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崇禎時期,雙方都有尚方寶劍,二品袁崇煥為何能殺了一品毛文龍

明崇禎時期,雙方都有尚方寶劍,二品袁崇煥為何能殺了一品毛文龍

袁崇煥殺毛文龍一事,近年來是爭論不斷。有人說毛文龍囂張跋扈,危害一方,該殺,也有人說袁崇煥濫用職權,擅殺朝廷命官,有通敵賣國之嫌。但是也許大家沒注意,毛文龍和袁崇煥都有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

天啟三年二月,明熹宗賜毛文龍尚方寶劍,崇禎二年,崇禎皇帝賜給袁崇煥尚方寶劍。毛文龍官至一品,而袁崇煥只有二品。從理論上來講,即便毛文龍沒有尚方寶劍,以他的官職,袁崇煥也是不能夠殺毛文龍的。

袁崇煥之所以能殺毛文龍,主要就是出其不意,以矯詔殺之。毛文龍是在遼東失陷後,留在皮島繼續抗擊後金的,就憑這一點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都是值得敬重的一個人物。

毛龍文打仗不行,沒打過幾次勝仗,很多時候都是被後金軍打,結果只能蝸居在皮島了。

但是毛文龍的作用,主要在於牽制後金軍。明朝兵部對毛文龍的評價:「毛文龍滅奴(努爾哈赤)不足,牽奴則有餘」。只要後金軍外出劫掠,毛文龍就出兵去騷擾,讓後金軍首尾不能相顧。

正是因為毛文龍的牽制效果很顯著,才被授予總兵、左都督(正一品,雖然是有名無實,但也是正一品官職),掛將軍印,並賜尚方寶劍。正因為此,毛文龍也日漸驕縱。這是可以理解的,毛文龍孤懸海外,沒人節制,當然是自己說的算了,可以理解,只要他不投降後金,對於明朝來說,都是利大於弊。

這也是前面幾任節制毛文龍的官員都沒有處置毛文龍的原因,如袁可立、熊廷弼、孫承宗,雖然都跟毛文龍有嫌隙,但是卻都以大局為重,儘力支持毛文龍在皮島駐兵,這就是大局觀和氣度。

袁崇煥上任後,跟袁崇煥產生矛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袁崇煥卻沒有了前幾任的眼光和氣度,《明史》中寫的很簡潔:「崇煥始受事,即欲誅毛文龍」。

當時袁崇煥以閱兵為名,乘船到達雙島,毛文龍前來會面。此後,袁崇煥與毛文龍設宴飲酒、行樂,每每到半夜才罷。這種舉動讓毛文龍放鬆了對袁崇煥的戒備和提防。

接著袁崇煥綁了毛文龍,宣布他的「十二斬罪」。然後,把尚方寶劍當成崇禎給他的旨意:"我今天殺毛文龍是為了整頓軍紀。將領中間有和毛文龍一樣的,都要殺了他們。我不能成功的話,請皇上也像殺毛文龍一樣殺了我。"

這個「尚方寶劍」代表的旨意是什麼?袁崇煥給的暗示就是「崇禎要他殺毛文龍」,毛文龍也認為是崇禎讓袁崇煥來殺他。而毛文龍雖然自身有點狂妄自大的毛病但對崇禎皇帝的大明朝還是忠心耿耿於心的,既然皇帝要殺他那他只有跪下乞命了。

宣布完後,袁崇煥隨即命人一刀將毛文龍正法。但是,毛文龍其實死得比較冤,那十二條罪狀很多都是袁崇煥的借口而已。而且袁崇煥殺毛文龍本來就是不合朝廷法度的,他沒有這個權力私斬大將。

其實這些還和明朝後期的重文輕視武有關。

明朝自土木堡之變以後,就開始了以文御武,武官地位大大降低。無論在朝堂上還是在地方,武官的地位都遠低於文官。一個七品的文官就可以對二品的武官進行橫加指責乃至批評。

《萬曆野獲編》記載:往時浙弁牛姓者,官副總兵。上揭張永嘉相公,自稱走狗爬見。其甥屠諭德恥之,至不與交。然此右列常事耳。江陵當國,文武皆以異禮禮之,邊將如戚繼光之位三孤,李成梁之封五等,皆自稱門下、沐恩、小的、某、萬叩頭、跪稟……又何怪於副將之走狗耶?

功勞大如戚繼光、勢力大如李成梁,面對張居正,都不得不自稱「門下」、「小的」等。而牛姓副總兵,去面見文官張相公時,居然只敢爬著去自稱「走狗」,可見武官地位之低微。

而袁崇煥是文官,且為總督,因此無論是職權還是地位,都遠遠高於雖居一品但為武官的毛文龍。

袁崇煥殺完毛文龍後,雖然崇禎表面沒說什麼,但是心裡肯定犯忌諱。六月份殺了毛文龍後,年底皇太極繞過山海關打到北京,袁崇煥進京覲見,後被崇禎下獄凌遲處死,罪名之一就是「以謀款則斬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羅小扇撲流螢 的精彩文章:

海昏侯墓出土的酎金是祭祖廟用的,被剝奪奉宗廟資格的劉賀為何有
李世民在凌煙閣描繪的唐朝二十四功臣中把秦叔寶排在最後,是因為不喜歡他嗎

TAG:輕羅小扇撲流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