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之中,留給死亡的時間,就是這樣了

一年之中,留給死亡的時間,就是這樣了

繁忙的當代人,

至少留了這麼一天,

面對逝者和死亡。

1.

清明·墓園

文:楊葵

選自《不經意》

清明去墓園。

繁忙的當代人,至少留了這麼一天,面對逝者和死亡。

夜裡就開始下雨,為了躲避這個江南小城的掃墓大軍,我們凌晨出發。按鐘點兒天該亮了,但是雨一直下,天被潮氣壓伏著,亮不動似的在掙扎。路燈還沒熄,還像在夜裡。夜如何其?夜未央。

今年清明特殊,不像往常祭掃自家長輩,而是遠行千里,送一個新逝的朋友回故里安葬。他早年聰慧,是這座城市的高考狀元,在北京讀完大學,就留在了北京。正值生活事業都好的壯年,查出骨癌。截了一條腿,拄了拐,必是經了外人難想的煎熬,好不容易面容又有了光。一複查,癌細胞轉到了另一腿,也要截。他再不願拖累家人,一個黑漆漆的凌晨,寫了遺書安排後事,然後跳了樓,在異鄉北京。

就在那個黑漆漆的凌晨,再稍早那麼三四個小時,一場萬眾矚目的球賽曲終人散,我們幾個隨著散場人群,溜溜達達來到一座樓前,坐在門口台階上抽煙,聊著剛剛的球賽,以及海闊天空。興盡而散,我們互道再見,絕沒有一個人想到,三四個小時後,我們共同的這位朋友,就從這台階上方某一層樓俯衝墜地,最後落英於此階前。

從此不去那樓。都不去了。

到墓園雨更大了,偌大園子空曠無人,家屬還沒到。我們車停在園門口,一車四人無話,默默看雨。一把灰傘慢慢移過來,傘下一雙雨靴,褲腿多處被雨打濕。灰傘在左後車窗外停住,傘下一個保養很好的老年女人。

「來送行的?」

「我們從北京來。」

她說謝謝的時候神色有些慌張,四處張望。

「我是他小姨,來看他媽媽的,他媽媽也在這個墓園。」

她更像是急著要解釋什麼,可我們不明白為什麼要解釋,跟我們,以及為什麼神色慌張。

「他們就到了啊,我先走,我回家了,再見。」

看我們滿臉疑惑,她又站住補充:「我們小地方規矩多,白髮人不送黑髮人的,我不能在的,我在他們都要跪著給我磕頭的,這麼大的雨……唉,沒有哪年清明不下雨的……」從解釋漸變為自我絮叨,走遠了。

隊伍來了,果然沒有白髮,基本是我們的同齡人。開始吹吹打打,陣仗不小,各式各樣的傘,逶迤拾級而上,到了沿山而建的墓園最高處。天不知什麼時候亮了,雨也停了。突然停的,在準備開掘墓穴那一瞬。

我們幾個夾雜在長長的隊伍中,緩緩上前,鞠躬,將事先準備好的一捧白菊花擱在墓穴前。

「雨停了,為你停的。回家了啊,我們來送送你。」

正此時,不遠山道上一人飛奔而來,頭髮蓬亂邋遢,穿退伍軍人的綠上衣,領口咧著,因為掉了兩粒紐扣。褲腿半卷,腳蹬一雙「解放鞋」,也是早年退伍軍人常穿的。他幾乎是把鄰近多人的墓碑當作了梅花樁,如武林中人歪歪扭扭踩踏過來,站在我們隊伍邊上,立馬扯開亮嗓,出口成章,大段背誦白事儀式的常用語,聲音高亢,響徹墓園。

說的方言,我們聽不太懂,間或幾句聽清的是,各位大老闆、大太太,我也挺辛苦的,你們如何如何。

這是生者的故事了。逝者已逝,看不到聽不到這些了。

雨又大起來,我們重新撐傘,下山,出墓園,一年之中留給逝者、死亡的時間,就是這樣了。可是,真的只有這些么?大概不是,只是暫別。

2.

