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教養生,不過喜也不過悲,用恬淡的心態來養生

道教養生,不過喜也不過悲,用恬淡的心態來養生

如果一個人能清心寡欲,就能有真氣護體;精神保護得好,就不會生病。

恬淡無虛就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很自如,不快樂過度,也不悲憤過度。無論遇到什麼刺激也保持自如若定。實踐中人們是很難做到恬淡無虛的,但是,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無論遇到什麼受刺激的事情,把自己放在與此事無關的第三者的位置上,心裡想著順其自然,這樣才可能修養自己成為恬淡無虛。

水擊三千里,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生有所息是一種超脫、一種自然。持竿垂釣的莊子,有人勸他涉世為官,他漠然視之。他出乎其外,超然塵世,視楚國相位而不顧,跳出渾濁穢氣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內,獨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風中獨立看守月亮的大樹,把持著那潔白的美德,「享受」著逍遙的人生。莊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氣蓬勃,光霽月明。他面對一池澄清秋水,背對功名利祿,他的心就如同身邊流淌的溪水一樣清澈、潔凈。他超然的心態註定他與仕途無緣,但正是他出入和諧的心態,才成就了他逍遙的一生。

心態是很重要的。人世間所遇到的許多困苦和煩惱都是心態在作梗。當我們用恬淡和閑適的心去面對生活時,還有什麼放不下的東西呢?既然什麼都能放下,那還有什麼可煩惱、可後悔的事情呢?但是,真正擁有這種心態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才有了人世間的諸多煩惱和紛爭的痛苦。其實,一切都是身外物,只有恬淡與閑適的心態才真正屬於我們自己。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隨緣,是一種胸懷,是一種成熟,是對自我內心的一種自信和把握。隨緣的人,總能在風雲變幻、艱難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遊刃有餘,總能在逆境中找尋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隨緣,是對現實正確、清醒的認識,是對人生徹悟之後的精神自由,是「聚散離合本是緣」的達觀,是「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從容。擁有一份隨緣之心,你就會發現,天空中無論是陰雲密布,還是陽光燦爛,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心中總是會擁有一份平靜和恬淡。

感悟: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裡還會有什麼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這就是恬淡人生的最高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奇術 的精彩文章:

道教哲理,誰能做到認真活著

TAG:道教奇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