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的青團記憶:我外公走後我才讀懂「老兵」這本書

清明的青團記憶:我外公走後我才讀懂「老兵」這本書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作者:耿陳

呂舜匆匆忙忙趕到派出所,看到外公再一次大義凜然地坐在接待室,笑嘻嘻地和民警小吳嘮嗑。對上彼此的目光,呂舜和小吳已經有了默契,也都有些無奈。

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來派出所接外公回家了。每次原因都一樣,都是因為老頭在看過勝利日閱兵後突發奇想後的固執。

「外公,咱以後能不能不去白玉山下給大伙兒講故事了?您現在身體不像以前了……」回家的路上,呂舜探詢地問。

旅順大屠殺

「臭小子!不行。有好些事,太久以前的了,我不說,就沒人在意了。」退伍多年,外公說話依舊有部隊的范兒,言簡意賅。

「那也不能總麻煩人小吳保護您吧?人家也挺忙的。」呂舜嘗試著換個角度勸說。

外公沉默了一會,半晌,說:「小吳確實是個好孩子……可這件事,我覺得堅持沒錯。」隨後外公嘆了口氣,「小小,你知道嗎,每個人死後都會變成一本書……」

「小小」是旅大地區的方言,泛指年輕的小夥子,也是外公愛喚自己的小名,普通程度如同放之全國皆知的「小明」。他的大名也是外公給起的,隨意洒脫如外公,因為和出生地諧音,便取了「旅順」的諧音。

外公是退伍老兵,年輕的時候在抗戰英雄團服役,帶他的老班長個個都是抗日英雄,身上總籠著一層穿過腥風血雨的凝重。不知是自己的感悟還是老班長的熏陶,外公常常說一句話:「每個人死後都會變成一本書,活著的時候,感受就是記載、交流就是被翻閱,而在身後,書的內容就是生前的種種。」

對於呂舜來說,在2015年9月3日之前,如果外公是一本書,這本書其實更像菜譜。

外公是常州人,隨部隊留在了旅順。

清明時,他常帶領全家做些常州特色的糰子,圓柱或者長方體的糰子,奶白的糯米皮,拌了很多豬油的芝麻餡或花生餡,再在頂上點一抹竹葉青。由氤氳霧氣中拿出,一咬,豬油便從缺口溢出,順嘴角淌下……一點青代表清明安安穩穩、家族生生不息,豬油則期許祖輩保佑,「包油」與保佑同音,取個好期盼。

每每到淅淅瀝瀝的清明雨季,餐桌上總少不了一籠糰子,四四方方的餐桌前,一大家子圍坐一圈,裝著糰子的盤子在手中不斷傳遞,呂舜的父母輩很是愛吃,糰子在他們口中總能以光速消失。看到這副光景,外公總咧開他早已沒有牙齒的嘴,笑。

事實上,呂舜是不愛吃的,一來嫌那糯米皮粘牙,沒什麼吃頭;二來那豬油實在太膩,吃得人直乾嘔。不過為了逗外公開心,又想圖吉利,他每年會堅持吃一兩個。

除了糰子,外公的手藝也是極好的。當年跟隨部隊走南闖北,外公也學了一路的手藝。從家鄉的淮揚菜到入伍地的魯菜,到進駐上海時學習的本幫菜,再到如今定居大連後的連幫菜,外公總能化腐朽為神奇,再讓人束手無策的食材,他也能處理得遊刃有餘,鄉里鄉親對他也是有口皆碑。

只是歲月不饒人,外公的反應和記憶力越來越差,加上高血壓的打擊,外公原本嫻熟的手藝像是用了好久的刀子,被時間砍鈍了。時咸時淡的口味,時糊時生的火候,還有偶爾忘記關火、差點釀成大禍的燉鍋……在家人的關心勸說下,外公放下了鍋鏟,安穩了身子,卻像是失了魂,開始回憶以前部隊的日子,開始嘮叨老班長們的故事。

可故事畢竟不同於美食,重複吃同一道足夠美味的美食,每次都能是享受;可再有意思的故事,聽三遍就足夠讓人索然無味。因此,外公的絮叨不似他的廚藝,當真無人問津。

外公在家,看著遠處的白玉山,摸著當年的軍裝扣子,吃著有些嘗不出味兒的飯菜,第一次覺得自己日薄西山,感覺沒了存在感。

直到2015年9月3日,外公在電視上看到了閱兵方陣里顫顫巍巍敬禮的抗戰老兵。他猛地從沙發里彈了起來。

不知道為啥,自從那天看了閱兵直播之後,呂舜發現外公每天都要爬一趟白玉山,而且一待就是一天。

那麼高的地兒,年輕人步行而上都要費些工夫,他一個七老八十的老頭更讓人擔心。

當地人都知道,白玉山是全旅順最好的觀景點,倘若登頂俯瞰,無論是旅順的軍港航站,還是車水馬龍都盡收眼底。山頂是一座日俄戰爭時日本軍人留下的白玉塔,一側的山頭還有一間早早封鎖的骨灰祠,據說裡面擺滿了當年戰死的日本軍人的骨灰。作為日本進犯東北的鐵證,又是血腥屠戮的恥辱象徵,這兩個建築在旅順人心裡的角色十分複雜,除了吸引大量遊客來參觀之外,關於「拆不拆」的爭論就一直沒停過。