慎終追遠話清明

文:唐魯孫

選自《老鄉親》

清明又叫清明節,也是一年裡二十四個節氣之一。中國的節氣,全都跟農事有關,唯獨清明除了與農事有關外,並且含有神秘色彩,可以算是一個極特別節日。照中國習俗,清明那天,無論南方北方,都要上墳掃墓,所以清明又稱鬼節。

按照中國古禮,凡是神主入祀宗祠家廟之後,所有祭奠都改在神主之前,除非自己住在郊區,墳地就在家門口附近,大概很少有人隨時上墳祭奠的。

祭掃墳塋,簡而言之曰祭塋,《大清通禮》載:「寒時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時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眠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明清兩代,皇家慎終追遠,對於祭陵特別重視,清朝皇室每年清明冬至春秋二祭,皇帝必定指派親信王爵或貝子貝勒,分往東西陵致祭。

皇陵所在,周圍全都築有高大圍牆,圓頂方宇,名為實城,上完祭後,隨即舉行敷土禮,由兩位職司,用黃布一方,兜滿細黃土,把土倒在墳頂上方告禮成。清朝各帝,不但對自己祖宗陵寢,誠敬隆周,就連明代陵寢,也都多方保護,隨時派員修繕,禁止樵牧。寬裕慈惠,所以民間亦能仰念祖德,慎終追遠,蔚為風尚。

早年民間購置塋地,無不認為是一樁大事。安徽省有幾縣,對於龍骨氣穴尤為重視,甚至有些人為了給先人尋覓佳城吉壤往往停柩在堂,終年奔走,必定要找到一塊有五色土的龍脈興旺地段,請堪輿先生選定塋相,才敢把先人安葬。

大戶人家在立好墳塋同時購置祭田,多者數十頃,少者也要幾十畝,招請鄰近忠實農家代為照拂看管。這種祭田雖然每年也酌收少許地租,大約十之八九全給墳少爺做生活費了。看墳的如果能夠孜孜汲汲,溫良樸拙,不盜賣樹木,也就等於世守其業啦!

北平大戶人家的墳塋,最外一圈多半種柳樹,墳圈子間隔最大的一丈二尺,小者也有八尺。

里圈就種松柏樹了,圍繞墳圈子有如一排松牆子,只留正面墓道,以利進出。看墳的要隨時修剪,讓柳樹井然森列,松柏樹明秀含青。靠近墳地還要蓋有陽宅,正房是給墳主上墳休息進餐之用,蓋陽宅必定有東西廂房,是準備停靈用的。依照北方規矩,妻子如果早年亡故,不能先行下葬,必先停靈等待,或在廂房土丘,或是磚砌,等先生故後才能一同安葬。

早年中等以上家庭婦女,是很少隨便出門的,唯獨清明、中元、十月初一三大鬼節,婦女們也要上墳哭祭,回程要摘一枝嫩柳芽,別在頭簪子上然後回家,讓人知道是剛上過墳的。北平有一句俗語說「清明不戴柳,死了變黃狗;清明不打牌,死了沒人抬」,就是這樣來的。

婦女並不一定要正日子上墳,要由看墳的進城擇定日期,再行前去,看墳的得了確信,打掃陽宅,洗刷門窗,修剪樹木,每座墳前添土拍勻,凈候主人家來上墳了。

北平大戶人家上墳,都帶金銀錫箔去,很少帶燒紙的,至於祭拜則各有不同了,早年都是以豬頭三牲上供,滿洲人用燒燎白煮,後來更趨實惠,有的用盒子菜,或是做幾樣亡人生前喜愛的食物,有人甚至改用鮮花水果,既簡單又乾脆了。上供的豬頭三牲、燒燎白煮撤供之後,就歸看墳的打牙祭了。看墳的也準備了小米粥、烙餅等,再煮上幾枚油雞蛋給上墳的當午飯,這是久住城市裡人享受不到的呢!

舍間祖塋在西郊六里屯,襟山帶河,面對望兒山,早春時際,群峰隱現,青翠如洗,風景秀麗,所以每年春秋二季上墳,總有若干親友同去。大家有時坐車,有時騎驢。我們上墳掃墓,他們結伴遊春,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自從盧溝橋事變,日軍在紅山口一帶設有重兵,自然無法上墳掃墓……如今棲遲海隅,每逢佳節,北望神州,心中真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我想來台的內地同胞,都有同感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偵探學園 的精彩文章:

當「星光」點亮大海
真實的絲綢之路

TAG:偵探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