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不用內丹法,上古先民是怎麼升的仙?

不用內丹法,上古先民是怎麼升的仙?

文/蕭玄

說到修真內丹學,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一二。《悟真篇》中提到了「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南宗明確提出了想要得道成仙,修鍊內丹乃是最佳的途徑。

其他重要丹道典籍,如《鍾呂傳道集》《指玄篇》等等也,都為修仙之路指引迷津。

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資料圖)

然而,當我們翻開華夏五千多年的厚重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內丹學只是華夏仙學的冰山一角。內丹學自唐宋以後才逐漸興盛起來,那麼在其產生之前,先秦的上古先民又是如何修仙的?

古老而神秘的華夏,其實早在五千多年前(甚至更早)就已形成了修仙之學。這在一些先秦的道家經典中,可窺見一二。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先秦的道家經典《列子》,從中尋找古仙之學的蹤跡。其中的《黃帝篇》就提到了上古時代的華胥氏之國,天下為道,人民純用本性、大慧無智,可以說是人人皆神的上古時代。傳說華胥乃伏羲、女媧之母,黃帝的直系遠祖。

列子御風(資料圖)

她以道治理天下,「其國無帥長」、「其民無嗜欲」,一切都順應自然。百姓「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所以那時沒有夭殤之人;

「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所以人民也沒有愛憎之心;「不知背逆,不知向順」,因此人民之間也沒有什麼利害關係。

華胥氏之國的百姓沒有什麼值得偏愛和吝惜的,也沒有什麼值得畏懼與顧忌的。因此,他們都能夠「入水不溺,入火不熱」、「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雲霧不礙其視,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

在這個性慧隱退而智能強化的時代,現代人可能有點無法理解上古先民的這種「愚笨」,但我們應該明白這不是愚笨,而是大慧無智、大慧若愚。

上古時期的百姓質樸無華,少私寡慾,一切順應自然。在他們的世界裡,萬事萬物沒有多少分別,生死無別,親疏無分,逆順無有。

大慧無智、大慧若愚(資料圖)

水、火、雲霧與世間其他萬物都是一樣的,他們入水即是水,入火即是火,穿雲入霧即是雲霧,他們自己與大自然是一體的,是沒有分別的。

他們已達到了心無逆順、物我兩忘,一切全憑神行的自然境界,因此自然而然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熱。

道教經典《高上玉皇心印妙經》中也有一句「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其說明水淹不死、火燒不壞、乘雲升空就像腳踏實地乃是神靈之所為,但華胥氏之國的平民百姓亦能如此。

可以說那個時代的人不修而有道、自然成仙,而這大概都是大慧無智、質樸無私的緣故。

華胥氏時代畢竟過於久遠,如今這個用智棄慧的時代,早已丟失了上古時期那種純粹質樸的環境氛圍。我們想要像上古先民那樣不修而自然有道,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離那個時代更為接近的人物,如春秋戰國時代的列子,卻驗證了修行這條上古之法,就能得道成仙。

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資料圖)

列子拜了老商氏為師,與伯高子為友,跟隨兩位先生學習了九年之後,他達到了一種神妙的境界。他「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竟然已經不知道是非利害是什麼了,也不知道老商氏是他的老師,伯高子是他的朋友。

在他那裡,內心思想和外界事物的界限已經茫然無存了,此即所謂物我兩忘。

這之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於是「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他感覺不到身體所倚靠的地方,腳下所踩踏的地方,任隨風吹飄蕩,猶如木葉干殼,「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

列子修道九年以後,身內身外的界限已經沒有了。通過精神凝聚,形體就能與外界融合,這時的列子就成了風、成了雲,自然能凌空乘風、御風飛行。其實,這和華胥氏之國百姓入水不溺、入火不熱的道理是一樣的。

是純氣之守也(資料圖)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華胥氏之國的百姓以及列子那樣呢?關尹曾有言:「是純氣之守也……壹其性,養其氣,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無隙,物奚自入焉?

