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胎夫妻挑戰獨立帶娃、不靠爸媽,看完日程表才知道他們有多拼

二胎夫妻挑戰獨立帶娃、不靠爸媽,看完日程表才知道他們有多拼

帶娃絕非易事,爸爸媽媽也並非超人,尤其當他們還身處職場的時候,不藉助老人或保姆的力量獨立帶娃,的確是一大「挑戰」。

而近日,家住寧波市的一對二胎夫妻,就因為接受了這一挑戰而刷屏了。據說每個看過他們「日程表」的人,都不得不感慨一句——太拼啦!我們不妨也一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吧~


二胎夫妻挑戰獨立帶娃,一張日程表刷爆朋友圈

家住寧波的俞女士,最近因為這樣一條朋友圈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轟動:

據報道,俞女士與丈夫育有一兒一女,兒子上幼兒園托班、女兒一歲半不到。夫妻倆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所以孩子們原本是爺爺奶奶幫忙拉扯的。

到了大兒子快上幼兒園的年紀,俞女士提議,將他接回自己身邊,與丈夫一起,挑戰起了「職場父母獨立帶娃」。

這張表格是俞女士自己安排製作的,貼在冰箱上、每天一換,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規劃精確到每小時、每分鐘,任務細化到學了哪些單詞、投籃幾次,不難看出爸爸媽媽用心良苦。


我和孩子爸爸各有分工,在育兒這件事上,爸爸不能當「甩手掌柜」,一同參與可以培養親子關係。

原本,俞女士和老公都是手機控,在家無聊時就會習慣性地拿出手機刷一刷,現在孩子在身邊,夫妻倆意識到了父母玩手機的行為對孩子影響不好,所以特地約定「少看手機」,並寫在了紙上,相互監督。每天下班,他們都把手機放在茶几上,除了必須的工作事務外,儘可能不去碰。


雖然獨立帶娃時間不算長,但一些變化正在發生,例如兒子學會了自己吃飯和刷牙、俞女士與丈夫的效率也提高了,每天能在8點10分出門,趕到單位吃上早飯。


一起聽聽,更多職場媽媽們的聲音

獨立帶娃,對於俞女士而言才剛剛開始,效果顯著卻也任重道遠。而對於廣大「職場媽媽」來說,帶娃是否需要藉助第三方力量?一邊工作、一邊兼顧家庭究竟是怎樣一種體驗回歸職場以後如何陪娃?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隊友的爸爸們,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採訪了三位不同職業的職場媽媽。


企劃經理,家有5歲女寶一枚

第三方力量

我是個幸運的職場媽媽,公婆就住在樓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女兒5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回到了職場,也並沒有感到太多壓力。

陪娃

回歸職場以後,首先就是確保了周休兩天、按時下班回家,雖然不能全天24小時陪著娃,但是基本能做到每天晚上和每周末兩天全程陪伴。其實,陪娃最重要的並不在於時長,而在於陪伴的質量。直到現在,我只要是和女兒在一起,就基本不碰手機,也很少去忙自己的事,所以女兒到現在無論對電視還是手機都並不痴迷。

我們每天晚上的活動基本上是:我陪她練舞蹈、讀繪本、做手工或者開發一些我倆自己的遊戲,周末如果天氣允許就一定會帶她出去玩,能一起的時間,我跟女兒都很享受。但我也很珍惜每天晚上女兒入睡以後屬於我自己的那一小段時間。

隊友

我的隊友是一個合格的隊友,女兒和爸爸的關係也非常要好,因為平時爸爸工作比我忙,只要他在家,帶娃的事就基本不需要我了,雖然我們帶娃方式不同,爸爸喜歡陪玩,但這樣一來,我們家的氛圍也會很歡樂。


資深編輯,家有7歲女寶一枚

第三方力量

我是在女兒8個月~1歲這個階段回歸職場的,家裡有老人幫忙帶娃,但我也找了一份能夠準點上下班的工作,這很重要!

陪娃

只要一下班就要來陪娃一起玩,周末也是。

隊友

隊友肯定是豬隊友,不懂帶娃、也不會主動去學,在豬隊友的陪伴下,女人又母愛泛濫,變得更強大了!總之,我想說:每個女強人背後都有一個豬隊友!


