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信號發送在搶位奪權中的應用

信號發送在搶位奪權中的應用

古代政治家當然不懂信息經濟學,更不可能知道諾獎得主斯賓塞(A.Michael Spence)教授的信號發送理論,但他們的政治謀略中,藉助信號發送以達到自身目的的現象,卻並不鮮見。我在「趙高『指鹿為馬』與信號發送」一文中,曾分析秦時奸宦趙高如何設局,如何迫使朝臣發送出「是否願緊跟我趙領導」的信號,由此解決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的問題。本文中談的是漢高祖劉邦的兩個兒子,作為準接班人為爭奪皇位而形成的鬥爭。最終一方如何藉助信號發送,穩穩奪取皇冠的一段歷史。

一.西漢初期,接班人之戰拉開帷幕

西漢天下初定,高祖劉邦立長子劉惠為太子,這符合先古「立嫡立長」的原則與慣例。劉惠溫和柔順,與劉邦的流氓品質不同。其母呂雉,殺人更是雷勵風行,母子間個性反差也極大。對劉惠的接班人地位構成威脅的,是戚姬和她的兒子如意。如意生性巧靈活,頗得劉邦喜愛。如意先封代王,後又改封趙王。更重要的是,戚姬美貌妍麗,知書識字,更兼善歌能舞,也深得劉邦寵愛。戚姬強烈要求劉邦改封自己的兒子如意為太子,這不僅是為如意的將來能戴上皇冠、權力在握,自己可當太后。更重要的是,她清楚意識到,如果劉邦在世時,她若幫兒子競爭太子席位失敗,將來母子必死在呂雉手中。所以當劉邦健在時,戚姬仗著劉邦的寵愛,尚有競爭機會,她也絕不輕易放棄這一機會。如果不是朝臣的幫助,戚姬憑藉枕上吹風的功夫,擊敗呂雉獲成功的概率很大。但呂雉心狠手毒,無惡不作,戚姬的枕上功夫也不見得就能穩操勝卷。

皇權時代後宮的鬥爭,總會反映到朝廷上。一次劉邦經戚姬的一夜枕風後,次日早朝,便對群臣提起準備改立太子的打算。誰知恪守「立嫡立長」慣例的大臣們,聞言甚感吃驚,竟紛紛跪下表示不宜改立太子。尤值一提的是御史大夫周昌,此人性格剛直不善言辭,又有口吃的病。遇此事一急,更是半天說不一句話:「臣臣臣口不能言,然臣臣臣知其不可為。陛陛陛下欲改立太子,臣臣臣期而奉詔………」周昌結結巴巴尚未說完,惹得劉邦仰首哈哈大笑,群臣也低頭捂口跟著偷笑。於是改立太子的事便不了了之。散朝後,已躲在東廂門後的呂雉,見到周昌,將他一把拉到隱蔽處,竟雙腿跪下道謝,說:「今日事,若非大夫,太子劉惠已被廢矣。」言畢又叩頭,急得周大夫也跟著跪下,接著口中又是一連串「別別別………」

戚姬知此一幕,於是又在枕旁哭哭啼啼。劉邦也很清楚,自己一旦有個三長兩短,戚姬與趙王如意,必死呂雉手中。劉邦對戚姬只得再哄,呂雉也知戚姬不會就此罷休。不久淮南王英布造反,劉邦親自率兵討伐,陣前亂戰中,前胸中一支冷箭。淮南王部隊被鎮壓後,劉邦班師回朝,戚姬日夜守候在皇上身旁,更擔心自己與趙王的下場,懇求劉邦替她母子二人作主。於是,另立太子的事,又在朝臣中議論起來。自然,還是不贊成廢長立幼的大臣居多,他們聯名上書,令劉皇帝左右為難。

二.張良教劉邦發送一個信號,有牢騷的下屬變得俯首帖耳

就在對接班人位置的爭搶,已到刻不容緩的關健時機,有一人幫助呂雉與劉惠母子,成功發送了一個信號,由此最終解決了這一衝突,此人就是張良。張良是信號發送的高手,劉邦掃平天下之初,各級忙於論功行賞,總會有人對所得封賞不滿意,還會理解為劉邦對自己報復。劉邦擔心的是這些人因此而造反,某次看到一群武官聚在一處交頭結耳,似有忿忿不平的樣子,便問張良是何事。張良隨口答道:「下面的人似有牢騷,陛下須防謀反。」劉邦問:「這怎麼辦?」張良想了一下問劉邦:「陛下心裡最恨者何人?」劉邦答道:「當然是雍齒!」劉邦確是憎恨雍齒,當初起兵,令雍齒守豐邑,雍齒卻降了魏國,之後又降趙國。張良聽後立即說:「行了!陛下立即對雍齒加封進賞。」劉邦知張良非戲言,很快對雍齒追加封賞。

要知道,雍齒受皇上加封進賞的消息,正是張良幫劉皇帝發送的一個信號。從此不僅雍齒對劉邦俯首帖耳、忠心耿耿,更重要的是這信號傳播極快,如同插翅而飛,許多人自動替皇上作免費廣告。即便與劉邦曾有過節的人,也從這一信號中發現一個簡單推論:陛下連雍齒都不計前嫌,還加封賞,對我們還會報復嗎?

三.張良教太子劉惠發送一個信號,接班人之戰成定局

在呂后與戚姬關於接班人位置的爭奪戰中,真正對戚姬而言最大的不幸,是信號發送高手的張良,竟是太子劉惠的老師。張良介入這一惡鬥,不是出於對「立嫡立長」原則的堅守,而是對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果然,當劉邦箭傷痊癒,後宮中擺下酒宴,並令人召太子前來陪同宴飲。誰料當太子進後宮時,身邊竟帶著四位長者飄然而至。劉邦觀此四人,童顏鶴髮,氣質不凡,知是高人。正心中稱奇,便問四位何人?四人不等太子稟報,便自報家門,原來此四人正是傳聞已久的商山四叟。劉邦不禁暗吃一驚,問:「當初朕請四位出山相助,四位辭而不來,何以今日竟在太子處呢?」四叟答曰:「陛下生性不喜讀書人,我等何必勞神?今太子寬厚仁義、禮賢下士,對我等恭敬如此,自然願專心輔佐太子。」

注意,這就是張良教太子劉惠在高祖面前發送的一個信號。劉邦聽了,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當天夜裡劉邦與戚姬在一起的時候,終於對戚姬道出這一信號在內心的反應,說:「原想改立太子,想不到太子竟得如此高人相助,如今羽翼已豐,誰也無法撼動了。」戚姬聞此言,知改立太子的事,從此絕無可能,立即淚如雨下,掩面痛哭不已。

這就是信號發送在權力爭搶中的應用。不久高祖駕崩,太子接班,是為惠帝。呂雉名為太后,實為不戴皇冠的皇帝。於是,戚姬與趙王如意的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風室隨筆 的精彩文章:

談大學的書法課

TAG:聽風室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