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達爾文、牛頓、貝多芬……這些名人云集的歐洲公墓,也是我們仰望星空的窗口

達爾文、牛頓、貝多芬……這些名人云集的歐洲公墓,也是我們仰望星空的窗口

每到誕辰日,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達爾文墓前都有人來獻花憑弔,緬懷這位為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大科學家。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葬禮3月31日在劍橋聖瑪麗教堂舉行,他的遺體將於今年6月15日被安葬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與牛頓、達爾文等大師為伴。對於前往倫敦的各國遊客來說,這座雄偉壯觀的哥特式教堂是必去景點,這裡也是英國舉行國王加冕儀式、王室婚禮之處。鮮為人知的是,威斯敏斯特教堂還是一座國家公墓,此間安葬著3000多位英國的王公貴族和社會名流,包括伊麗莎白一世、牛頓、達爾文等人。

在歐洲,公墓或是宏偉的教堂,或是鬱鬱蔥蔥的林地,沒有任何蕭瑟之感,反而透著一絲寧靜和安詳,再加上名人之墓雲集,因此常常成為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威斯敏斯特教堂名流雲集

威斯敏斯特教堂,又稱西敏寺,始建於約公元960年,全部由石頭建成。1042年左右,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下令擴建威斯敏斯特教堂。愛德華一世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又被稱作「懺悔者」。據說這裡原本有座修道院,愛德華一世有一次答應教皇去聖地朝聖卻未能成行,為了「贖罪」就應教皇的要求在這座修道院的基礎上建造了新的教堂,獻給耶穌的大弟子聖彼得。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教堂,實際上是英國國王亨利三世為紀念愛德華一世於1245年重建的。此後又經歷了近300年的修修補補,直到1517年才完工。

如今,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歷代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大禮堂。2011年4月29日,威廉王子大婚就在此舉行。威斯敏斯特教堂其實還是一座國家公墓,這裡不僅安葬著英國的王室貴族,還有許多為英國乃至全人類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物,比如科學家達爾文、牛頓,文學家狄更斯、喬叟等。因此,參觀一次威斯敏斯特教堂,不僅能重溫英國歷史,還能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眾多名人中,最有名的莫過於英國大科學家牛頓,他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國葬的科學家。「他用近乎神聖的心智和獨具特色的數學原則,探索出行星的運動和形狀、彗星的軌跡、海洋的潮汐、光線的不同光譜……」牛頓的墓志銘,概括了他一生傑出的貢獻。牛頓之墓位於威斯敏斯特教堂大廳的中央,其石棺上鑲有圖板,描繪的是一群男孩在使用牛頓的數學儀器;石棺上方是牛頓倚卧在一堆書籍中的雕塑,有天使陪伴;背景雕塑是一個圓球,球上畫有黃道十二宮和相關星座,還有出現於1680年大彗星的運行軌跡——這顆17世紀最亮的大彗星,因被牛頓用來驗證開普勒定律而出名。

除牛頓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還有達爾文、麥克斯韋、法拉第等一大批如雷貫耳的科學家。如今,霍金也將安葬於此,與他們為伴。

除著名科學家外,威斯敏斯特教堂南翼還有一個著名的「詩人角」,這裡安葬著120多位對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學巨匠,如世人熟悉的喬叟、狄更斯、哈代等。提起這個「詩人角」,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喬叟是英國詩歌的創始人,其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被稱為世界文學體裁的寶庫。然而,喬叟死後能被葬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並非出於其文學成就,而因他生前官至英國王室建築工程的主事。不過,喬叟生前失寵,因此最後教會在考慮其安葬地點時也是思量再三,最後把他的墓穴安排在一處角落裡。沒想到,英國此後的文學家都以葬在喬叟身邊為榮,久而久之,這個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也就逐漸變成詩人、作家們離世後「聚會」之處。

拉雪茲神父公墓融合革命歷史與浪漫氣息

如果說威斯敏斯特教堂擁有著英國式的「貴族」氣息的話,那麼法國的公墓更多地體現了大革命以來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位於巴黎市中心的拉雪茲神父公墓——30多萬普通人與莫里哀、肖邦等名人大家安葬在一起,而這也是吸引世界遊客的魅力所在。

對於首次參觀拉雪茲神父公墓的遊客來說,第一個問題是拉雪茲神父是誰?他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神父,掌管宗教事務長達34年。後來,路易十四賜給他一塊土地,拉雪茲神父在此建立了修道院。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巴黎人口越來越多,市中心也越來越擁擠。為防止疾病傳播,巴黎市政府禁止在市中心建立公墓。於是,當時還屬於市郊的拉雪茲修道院及周邊地區得到了青睞。1804年,巴黎市政府收購了修道院,隨後拿破崙下令將它改建成公墓。

為鼓勵人們使用這個公墓,法國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1804年,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被改葬到拉雪茲神父公墓。1849年,年僅39歲的天才音樂家肖邦在巴黎去世,也被安葬在此。此後,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願意死後與名人為伴。據不完全統計,一共有近100萬人曾安葬於此,而目前普通人的墓穴大概有30萬個,名人墓地100多個。除莫里哀和肖邦外,埋葬於此的還有大文豪巴爾扎克、歌劇《卡門》的作者比才等。雖然是名人,但他們的墓地也顯得相對簡樸。