人事經理,家有7歲男寶一枚

第三方力量

我是在兒子8個月大的時候歡欣鼓舞地去上班的,為什麼「歡欣鼓舞」呢?因為我娃真的是個很惡魔的孩子——不愛睡覺,每天晚上起來玩一個小時;好動,24小時隨時陪同玩耍,一般人體力根本跟不上。

我家換過很多位阿姨,孩子0~2歲都是阿姨唱主角,等到即使加錢、阿姨也不願意陪伴的時候,就只好發動全家4位老人輪流制,以及雙休日我的24孝功能開啟,才勉強度過了這個惡魔的時期。

陪娃

最初回歸職場時,我放棄了HR這個本行,考慮到如有突發情況可以配合帶娃,每天下班就像逃難一樣逃回家。俗話說小別才能勝新婚。因此,在這個時期我娃還是比較配合我的,我也一樣,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外,所有時間都無償貢獻給他。

我們一起度過的時光,除了我瘋狂拍照(只拍他)、我們一起聽音樂、講故事,做的最多的就是野出去,比如逛公園,逛超市。如果雙休爸爸不忙,我們也會帶著娃去公園。2歲半開始講繪本故事,3歲後我們一起去過成都、貴州、香港……

隊友

我的隊友是一個比我兒子大沒多少中國式大兒子,在歲月的長河中成熟了,從剛開始的手忙腳亂到能夠獨立帶娃,經過大概3個年頭的磨練。

剛開始我是脾氣挺火爆的,但是不至於抑鬱。關於「帶娃需要爸爸的協作」這個問題我們做過很多次的溝通才達成共識。從一頭狼到一隻羊,媽媽歷程是艱辛的。畢竟蓬頭垢面、一身奶漬、口出惡言的媽媽在當媽初期屬於常態,需要更多的爸爸去關心去體會。


媽媽不是超人,第三方力量很重要

和隊友一起獨立帶娃的俞女士與我們採訪到三位媽媽,雖然都身在職場,但又分別有著不同的帶娃模式,除他們以外,相信廣大讀者中的職場媽媽更都別具一格。

但我們都不得不承認,我們需要藉助第三方力量,而在藉助的過程中,更要講究策略。


為寶寶請一位保姆,爸爸媽媽最好可以與寶寶一起進行「面試」,一來,將阿姨介紹給寶寶認識,二來可以仔細觀察寶寶與她的互動。在保姆入職後,媽媽也可以與她合作帶娃一小段時間,在她與寶寶獨處前增進相互了解。

此外,爸爸媽媽回歸職場以後,還應將緊急聯繫方式給到保姆,並確保她能夠進行心肺復甦術等急救操作。


美國兒科學會研究表明,那些得到過(外)祖父母看護的孩子在整個嬰兒時期以及以後成長發育得更好。

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生矛盾,給大家如下3個建議。

▋說事實

當發現老人對孩子有溺愛現象或不妥當的教育方法時,要顧及老人的自尊心,最好從側面提醒,說話只說事實,而不帶批評或任何讓老人馬上改變自己做法的要求。

▋找對理由

如果有科學依據,不妨將反駁的理由建立在此基礎上。這樣既體現了對老人尊重,又容易讓老人接受建議。

把握時機

如果對方此時心情愉悅,或是正好碰上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建議和意見易於被老人接受;如果氣氛、場合不對,說服則易遭遇反擊,最終問題沒有解決,還導致不歡而散。

每個不同的家庭、每位職場父母都有著各自的難題與解決辦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也一定都在摸索中前進。

更多育兒文章,可點擊閱覽:

馬雅舒秀倆娃活力近照,焦慮型媽媽這次終於學會放手了

應采兒眼看陳小春把Jasper扔進水裡,網友:培養跳水運動員的節奏?

熊黛林挺孕肚挽老公甜蜜逛街,自帶母性光環「孕味十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Jane育兒妙方 的精彩文章:

職場背奶媽媽最無法忍受竟是這個?無處可去、被人嘲笑,看著好心疼!
沒有零食的童年不快樂?看完兒科醫師給出的零食紅黑榜,再決定吃還是不吃

TAG:媽咪Jane育兒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