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呂壽琨:香港「新水墨運動」的先驅

呂壽琨:香港「新水墨運動」的先驅

點擊「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更多精彩

島灣漣漪 1968年 呂壽琨

20世紀中葉以後,多元交匯的文化語境促動了香港藝術家的追尋——如何讓中國畫在保持傳統價值觀的同時與國際化的創作方法論以及香港本土的文化血脈相互融合?呂壽琨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以紮實的中國畫傳統素養為基礎依託,試圖將筆墨作為媒介從純粹的藝術觀念中剝離,以語言的張力展現多元文化語境下相互交織的藝術樣態。在他的努力下,香港的「水墨運動」正式拉開帷幕,在傳承與變革的進程中,香港水墨藝術躋身世界藝術舞台,成為香港文化一枚令人矚目的標籤。

儘管批評家皮道堅指出呂壽琨的創作「比85美術新潮時期中國內地的抽象水墨實驗差不多要早30年」,但內地美術界對呂壽琨的認知卻極其有限。日前,由中國美術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聯合主辦的「自我有乾坤——呂壽琨與早期水墨運動」展在京舉辦,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及香港藝術館挑選了51件上世紀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呂壽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其紮根傳統並突破中西藩籬的努力,全面而生動地呈現了呂壽琨的藝術脈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此次展覽為內地公眾構建了走進呂壽琨藝術世界的多維平台,不僅展現了呂壽琨的國學底蘊與國際視野及其推動現代水墨藝術的貢獻,而且從側面呈現了香港水墨藝術運動的發展。

碧裳紅姿(國畫) 1967年 呂壽琨

研習古畫與「砌牆」

呂壽琨(1919—1975)出生於廣州,1948年遷居香港,藝術教育啟蒙於其父親早年在廣州開設的鴻雪齋書畫店,在日常的耳濡目染和多位前輩藝術家如黃般若、趙浩公等的影響下,打下良好的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基礎。但其真正走上中國畫創作之路,主要得益於臨摹自宋以來的中國古代大師經典力作,此次展覽中就不乏傳承傳統筆墨的山水畫作品,包括呂壽琨臨摹吳鎮的《漁父圖》和倪瓚的《春風江亭》等等。

呂壽琨並不將研習傳統繪畫當成束縛,反而視其為創新的基礎,喻之為「拆開一堵牆,再由一個一個磚砌成一堵牆」。點和線就是其中的「磚頭」,它們本身已具表現力,藝術家需要掌握好才能創新。對於示範習作,呂壽琨提醒觀者臨摹古人作品的目的並不止於追求形似,同時亦須了解由姿勢、運筆等部分組成的作畫過程。當藝術家能夠將繪畫的基本要素揮灑自如且化為己用,運用古法就不會成為阻礙其藝術表達的桎梏。就此而言,呂壽琨就是一位可以運用傳統筆法將香港的尋常風景轉化為充滿靈氣的山水的畫家。

急流逆舟(國畫) 1967年 呂壽琨

繪畫、尋禪、冥想

呂壽琨從1950年代開始探索西方藝術,各種現代藝術思潮的啟發,促使他嘗試結合不同的西方繪畫技法和觀念來開拓中國繪畫的新路向。60年代後期,呂壽琨開始同時朝干筆和濕筆這兩種各走極端的風格發展。干筆風格是以濃墨和焦墨於宣紙上大筆揮寫而成,而濕筆風格則是以濃淡相滲的潑墨和色彩所構成,最終成就了他獨特的「禪畫」。呂壽琨的禪畫,基本是脫胎自大寫意的潑墨荷花。此次展出的《禪畫》系列作品,大多以濃淡、乾濕和闊大筆觸表達線條和塊面,與畫面的留白形成虛實對比,表徵天地間虛實相生、萬物生化的法理。而畫中的蓮花則象徵純潔不染,甚有出塵之意。

雖然這些「禪畫」畫面抽象,但抽象只是藝術家尋求超越日常經驗之外的自我認知和內心平和的手段,而並非其目的。呂壽琨並不認為自己的繪畫是「禪」的詮釋,因為它不能被簡單地放入繪畫當中。對他而言,繪畫類似冥想。因此,他的作品經常是其內心理念與普通觀眾之間的某種橋樑。在藝術史學者蘇立文看來,呂壽琨的「禪畫」獨立於嶺南派主流風格之外,將西洋藝術元素與中國道家和佛家禪宗哲理的結合,不僅引領了香港的新水墨運動,而且使水墨畫走向現代化。

臨吳鎮《漁父圖》 1967年 呂壽琨

獨到的中西繪畫觀

作為一位將藝術看作普世表達方式的畫家,不會英文的呂壽琨從未認為語言是一種阻礙。他通過閱讀赫伯特·里德爵士的《藝術的意義》、薩姆·亨特的《現代美國繪畫與雕塑》等著作進入西方藝術世界。他與畫家李錫彭合作翻譯了里德的著作,並閱讀了1966年初版的亨特著作的中譯本。他在亨特著作上所做的大量註腳顯示,他不僅僅關注戰後美國繪畫藝術的發展,也關心不同藝術家的目標與理論思考,並且對他們的局限之處做出回應。比如,傑克遜·波洛克經常會說的名言「我的繪畫來自於潛意識」,在呂壽琨看來,這代表了一種較狹隘的想法,並不會帶來不斷的藝術創新。他認為靈感來自於古代大師的作品,而對中國古代繪畫之貢獻表示肯定的里德爵士也發表過相關觀點。在古代中國繪畫與全球當代藝術之間找到共同線索後,呂壽琨進一步指出,以謝赫「六法」為代表的中國美學觀點,不管在什麼樣的文化背景下,對於現代藝術家都一樣適用。他還認為,透納是與中國「氣韻生動」理念最為接近的西方藝術家。

憑藉對古代畫論及西方當代藝術的深厚認識,呂壽琨於1957年出版的著作《國畫的研究》,向讀者展示了中國繪畫傳統為現代藝術所用之道,弘揚了中國繪畫的實驗性。這在當時附和西方藝術的風氣中可謂另闢新徑。

「與一些現代中國藝術家不同的是,呂壽琨並非單純依靠變換繪畫技巧、媒介或題材來『完善』中國藝術,他對於中國繪畫歷史發展的理解使他能夠前瞻地展望水墨畫的發展趨勢和全球影響力,即一邊以筆墨與前人切磋,一邊放眼國際,展望未來。」 香港中文大學博物館館長姚進庄認為,呂壽琨成功地將古代國畫理論融入現代藝術創作,建起一條連接中國及西方藝術世界的堅固橋樑。

本文刊於中國文化報·美術文化周刊,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