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討好型人格」是怎樣毀掉一個人的正常生活的?

「討好型人格」是怎樣毀掉一個人的正常生活的?

ILYSB (Stripped)

 Make Out

LANY 

00:00/04:04

▲來點音樂▲

今天,我們聊聊「討好型人格」。

這個詞很久以前就出現在我腦子裡,但我一直以為這是自己臆想出來的辭彙,直到前兩天看了《奇葩大會》。蔣方舟作為節目嘉賓,分享了關於她如何克服了自己的討好型人格的故事。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呢?

我們不妨拿節目里提到的幾點來自我檢測:

從不跟別人起衝突,沒有一段「可以坦然地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在對方面前、無需顧忌對方感受」的、真實的關係。

與情商、懂事、善良包容無關,只是因為害怕讓人覺得不高興。

過分在意別人的情緒,努力讓自己符合別人的期待,而不敢拒絕別人。

總在取悅別人,認為自己需要為別人的情緒負責,也不擅長做決定。

總把「我都可以,你喜歡就行」掛在嘴邊,不敢麻煩別人,也沒有真正地在乎過自己。

這算是「討好型人格「第一次被正式拿到檯面上吧,但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討好型人格「。一些看似「懂得照顧人」「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人,可能並不是真的是主動的「疼人」,而是在被動地迎合、儘力地討好。

討好型人格的最大特點,是將別人的感受凌駕在自己的感受之上;以對方的快樂為快樂,以對方的痛苦為痛苦,無法對自己的情緒做主,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這與普通意義上的「當面一套,背面一套」有本質上的不同。討好型人格的愧疚心理有時甚至會嚴重到「以別人的快樂為己任」。一件很小的事情,對方一個皺眉、一個癟嘴,都會讓他們認為「是我哪裡做的不對「,而且他們還會想盡辦法的「為對方創造快樂「。

畫面是不是很熟悉?

是的,那些孩子拚命討好父母的畫面躍然眼前。

為什麼要去討好?因為愧疚。

為什麼愧疚?因為不自信。

為什麼不自信呢?

出身的卑微、父母的影響、成長的打擊、社會的壓力都有可能讓我們成為一個畏手畏腳的「畏縮人」;而幼年成長階段是性格形成最關鍵的時期,家庭環境成為了孩子性格成長的溫床。

人格的形成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中國的傳統家庭教育,鮮少有父母同時在孩子教育中持平的狀態,大多情況下都是以母親教育為主導,所以,母親對孩子的成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形成。

最初的討好,總是始於父母。

幾乎對所有的人來說,親子關係是我們自出生起建立的第一份人際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邊遇到的新的面孔,以及而後我們和身邊的每一個他人所建立的關係都是對親子關係的模仿、發展和延伸。

然而取悅型人格卻不只是由我們的求生本能造成的,更多的還來源於我們和父母之間所形成的一種不健康的親子互動模式。

缺乏自信的孩子大多都有類似的家庭教育經歷:

被報以過高要求。在過高的標準面前,孩子永遠在被逼迫、被驅逐的路上。

否定式的打擊教育。從不肯定孩子的作為,將孩子本來較好的作為貶低得毫無意義、一文不值。

責怪式的批評教育。遇事只關注壞的一面,永遠只知道批評,從不發現孩子好的一面。

被視為空氣對待。不在乎孩子的一切行為。

不健全的家庭構成,或者有崩壞的父母。例如:父母之間的家庭暴力、醺酒、嗜賭等。

當孩子從父母那裡接收到的都是負面信息,他理所當然會認為自己是「無用的」,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信任,更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是自己的過錯。

向日葵再嚮往陽光,如果連陽光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也會喪失追逐陽光的興趣和勇氣。自信心也是如此。

再強大的內心,也無法抵禦「不好好說話的父母」帶來的傷害。有一種父母,能把你貶低到塵埃里,讓你覺得自己的存在毫無意義,而他們還覺得「要不是我的嚴格要求,你能有今天?「這樣的父母,往往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我們花一輩子時間等待父母給我們道歉,他們花一輩子時間等我們說感謝。」可怕的並不是不道歉,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錯了。

這樣的性格成長環境,容易讓人陷入「被否定→自省→自糾」卻又「再次被否定」的境地,成為一個沒有出口的死循環,而最終為了讓對方高興,為了掩蓋自己的不足,只好賣力對別人好。

然而這樣的過程仍然是充滿糾結和掙扎的,無法交付自己的真心,無法將真實的自己呈現出來:

「你們看到的我,是我想讓你們看到的我,並不是真實完整的自己。」

「明明並不想去討好誰,但我的潛意識卻不允許。」

不僅很心累,還很可悲不是嗎?長此以往的思維習慣,早晚會丟失掉真實的自己。就像蔣方舟在節目中說:「這個被人喜歡的自己,經常會覆蓋一個真實的自己。」

委曲求全、刻意取悅也註定無法讓人們看清真實的自己,被吸引過來的人也並不是真的了解你的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找回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從「草木皆兵「變成「不為所動」。

這樣的過程漫長而心酸,畢竟從小就養成的思維模式,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以前我一直覺得,世界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但現在,我漸漸意識到世界是不可能公平的。

很多人真的可以做到輕鬆享受生活的美好,一生順遂;而更多的人,需要花費極大的努力,甚至窮盡一生去追逐生活的微小曙光。但無論結果如何,他們都沒有停止過戰鬥;或許,他們的一生都會像個「鬥士」一樣,懷著對美好的憧憬去戰鬥,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戰鬥。

要用心去對待別人,首先要學會真心愛自己,不是嗎?

如果無法企及我們想要的物質世界,至少要捍衛自己的精神領地,不是嗎?

所以,如果自信沒辦法那麼快回來,就先從不責怪自己開始吧!

最後附上一句我很喜歡的話,共勉之:

I guess the sad truth is not everyone will accomplish something great. Some of us may just have to find meaning in the little moments that make up life.

事實就是這麼悲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功成名就。我們中的有些人,註定要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亮不辣 的精彩文章:

TAG:月亮不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