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面相與品相 | ?於文崗

面相與品相 | ?於文崗

原標題:面相與品相 | ?於文崗


人在面孔這張臉之外還有一張臉,一張顯露道德和覺悟、自尊和自律的臉,一張隱含品行的臉。


人啊,露得最多的是這張臉。數九寒天,其他部位都包裹得嚴嚴實實,獨露這張臉,無論風霜冰雪。照相,更得露了,尤其大頭像,單照個腦袋。畫肖像,就畫一張臉。工作生活,學習活動,待客訪友,都最大限度地露臉。


人最愛遮掩的,也是這張臉。擊劍運動員訓練比賽,先得把臉罩起來。江洋大盜與竊賊,都愛扮成蒙面人,只露兩眼。人害羞,不好意思,失態掩飾,抬手遮擋的也都是臉。有個段子說浴池著火,裸客外逃,一老人驚呼「把臉捂住就行……」


有了上述一露一掩,就有了諺語「熱不死的屁股凍不死的臉」,屁股不光秋冬春季被棉褲毛褲秋褲單褲捂著,就算夏天也還要被短褲、內褲以至泳褲遮著,臉則無福享此待遇。


然而,「瞧你那德行」、「照鏡子」看看、「人有臉,樹有皮」、「人若不要臉,魔鬼都害怕」等等,說的卻不是這張臉。


可見,人在面孔這張臉之外還有一張臉,一張顯露道德和覺悟、自尊和自律的臉,一張隱含品行的臉。如此說來,人就有了兩張臉,一張面孔的臉,一張德行的臉。面孔臉是爹媽給的,不可改變,他人不能說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臉是後天自修來的,可以改變,可予以道德褒貶和輿論監督,我稱其為品相。把臉區分為面相與品相,某些難分辨的「要面子」「不要臉」,也就不難分辨了。


若再諦視,發現人們對兩張臉的重視程度大不一樣。具體分三種情況:一曰「面相與品相併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為了面相,不惜品相」,即常說的「不要臉」。以當今成年人的基本傾向而言,若說「重面相,輕品相」,至少不離大譜。


個人愚見,第一、第二種情況都屬可以理解,第三種若不危害社會不違法也管不著。但若就「重面相,輕品相」說道說道,該不算「狗拿耗子」。


有種說法叫「讀書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從提高修養、改變氣質意義上講美的塑造的,說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實,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無論人數還是程度上,人們往往更注重表層,不大關注「深度」。不信睜眼看看,沒病也動刀,無恙也花錢,還有種種膜、霜、膏、素、水兒……投入的就是這張臉。可你若問問她(他)們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臉紅。或許,這是個別,可一談表層美容就津津樂道就來神,一說「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書捧一年讀不完,卻斷不是個別的現象。


現實中,「重面相,輕品相」以至「有面相,無品相」的活劇不時上演。莫看帥男靚女,西裝革履,珠光寶氣,人五人六,照樣臉拾掇得很光鮮,事做得很難看。他們不講良知、不講公義,不講公德、不講規則,損人利己、貪佔便宜,不盡義務、只享權力。像某些「中國大媽」,每個細胞都洋溢著滿滿的優越感,啥事都一「搶」字。搶倒是搶到了,可臉卻沒有了。還有「時不時」聞聽今天大鬧這裡、明天大鬧那裡的「×鬧們」,以及為了一時臉面唇槍舌劍,爭了臉卻丟了人等等,也都是「重面相,輕品相」。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後來,曹丕在《與王朗書》中進一步闡發:「人生有七尺之形,死為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無疑,這裡說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關身後的品相。當年,魯迅先生也在《說面子》中,譏諷一些人「要面子」「不要臉」。現今有句時語叫「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終於人品」,說臉決定了會否第一眼就喜歡這個人,才華決定了能否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最終決定會否一票否決他的臉以確保終其一生的,則是人品內涵。古言時語,何其一致!


(本文刊於2018年4月5日解放日報朝花版)


這是「朝花時文」第1528期。請直接點右下角「寫評論」發表對這篇文章的高見。投稿郵箱wbb037@jfdaily.com。 投稿類型:散文隨筆,尤喜有思想有觀點有乾貨不無病呻吟;當下熱點文化現象、熱門影視劇評論、熱門舞台演出評論、熱門長篇小說評論,尤喜針對熱點、切中時弊、抓住創作傾向趨勢者;請特別注意:不接受詩歌投稿。也許你可以在這裡見到有你自己出現的一期,特優者也有可能被選入全新上線的上海觀察「朝花時文」欄目或解放日報「朝花」版。來稿請務必註明地址郵編身份證號。

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朝花時文 的精彩文章:

我為什麼喜歡梵高

TAG:朝花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