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不是去了一個假無錫?

我是不是去了一個假無錫?

我好像常常會幹點蠢事。

比如,在當地的櫻花落盡之時,風塵僕僕地趕到被稱作世界三大賞櫻勝地的無錫太湖黿頭渚。

於是,別人手機里拍到的櫻花是這樣的: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

而我的手機里是這樣的:

雖然旅行無非就是去別人可能待膩了的地方走上一走,但這次主題先行的無錫之旅,難免多了幾分差強人意。

關於無錫,度娘是這樣說的:

江南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夏商無錫地屬百越。

秦時,秦始皇派王翦駐守無錫。

六朝時,大運河開通後,無錫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

漢高祖五年,始置無錫縣,屬會稽郡。

唐代,無錫屬江南道之江南東道;宋代,屬兩浙路常州;開元貞元年升無錫為州;明代又降州為縣。

明清時期,無錫生產力得到較快發展,逐步形成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碼頭。

顯然,在歷史的長河裡,無錫昌盛過,也衰落過,曾被看重,也曾被漠視。而那些前塵往事,多已湮滅於歷史的塵埃中無從找尋,剩下的,只是一些海市蜃樓般的傳說。

曾經的無錫哪裡去了?穿梭於各個景區,心中常常生出這樣的問號。

1.太湖

「今年的櫻花是被上午的那場雨澆落的。」當我拖著失落又疲憊的身軀坐在計程車里,滴滴司機向我解釋道。

這更加重了我的沮喪與懊惱。

本來我的賞櫻之旅是經過精心籌劃的:由於事先被網上關於節假日景區爆堵的忠告嚇到,我選擇周六到達,周日先去靈山,這樣就能在周一賞櫻時避開人流;選擇中午趕到黿頭渚,是為了能一直在景區里待到晚上,因為我發現夜櫻之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圖片攝於宣傳海報

於是就這樣完美地錯過。

無錫是被太湖環繞的城市,黿頭渚除了櫻花,自然還有太湖。

《射鵰英雄傳》中黃蓉第一次以女妝與郭靖會面,便是在太湖。「只見船尾一個女子持槳蕩舟,長發披肩,全身白光,頭髮上束了條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郭靖見這少女一身裝束猶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而當黃蓉唱起辛棄疾的《瑞鶴仙·賦梅》詞,郭靖「聽著不自禁的心搖神馳,意酣魂醉,這一番纏綿溫存的光景,竟是他出世以來從未經歷過的。「

之後二人泛舟遊歷,度過了一生中最逍遙無憂的一段時光。當黃蓉邂逅隱居於此的師兄陸乘風,兩人以朱敦儒的《水龍吟》對唱,又自是一番天高水遠的悠長意境。

如今坐在載著上百名遊客的太湖遊船上,胸中既無纏綿悱惻的兒女情長,也感受不到朱敦儒「回首妖氣未掃,問人英雄何處「的悲憫。遊船開往一個名叫」太湖仙島「的地方,十幾分鐘航程便登臨」仙境「。這是一個來歷無從考證的小島,不但島上的道觀是現代人後建的,還照搬來龍門石窟的盧舍那佛雕和大足石刻群里的卧佛,這種不倫不類的氛圍實在是撐不起」太湖「二字應有的氣魄。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小島上主打的項目竟然是馬戲表演,狹小的場地、簡陋的道具宛若兒時的街頭猴戲。看著已渾身臟成灰色的白色泰迪和「美猴王「無辜的眼神,我逃離擠得水泄不通的人潮,匆匆結束了太湖之行。

2. 靈山

1997年建成的「靈山勝境」原本引不起我太大的興緻,但這是某權威旅遊網站上排名第二的景區,加之賞櫻的行程安排在第二天,於是去了靈山。

景區內的靈山大佛高8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另外景區內還有九龍灌浴、梵宮、五印壇城等景點。穿梭於各個景點,可以感受到建造者的用心,靈山大佛處於景區正中方位,走在景區的各個位置幾乎都能抬眼看到,走近大佛,那種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威嚴感的確震撼。

梵宮已被確定為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梵宮大廳內富麗堂皇,極盡奢華之能事,猶如置身歐洲殿堂,特別是演藝大廳里《吉祥頌》演出,近360度的實景舞台與大屏幕交錯呈現,帶來強烈的視聽享受。

幾年前梵宮裡曾發生了一起嚴重火災,損失巨大,導致梵宮內部閉館維修了整整兩年。熙攘的人群中,聽到一位導遊對團員說,大火的具體原因應該永遠不會對外公布了,因為那樣的話可能會牽連到很多人員因此失業。

不難看出,靈山的營銷者們對景區的推廣花了很大心思。在很多文案上,靈山大佛與雲崗大佛、龍門大佛、樂山大佛、天壇大佛相提並論,「形成神州五方五佛格局」。靈山的推廣無疑也是成功的,景區里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九龍灌浴的噴泉表演總是能聚攏洶湧的人潮,梵宮裡的遊客更是摩肩接踵。只是與其他佛教勝地相比,靈山的硬傷是缺乏歷史感。能夠帶給人們藉慰的,是唐代高僧玄奘曾駐足於此的傳說。

不過,幾百年後,這裡也會成為古迹,我想。靈山應該是值得時間去等待的。

靈山腳下不遠處,是另一處現代人營造的景點——拈花灣,這個仿唐風格的禪意小鎮,已然成為小資們的棲息地。

拈花灣是當地近一兩年漸漸火爆起來的景區,徜徉於此,隨處可以感受到設計上的細緻,耳邊梵音繚繞,彷彿時間也慢了下來。聽說這裡夜景更美,不過個人覺得這個小品式的景點遠離市區,留宿更適合自駕者,否則提著沉重的行李箱奔波至此,吸引力還差點火候。

這裡不得不吐槽下無錫的票價。靈山景區210元,類比一下其他景區,龍門石窟100元,懸空寺125元……雖然理解投資者巨額的前期投入,可人家那是貨真價實的古迹呀;拈花灣門票120元,而知名度更高的周庄、同里、平遙等古鎮也不過百元上下;與太湖相連的蠡園門票80元,想想西湖蘇堤、曲苑風荷等毫不遜色的景緻全是免費的……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降低全國景區票價,無錫在這方面是不是有些尷尬呢?