這裡有幾個關鍵「純氣之首」、「壹其性」、「含其德」,就是說要保持純正之元氣,如何純正?要「壹其性」,即是守一心專;要「含其德」,即是至誠無私。

這樣才能達到「神無隙」,即是心神高度凝聚、無間無隙。這個時候自然心凝形釋,與造物相通,與外界融合。

比如《列子》中還有個叫商丘開的也是如此。當時,范氏子華頗受晉君寵幸,勢力十分龐大,府上聚集了無數的游士俠客。

一次,老農商丘開聽到范家的兩個門客談論子華的名氣與勢力,說他能使「生者死,亡者活,富者窮,窮者富」。

誠之無二心(資料圖)

商丘開當時窮困不已,為了生存,他來到了子華門下。子華的門客都是豪門子弟,看不起商丘開,還戲弄侮辱他,商丘開卻沒有一點怨惱。後來,門客們帶商丘開登上了高台,其中就有人故意說道:「有誰願跳下去,就賞他百金!」

商丘開深信不疑,搶先跳下了高台。出乎眾人意料的是,他的身體就好像飛鳥一樣,輕輕飄落,毫無損傷。之後,門客們又指著一處深水潭說:「那裡面有珠寶,潛入水底就能得到。」商丘開又信以為真,跳入了水底,果然找到了珠寶。

過了不久,范家的倉庫發生了火災。面對熊熊大火,子華對商丘開說:「你如果能進入火中搶救錦緞,就有重賞。」商丘開毫不猶疑,立馬沖入了大火,多次出入於火海之中,卻沒有沾染一點塵灰,身體也毫無燒損的跡象。

這一來,范家門客都看出他是有道之人,一齊向他道歉。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資料圖)

商丘開卻說,他沒有道術。他只是聽到門客們談論范氏的厲害,想來脫離貧困,並對此「誠之無二心」。

到了范家之後,又以為門客們的話都是真的,唯恐「誠之之不至,行之之不及,不知形體之所措,利害之所存也。心一而已」。

很明顯,商丘開的神奇之處就在於「至誠」和「心一」。所謂「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就是要求修行者守一心專,至誠正心,方得心神凝聚,無有間隙。

這樣就能保持純和之元氣,與天地萬物合一,也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傷害和阻礙他。他即是空氣、金石、水火,因此在金石中走動、在水火里出入,都是輕而易舉的事。

可見,要達到上古先民以及列子等人那樣的境界,其關鍵就在於守一心專,至誠無私。

古仙之學一直流傳後世,如《清微丹訣》中就有提到:「正心誠意,神氣沖和,故道即法也,法即道也」、「故德者道之符,誠者法之本,道無德不足為道,法非誠不足言法」。

南宗祖師白玉蟾(資料圖)

清微雷法強調了正心誠意,強調了德和誠的重要作用,即所謂的至誠無私。其實這裡已經暗含了守一心專的意思,因為要至誠無二心,就需先守一心專。

這正如兼修雷法的南宗祖師之一白玉蟾所說:「法是心之臣,心是法之主。無疑則心正,心正則法靈。守一則心專,心專則法驗。非法之靈驗,蓋汝心所以。」守一心專,至誠心正,自然心合於道,法驗通靈,無一不應。

《道德經》中有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守一心專,正心誠意,乃是修仙之法門。

《道德經》中還有言:「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心正無私,乃是成聖成仙之奧妙,而得與天齊壽。守一心專,至誠無私,古仙之秘奧盡在其中矣。

(編輯:柯恩)

歡迎關注全真龍門派祖庭北京白雲觀官方微信

歡迎關注爻乂爻微信號,

一個嚴肅而不失趣味性的道教神學研究者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大師」泛濫,修行者尚有自知之明?
所謂「飛升」,到底要飛到何處?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