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趙紫宸、丁光訓、汪維藩、王艾明看基督教中國化及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構

從趙紫宸、丁光訓、汪維藩、王艾明看基督教中國化及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構

引言

近年來,「基督教中國化」已成為教內外普遍熱門話題。贊成的一方認為基督教作為一種外來宗教必然需要經曆本土化的過程,「中國化」與之前的「本色化」、「處境化」乃一脈相承,只是「中國化」更注重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反對的一方則認為採取「基督教中國化」的結果,只會讓「基督教」被「中國」所化。故此,不應當使「基督教中國化」,相反,應當倡議「中國基督教化」。但贊成的一方認為,「基督教中國化」不可能使「基督教」被「中國」所化,因為沒有基督教的中國化就不叫「基督教中國化」了。1

唐曉峰教授在《趙紫宸神學思想研究》一書的導論部分討論了一組相關概念,即「基督教在中國」與「中國的基督教」。唐曉峰認為這兩種說法並沒有實質上的差別,因為即便是前者也不能迴避「基督教是在處境中」的議題。2基督教神學的本質決定了它必然是一種融入了本土元素的思想。故此,人們不可能將「中國」視為純粹的地名。不過,唐又在另一篇專文中指出,「中國化」是一種更加客觀的、學術的立場,以有別於過往的提法。他認為「基督教中國化」並非只是教界的事,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參與其中。因為基督教在中國的落實不僅是每個中國基督徒的事,更與每個中國的非基督徒有關。基督教在中國,就要與中國的民眾及政府發生關係,他們對基督教的了解與否對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既然「基督教的中國化」關乎每個中國人的事,而每個中國人對基督教的了解與否也十分重要,那麼每個中國人對基督教也就難免會有不同的解讀。最近,筆者在與石衡潭博士的交流中發現很多人對他所做的基督教中國化的努力——聖經與論語對讀,不以為然。主要的分歧在於,石博士堅持認為這樣的對讀是為了讓基督教融入中國文化,而反對他的人主要出於護教的考量,擔心基督教被異化。筆者也建議石博士澄清「基督教中國化」的基本含義,但他認為在目前情況下不宜搞清楚,也難以搞清楚。3筆者認為澄清此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對於反對基督教中國化的人們而言,應當讓他們知道「基督教中國化」這一倡議是有著不同來源並不同含義的,不該將其一棍子打死。政界與學界考慮的主要是,基督教作為一外來宗教,如何在中國社會「良性發展」?如何與其他宗教「和睦共處」?如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他們的方法基本上就是宗教社會學,考察基督教在中國社會發展的社會性因素或根源。這樣的研究當然有其價值,卻不是基於信仰的立場。筆者的意思是,除了宗教社會學這個角度,作為基督教中國化的主體人——中國基督教會,應當從聖經的教導及信仰的立場,從基督教神學的進路予以闡釋。筆者認為關鍵不是「誰在主導基督教中國化」,而是中國教會對此有何神學性的解讀。我們可以舉一例。比如,卓新平教授曾明確指出「基督教中國化」的三要素,即「政治上的認同、社會上的適應及文化上的融合」。4那麼,站在基督教信仰者的立場,我們該如何回應這三方面的要求。比如,在政治認同這方面,如果卓新平是指著認同「政主教從」的政治格局,那麼中國教會的信徒又該如何從聖經的教導去理解並具體回應這樣的要求?實際上,在政治認同方面,中國基督教已經邁出了重要的步伐,由吳耀宗發起的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就是一種明確的政治認同,而丁光訓的神學也是因應此種處境產生的。不過,丁的神學仍有進一步修正的必要,否則就不用再提「基督教中國化」了。故此,筆者欲從趙紫宸有關基督教中國化這個議題開始,轉至丁光訓的「愛的上帝」及「宇宙的基督」,再到汪維藩的「因信稱義」與王艾明的「教制建設」,最後再給出筆者有關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構的思路。

(續)

註腳

1、段琦在2015年寧波市基督教兩會舉辦的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上的發言。

2、唐曉峰,《趙紫宸神學思想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頁33。

3、石衡潭、艾星漫等,,載於《聖經論語對讀班》,2018年1月31日。

4、卓新平,,載於《福音時報》http://www.gospeltimes.cn/index.php/portal/artical/index/id/27847,2018年4月4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中科招商副總裁李冬:作為傳統VC,我如何看待區塊鏈?
且插梅花 猶有花枝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