拉雪茲神父公墓的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與人類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拉雪茲神父公墓的東北角,有一段長約20米的灰色磚牆,牆上有一些深深的彈孔,牆面上鑲嵌了一塊白色大理石碑,上面用法文鐫刻著金色的大字:「獻給公社的死難者,1871 年5月21日至28日。」這就是著名的「公社戰士牆」,紀念在巴黎公社運動中遇難的戰士。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戰敗;1871年1月,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德意志帝國。然而,新成立的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軟弱無能,激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這是人類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然而,巴黎公社遭到了資產階級軍隊的反撲,節節敗退。5月28日,巴黎公社戰士退到拉雪茲神父公墓進行最後的抵抗,而「公社戰士牆」就是他們最後倒下的地方。

在拉雪茲神父公墓里,還有一座與眾不同、甚至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墓地——墓碑上曾布滿紅唇印的王爾德之墓。奧斯卡·王爾德是19世紀英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以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是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其名句「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經常被人引用。

王爾德墓碑上曾布滿了紅唇印,如今被玻璃圍欄保護了起來

雖然才華橫溢,但王爾德是一名同性戀者,這被當時保守的英國社會所不容。1895年,他因「嚴重猥褻罪」被判入獄兩年。1897年出獄後,王爾德對英國失望透頂,移居法國巴黎。1900年,一代文學天才因病在巴黎的一家旅館去世,終年46歲。王爾德死後被安葬在巴黎的拉雪茲神父公墓,其墓地佔地約10平方米,墓碑由白色大理石作為基底,上面則根據他的詩集《斯芬克斯》中的形象,雕刻有一個小小的獅身人面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王爾德的愛慕者會來這裡憑弔他,許多女孩會情不自禁地在他墓碑上留下紅唇印。久而久之,這座小小的墓碑上就布滿了紅唇。王爾德為何受女性的喜愛?或者是他英俊的外表,或許是他傑出的才華,更或許是他另一句名言:「女人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理解的。」

然而,紅唇印也帶來麻煩,唇膏會滲進墓碑中,每次清洗會造成石碑的損壞。在王爾德後代的呼籲下,巴黎政府於2011年徹底清洗後,給墓地修建了一個透明的玻璃圍牆。如今,如果喜愛王爾德,在玻璃圍牆上留下紅唇印,或許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維也納中央公墓成為音樂大師們的安息地

「音樂之都」維也納不僅有舉世聞名的金色大廳,還有一座安葬著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父子等音樂大家的墓地——維也納中央公墓。維也納中央墓地位於該市的東南郊,佔地約240公頃,有墓穴33萬座。中央公墓是19世紀上半葉奧地利皇帝弗蘭茨在位時修建的,最初只有王公貴族才能埋葬於此,後來才慢慢對普通市民開放。

由於佔地面積巨大,維也納中央公墓還分成了好幾個墓區,其中32A墓地正是20多位頂級音樂大師的安息之所。他們的墓碑形成一個大致圓形的碑林,碑林的中心位置有一座極為簡單的白色石碑,頂端安放著音樂女神的青銅像,中間鑲嵌著一尊毛髮濃密的青銅側面頭像,這就是「音樂神童」莫扎特的紀念碑。與其他音樂家的墓碑上有生卒年月不同,莫扎特的紀念碑上並無此標誌,這表明莫扎特並非安葬在這裡。

維也納中央墓地中的莫扎特紀念碑

那麼,莫扎特為何沒有安葬於此呢?這還涉及到一則歷史懸案。1791年,年僅36歲的莫扎特因病去世,被安葬於聖馬克斯公墓。由於當時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倡導殯葬改革,實行集體安葬。因此莫扎特的遺體被裝殮在一具木棺中,同其他四五人埋葬在一起。而且按照「簡葬」規定,不允許立墓碑,因此只插了個木牌。後來這木牌也不見了,因此莫扎特最後安葬在哪裡,也就成了一個歷史謎團。

1859年,雕刻家漢斯·加塞爾在聖馬克斯公墓為莫扎特修建了一個簡單的紀念碑,放置在他有可能埋葬之處。1888年,中央公墓設立主要安葬音樂家的「榮譽墓區」,維也納市政府首先考慮把莫扎特的遺骸遷過去。可是,由於其墳塋的確切位置無法確定,遺骸無從找尋,斟酌再三後決定把加塞爾製作的紀念碑搬遷過去,這就是現在中央公墓中莫扎特紀念碑的由來。隨後,其他音樂家的墓地也紛紛遷移至此,形成了如今的「榮譽墓區」,吸引著眾多音樂愛好者前來憑弔。

文丨文匯報記者陸益峰

為你推薦

別了,天宮一號!一圖回顧六年使命榮光

「學霸式充電」後果很嚴重!網友:請編劇不要一拍大腿就決定一齣戲

千年大計!雄安新區一周年,這座城正在如何改變?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怒了!變態男子電梯內猥褻倆小女孩,不到24小時就被警察收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 的精彩文章:

92歲紀梵希去世,他定義了「奧黛麗·赫本風格」,初見赫本時卻很「失望」
《紅海行動》有硬傷?我軍狙擊榴彈槍比銀幕上的最帥狙擊更牛

TAG:文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