天知道外公為什麼要天天往那兒跑。可日子久了,家人發現原先悶悶不樂的外公每每回家都是神清氣爽,心情舒暢。雖不知這老頭天天在山上忙些啥,但想到他每天折騰倒也能安全回家,索性也就不再過問。

直到有一天,派出所打來電話讓領外公回家。

接電話的呂舜嚇得魂都快沒了,外套都忘了穿,出門攔了輛計程車就火速趕往派出所。

一進門,看到外公精神矍鑠地坐在警察對面,正神采奕奕地擺龍門陣,看到外公沒事的呂舜放了心。細一聽,果然又是當年班長的「抗戰故事」。坐在對面的警察們倒也耐心,認真地聽外公眉飛色舞版的故事會。

問及來到派出所的原因,警察告訴呂舜,也不算什麼大事,就是老爺子天天在白玉塔下遛彎兒,每當有導遊帶團前來參觀白玉塔、講解抗戰歷史,老爺子總是在一旁認真地聆聽,可一旦講解詞有錯誤,或是把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簡略帶過,老爺子就會拉著遊客,微笑著說:「他講的不對咧!你聽我的!」

久而久之,老爺子和遊客們講歷史講上了癮,很多遊客們也愛聽他說書似的講解,要是有人質疑,老爺子就像是早有準備,挺起胸脯驕傲地說「我在某某抗戰英雄團當過兵咧!我的班長個個都是英雄!他們的故事還有假?」

再後來,有人把「白玉山老兵講故事」寫到了旅遊博客里,並發到了網上,一來二去,來找他講故事的人更多了。甚至有些跟團來的遊客,到了白玉山頂就直奔老爺子而去,把導遊尷尬地晾在一邊。

那段時間,旅遊團的導遊看到老爺子都商量好了繞道走。

也有導遊眼紅不服的,想使招兒讓老爺子離開。但無論是好言商量還是暗中塞錢,抑或是威言恐嚇,老爺子始終不為所動。問他圖啥?他就只有一句:「不行。有好些事,太久以前的了,我不說,就沒人在意了。」 言簡意賅的酷勁、部隊的范兒,和講故事時眉飛色舞的樣子判若兩人。

再後來升級到輕微的推搡,擁護老爺子堪比迷弟迷妹的遊客們和拒不認錯的導遊發生了爭執,值班室的警察小吳看苗頭不好,出於安全考慮,趕忙先把老爺子帶離了風暴中心,這才來到了派出所。

大夥可喜歡老爺子呢!你看網上這些旅遊博主對老爺子的評論。

聽罷來龍去脈,看著小吳舉到眼前的手機,呂舜哭笑不得,又驚又愧。驚的是老爺子居然悄聲成了「網紅」,愧的是做為最親的家人,自己居然沒有一個路人願意傾聽外公的故事。

從此,呂舜但凡放假回家,就一定護送外公上山擺龍門陣。

外公雖然精神越來越好,可畢竟年紀大了,身體逐漸跟不上從前,家人都有些擔心。但老爺子倔,認準了有意義的事兒,就一直堅持了下來。

總有不周的時候,也就只能麻煩小吳。

時間推移到2018年,短短三年,發生了很多事。

比如呂舜外公終於開了自己的微博來記錄曾經的故事,比如外公終於通過網路找到了昔日班長的墓冢,比如外公看到電視上大國重器上天下海,還是會手舞足蹈地像個孩子……比如,外公沒有任何徵兆地離開了。

外公沒病沒災,是在睡夢中安詳地走了。

大伙兒都說,這是喜喪,這是老爺子這輩子積的德。

呂舜有些反應不來,在他心裡,外公雖然蒼老,可他那麼積極開朗,開朗到一度讓呂舜覺得時間似乎都忘了這個老人,他這麼一歲歲地老下去,也讓人錯覺他總能再老一歲。

坐在白玉塔下的長凳上,望著熙熙攘攘的遊客們,身邊卻沒有了熟悉的嘮叨,呂舜又想起了外公那個關於「活成一本書」的理論。

「小小,你知道嗎,每個人死後都會變成一本書……每個人的經歷和選擇不同,這本書的題材、內容、厚度、深度都會有所不同……」

在2015年9月3日之前,外公顧著家人,他更像菜譜;臨老了,把自己改編成了一本記錄抗戰歷史的「故事集」。

「不行。有好些事,太久以前的了,我不說,就沒人在意了。」

清明將至,外公不在了,福團也未能重現灶台,家人過節時的融融樂意與膩膩的豬油味似乎也隨著外公一起,離呂舜越來越遠。

遠在常州的舅舅寄來了特產,呂舜在其中又看到了打包的福團。放進蒸籠,由氤氳的霧氣中拿出,仍和以前一樣:奶白的糯米皮,頂上一點竹葉青。

呂舜一反常態,福團將將蒸熟,他拿出一個第一個吃了。

和從前一樣,真的不好吃;餡里有很多豬油,一咬,豬油便順嘴角流下來,膩得人直打幹嘔。

吃著吃著,眼淚就噼里啪啦掉了一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新兵成長全景紀錄片《「雙實」》預告片
當青春遇上火紅的軍功章,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