾生都是日光菩薩的低級化身,眾生如同孫悟空的猴毛。眾生都是神所造,都是神所幻化而生,所以沒有眾生之地即是神,就是如來佛上帝,所以舜帝到藍山來是要修道,見道,得道,即與神合一而回歸九天(即西天)。為什麼要到藍山縣來修道呢?我們要到聖經里去找。

《創世記》4:17 該隱與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懷孕,生了以諾。該隱建造了一座城,就按著他兒子的名,將那城叫作以諾。

《創世記》5:24 以諾與 神同行, 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約翰福音》1:1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這兩個「以諾」雖然不是同一個人,但是我們從這兩句話裡面可以明白在聖經里「以諾」就是與神同行的意思,也就是與道合一,也稱得道。以諾城就是與道合一的城,就是如今的藍山縣西南部地區,在漢代以前稱為齕道縣,齕(he)者咬合之意,所以齕道就是與道合一的意思,齕道縣即是合道縣,就是以諾城。

1972年在長沙發掘出土了漢馬王堆「地形圖」和「駐軍圖」,這是在公元前168年以前所繪製的三幅地圖,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帛繪地圖,地圖的主區是西漢初所封長沙國的南部,即今湘江上游流域、南嶺山、九嶷山及附近地區。在地圖上有九根地狀物,其間繪有五個「∧」形屋頂,旁註「帝舜」,意之舜帝陵。有人說這就是在寧遠縣九嶷山的玉琯岩發現的唐、宋兩朝祭祀舜帝的陵廟遺址。這顯然是不對的,漢代的地圖怎麼可能標出唐朝所建舜帝陵的地址呢?再說玉琯岩在舜源峰的南面,但舜源峰的南面不等於九嶷山的南面,玉琯岩和如今寧遠縣的舜帝陵都是在九嶷山的北面。

從馬王堆《長沙國南部地形圖》中還發現,九嶷山的東南面,還有一條河,它發源於一個山谷,在標有「齕道縣」的地方轉彎後再往下流。這個「齕道縣」就是在現在的藍山縣南部所城鎮等地區,這是藍山縣古縣城遺址。當年舜帝就曾在藍山縣所城鎮良村一塊大石板上過了一夜,然後再登三分石。

根據當地民間的傳說,舜帝升天后,當地人們在所城鎮良村一座極像龍頭的撲地虎形山建立舜帝廟以紀念他。舜帝就是火神,也稱火龍,也稱飛虎,就是騎獅子的文殊菩薩,獅子和龍在八卦里都是屬於震木。當然舜帝在證道以前是文殊菩薩的凡身,是普賢菩薩的真身,普賢即真龍,舜帝的心即文殊菩薩凡身,舜帝的靈即普賢菩薩真身。在舜帝廟的左右兩邊後來冒出兩股永遠清澈見底的井水。舜帝的兩個妃子趕來尋找舜帝,到了舜帝廟後把舜帝廟改為舜帝殿,因為這裡是舜帝住過的地方,故稱殿不稱廟。娥皇女英走後,當地的村民,又在殿內的舜帝像旁加上了娥皇女英塑像。舜帝殿規模不是很大大,總面積才不過八十餘平方米,分上下兩殿,上殿供舜帝及娥皇和女英像,殿門上書有「舜帝殿」三個大字。舜帝殿前的那塊大石板,是舜帝睡過的「龍床」,所以一直乾乾淨淨,蚊蟲不敢侵;普通人坐上去,也沒有蚊子敢咬。

九嶷山南面藍山縣所城鎮良村的舜帝殿和藍山百疊嶺的舜殿才是中國最早的舜帝廟(中國最早的舜帝二妃廟也是藍山石榴花嶺的皇英故祠),因為山路難行,後人不願意到那麼偏遠的地方去祭拜舜帝,所以後來在水路暢通的寧遠縣建新的舜帝廟。如今良村的舜帝殿已經破爛不堪,也還沒有人來重修。

三分石代表聖父、聖靈和聖子三位一體,即代表華嚴三聖,也代表三清,所以舜帝在山頂面向三分石附近修道,又在三分石上觀天象,睹明星悟道,悟道升天后肉體化為香爐石。爐為火,故舜帝悟道後就是火神,就是騎獅子的文殊菩薩(即大勢至菩薩,即太上老君)。香代表百花仙子,也稱玉兔,就是觀世音菩薩的靈,香爐石代表兩人合為一體升天而去,肉體化為香爐石,所以香爐石就是舜帝的陵墓。後來香爐石成為人們祭祀舜帝之處。《山海經﹒南海經》:「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舜帝陵應該就是指三分石南面的香爐石。

真正的舜帝陵在藍山縣的香爐石

三分石和香爐石

明朝萬曆年間的《九嶷山志》「三峰並峙如玉筍,如珊瑚。有仙桃石,有馬蹄石,有棋盤石。尤其是香爐石最美,有足有耳,行質天然,期間有冢,以銅為碑,字跡泯滅不可識,疑為舜冢。」

良者善也,善者佛性也,文殊也,至善者如來也,道也,神也。所以舜帝過夜的村被稱為良村,舜帝陵所在的鄉被稱為紫良瑤族鄉。舜帝就是紫氣東來的太上老君,也稱大勢至文殊菩薩,也是伏羲(亞當)再來。亞當的兒子該隱被昊天上帝流放在藍山縣,舜帝到藍山縣來,一為修道,二為來看望當年該隱留下的子孫後代,舜帝給他們帶來了當時最新的農業技術。藍者天也,天者舜帝也,天與道合一,就是佛性與如來一體,聖靈與神一體。香爐石又稱玉峰石,玉即是佛性,就是賈寶玉出生時就帶來的通靈寶玉,就是道家的靈寶天尊,就是聖靈,也就是人的真心。如今藍山縣的旅遊宣傳口號就是「湘江源頭,神美藍山」

真正的舜帝陵在藍山縣的香爐石

三分石

道即是太極,即是中,故此從三分石和香爐石南面中間流出來的河稱為中河,為瀟水之三股源頭之一,從香爐石東面野狗嶺流出來的河稱為厚河(也稱大橋河),為厚德載物之意,為營水(瀟水)之源,營者火也,從熒從宮,意為火宮,即火之本源,即離宮,即離恨宮,即兜率宮。所以文殊菩薩也稱妙光菩薩。上帝為道,大勢至文殊為德,大勢至文殊下凡為人即舜帝,故舜水河發源於藍山所城鎮人形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大秘密 的精彩文章:

《楞嚴經》論心生萬物之一
《楞嚴經》論心生萬物之四

TAG:中華大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