3. 園林

近鄰蘇州園林眾多,無錫也有蠡園、寄暢園、梅園三大園林。

論知名度,蠡園首當其衝,因為它和中國一個著名的女人頗有淵源。那是中國最美麗的女人——西施。

走進蠡園,春意撲面而來。走過一條小徑,眼前豁然開朗,太湖的堤岸旁,楊柳春芽新發,中間點綴著開得正好的桃花,粉綠相間地倒映於湖面,似一張寫意的水彩畫。只是園中美人難覓,佇立在水中的西施石像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的想像,幾個穿著古代服飾企圖COSPLAY這個絕代佳人反成東施的女子,反而破壞了園中的意境。

很多人以為范蠡助勾踐成大業後歸隱太湖皆為西施故,一代名將佳人從此天上人間、了卻殘生。殊不知范蠡的故事尚有後續。世人皆知孟母三遷的傳說,其實范蠡平生也經歷三遷。由於不滿楚國的黑暗轉投越王,是為一遷。助勾踐滅吳後,范蠡深知此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這才攜家人退居太湖,這是二遷。之後受齊王賞識,位居相國。三年之後,范蠡感悟到月滿即虧的道理,不但交還相印,還散盡家財,定居於今天的山東定陶,自號「陶朱公」,這是三遷。

范蠡似乎是上天命定的寵兒,二度歸隱將人生清零之後,靠經商再次積累起萬貫家財,還帶領當地鄉親共同致富,成為儒商的鼻祖,被百姓尊為財神。入世則成就功業,出世則有江山佳人為伴,直至88歲高齡無疾而終,范蠡簡直是圓滿人生的最強註解,更難得的是,他永遠懂得取捨的真諦,在進退之間遊刃有餘,所謂真正的人生贏家,莫過於此。

寄暢園位於惠山腳下,與南京瞻園、蘇州留園、拙政園、無錫寄暢園並稱江南四大名園。乾隆當年非常喜歡這個園子,巡遊江南時多次到此,北京頤和園裡的諧趣園就是仿照寄暢園而建。

惠山景區是整個無錫最具風韻的地方,周邊的寄暢園、惠山寺、天下第二泉以及惠山古鎮都留存著清晰的歷史印記。寄暢園的體量與蘇州的留園大體相當,環境清幽,似乎園中的過客們也無法擾亂它由來已久的寧靜。但凡江南的園林,池塘、假山、木亭是必不可少的三大符號,然而這三種元素不同的構思與排列組合,就神奇地賦予了這些園子不同的靈魂。與留園的書卷氣與入世的痕迹相比,寄暢園更多了幾分身處深山人未識的意味,池塘四周的古樹彷彿早已忘卻了自身的年輪,無法想像它們還將在這裡佇守多少的歲月,那一番隱世的散淡滋味,讓我在池水邊踱了幾個來回,久久不忍離去。

走出寄暢園便是惠山古鎮了。已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錄名單的惠山古鎮絕對是比拈花灣更值得營銷的地方,保存相對完好的古祠堂、老牌坊以及民居老屋,都見證著無錫老街的歷史風貌。然而和那些知名古鎮相比,這裡顯得頗為落破,許是少有遊客購票參觀,幾處標明憑票入內的古祠、展廳已經看不到管理人員值守,更多的廳院則是大門緊鎖,最令我吃驚的是古鎮旁邊的溪流已近乾涸,沒有水的江南古鎮,在我的遊歷中還是第一個啊……惠山目前正在爭創5A景區,看來管理者們可要多多努力才行了。

梅園在我看來更像是無錫的植物園,最大的特色是園內5500多株梅樹。此時早已過了賞梅的時節,風景乏善可陳,倒是園內大片的鬱金香花出盡風頭,因此遊客也並不多,且多是一些持園林一卡通入內的當地老人,怡然享受著淡淡的光陰。

我想,無錫本來就是一座低調而閑散的城市,老齡化的加劇更讓這個城市多了幾分無欲無求的氣息。在太湖上,聽到一位本地遊客說,這裡九年前是根本不收費的。近年來,名聲日益叫響的太湖櫻花忽然攪動了這裡的平靜,於是從每年三月中旬開始,無錫必然要迎接一場來自全國遊客的喧鬧」入侵「。與此同時,各大旅遊論壇上也充斥著各種對櫻花季太湖管理混亂的指責。這座城市,也許還遠沒有做好應付這場喧囂的準備,在四面八方紛至沓來的遊人面前,她仍然顯得有些茫然和無措。

開到荼糜是一場結束,但又何嘗不是一種開始?當櫻花落盡,喧鬧也逐漸消退,無錫也就回復了她本來的模樣,當地人也很快忘了這場熱鬧,繼續過著自己的平淡日子。就像古往今來,她從未因為一時的榮辱或喜形於色或哀怨嘆惜,就像那個在這裡留下印記的大人物范蠡,無論人生起伏,永遠安然以對、不忘歸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犀牛白 的精彩文章:

TAG:犀牛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