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 臉譜化的人物本應只存在於藝術中;而歷史,不應是戲台

3 臉譜化的人物本應只存在於藝術中;而歷史,不應是戲台

"我們總是習慣於把王朝的興衰、事業的成敗、歷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對錯都歸結為個人的原因,歸結為某個主導人物個人品質的優劣好壞,與此同時,歷史人物都按照一種簡單的善惡二元論被臉譜化了。"

這是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人錄》的導語。

誠然,戲曲,是泱泱中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但它也是有兩面性的。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唱臉譜》中的那幾句,"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 耳熟能詳,朗朗上口。

實際上,這樣的臉譜化,對於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不公平的。現如今,真正願意去研究歷史的人少之又少,大多影視作品對於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件的刻畫都有著高度的重複性,這也是拜人物臉譜化所賜。

那為什麼不坐下來好好品一品更具有立體感的歷史呢?

受到天涯論壇的寫手當年明月筆下的《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近十年來類似的趣味性歷史解讀數量飛漲。

然而實際上,明朝那些事兒並不能算這類書的開山鼻祖,易中天先生的《品人錄》寫的比它要早,彼時還沒有趣味歷史讀物這一概念出現呢。但是在我看來,它的趣味性絕對不下於那些因專註於幽默而引入了一大堆野史的晚輩們,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說,歷史本就是足夠有趣的,不是嗎?

五個章節,五個人物,五段歷史,易老按著時間順序勾沉史實。

第一章的主角是一個貴族,帶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標籤,生而驚天地,行敢撼日月,死且泣鬼神;可他輸給了一個地痞無賴。他是項羽。一個精緻的利己理想主義者,活的講究一個爽字,死的講究一個帥字,所以他可以被看作英雄,但他的結局只能算是慷慨激昂的慘敗。

常言道,成王敗寇,商王帝辛雄才霸略開疆擴土直抵東海,只因敗了,被周人強加罪名,安了個商紂的醜惡謚號遺臭千古;可為什麼,同樣是失敗者的項羽留下來的是英雄的美名?

按照印象寫了原書中非常喜歡的一段話,這次就決定直接引用了。

一隻代表著英雄精神的老虎,在草原上孤獨地死去;一群代表著權利慾的粗鄙的狼,平庸的羊,一擁而上,恣意踐踏著那隻老虎,都扯下一塊虎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裡,準備回去邀功行賞。

而在不久之前,他們是根本不敢看那隻虎或豹的眼睛的。

這群狼和羊的首領是劉邦。劉邦是他們的君,他們的牧。

此中意義,很是值得玩味。順帶一提,雖說按易老的行文來看,他對項羽的態度更加友好,但讀完後我卻更欣賞劉邦了。這也是歷史,還有文字本身的魅力所在吧。

GIF

本書的另外四個主角,就放四段詩詞吧。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一個可愛的奸雄。

「沒字碑頭鐫字滿,誰人能識古坤元?」 ——一個強勢的女人。

「何處覓英靈,滿目蕭然八方亭,升罷沉浮等閑事,為民,九死無悔赤子心。」 ——一個不合時宜的清官。

「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 ——一個特立獨行的皇帝。

信然。他們的故事,真的都很有意思。

如果你看過十幾年前那個叫做百家講壇的節目的話,應該知道,易老也是個幽默風趣的人。面對這些他所研究的,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幾筆的大人物們,開起玩笑來也是一點兒都不含糊。

這次的題外話想講兩個小故事。

一是,家裡的《品人錄》是老爸買的,他在扉頁帥氣的簽了個名然後寫上「購於二〇〇六年一月 杭州博庫書城」,當時覺得很酷,效仿了十幾年,最後都成這樣了:

字沒老爸的好看,名字筆畫還偏偏比他的多好多,小時候想到這個就覺得他真是狡猾,自己是兩個字的,偏偏給我取三個字的名字。

二是,看到項羽和曹操的章節(不會有人猜不出第二章是曹操吧)莫名想到了初中時一個鐵哥們兒,也超喜歡歷史,有次給我出了一個字謎:「劉邦聞之笑,劉備聞之泣」,那時自詡天才的我半天沒想出來,就開始對字謎產生了興趣。高中和朋友組了推理社,需要我出題時選了很多這一類的;然而和那個初中的哥們兒已經六七年沒見過了。

還有就是,我下一篇要講的書的類型已經在前文暗示過了。這次有人願意猜么

The End

不嫌麻煩的話,關注一下本齋唄!

感激不盡(*′?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書齋 的精彩文章:

TAG:煎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