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嘆為觀止的鬥彩

中國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嘆為觀止的鬥彩

明清是彩瓷高度發展並達到巔峰的時代,其中鬥彩因獨特的燒造技藝而成為中國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鬥彩又稱「逗彩」,是彩瓷的一種。鬥彩在成化年間的燒制技藝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成化鬥彩享有極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彩瓷之冠。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鬥彩瓷器共計46件,現僅就館藏清代鬥彩瓷器精品略作賞析。

鬥彩雲龍紋瓷盤

雲龍紋瓷盤

高5、口徑21.2厘米,盤敞口,淺弧腹,1957年由故宮博物院調撥,屬一級文物。盤內底繪正面雲龍紋,外壁繪龍鳳紋,外底落青花雙圈內署楷書「大明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款。康熙年間,由於國家和平安定,出現了歷史上第三次收藏熱潮,瓷器製作技藝獲得飛速發展,仿古名窯的製品成為時尚追求,因此落款「大明康熙年制」並非疏忽錯誤,實乃有意為之。

清康熙 鬥彩山石花鳥紋瓷筆筒

清康熙 鬥彩山石花鳥紋瓷筆筒

筆筒高14.5、口徑17厘米,呈圓筒形,口底大小相當,一級文物。關於筆筒的歷史記載,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陸璣所著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中,明代中晚期筆筒極為盛行。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康熙鬥彩是繼成化鬥彩之後的又一高峰,特點是極少施釉下青花,僅勾勒出圖案大體輪廓線,釉上彩料面積增多,色澤也較成化鬥彩更為艷麗飽滿。

圖3 清雍正 仿成化款鬥彩雞缸杯

清雍正 仿成化款鬥彩雞缸杯

清雍正 仿成化款鬥彩雞缸杯

杯高3.5、口徑7.8、底徑3.1厘米,二級文物,1958年由著名愛國實業家汪雲松捐贈。內底刻三朵折枝菊花紋,外壁兩側間以山石、蘭草、牡丹各繪一雄雞、雌雞和雛雞兩三隻嬉戲覓食場景,外底青花偽托落「大明成化年制」雙框雙行六字楷書款,整幅畫面諧趣盎然,栩栩如生,溫馨和煦。瓷器界流傳著「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行話,說的就是這兩朝的瓷器無論是用料、畫工、筆法、質感、樣式都追求推陳出新、精益求精,成為明清整個瓷器界的翹楚。

清 鬥彩龍鳳穿花紋瓷蒜頭瓶

清 鬥彩龍鳳穿花紋瓷蒜頭瓶

瓶高18、口徑2厘米,通體繪龍鳳穿花紋,二級文物,蒜頭瓶仿造漢代青銅蒜頭壺而得名,因瓶口狀如蒜頭而頸部修長,貌似虎爪,又稱虎爪瓶,是明清時期最為常見的瓶式之一。

清 大清乾隆年制款鬥彩嬰戲紋瓷燈籠尊

清 「大清乾隆年制」款鬥彩嬰戲紋瓷燈籠尊

尊高40、口徑13厘米,二級文物,畫工嫻熟洒脫,瀟洒自如,整幅畫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孩童們天真無邪,稚嫩淘氣的童年樂趣。燈籠尊顧名思義因形似圓形長燈籠而得名,創燒於雍正年間,流行於乾隆年間。嬰戲紋最早見於唐代長沙窯,是較為常見的瓷器紋樣之一。

清 大清乾隆年制款鬥彩蓮池鴛鴦梵文瓷碗

清 「大清乾隆年制」款鬥彩蓮池鴛鴦梵文瓷碗

碗高7.2、口徑16厘米,三級文物。碗口內沿繪有梵文,外沿青花龍紋,碗外壁繪一汪湖水上,蓮葉青綠飽滿,蓮花盛開怒放,水草茂盛濃密,一鴛鴦低頭浮游湖面,一鴛鴦展翅俯迎上來。鴛鴦是傳統文化甜美愛情和恩愛夫妻的象徵,也是較為常見的瓷器紋樣之一。乾隆朝是清代國力最強盛的時期,無論是數量和質量都達到歷史上的頂峰。

清 道光款鬥彩暗八仙紋碗

清 道光款鬥彩暗八仙紋碗

碗高5.6、口徑20.6厘米,三級文物。八仙是道教神化傳說中八位得道升仙的高人,明清兩代常見的裝飾紋樣,尤以嘉靖朝瓷器表現最為突出,道光朝瓷器雖遜色於康雍乾清代鼎盛時期瓷器,但在晚清亦算得上精品之列。

這些水與火的交融,泥與土的碰撞所孕育鬥彩精品,如今或靜靜陳列在展廳,或被悉心收藏倉庫,都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找到自己的歸宿。

原文作者:王永超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7年12月刊《柔和婉潤 玲瓏雅趣——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清代鬥彩瓷器精品賞析》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微世界 的精彩文章:

以曲為美,美在變化!
台灣盆藝大師鄭誠恭作品

TAG:盆景微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