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看完這篇就別再說練氣難了!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看完這篇就別再說練氣難了!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圖文 | 網路

編輯 | 立夏

洞山禪林

 天禪3

巫娜 

00:00/05:06

太極

練氣

中國傳統武術有句名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在眾多拳術當中,尤以太極拳深得其中的精髓。今天我們不講筋骨皮,只講這一口氣。

一、通過架子導引內氣運動

太極拳有一系列的動作,俗稱架子,架子是前人的鍛煉經驗在姿勢上的表現。一個架子,總是要經過多方面的反覆實踐與總結論證才能創造出來,是鍛煉者的入門階梯。架子除了有技擊作用外,與某些氣功動作有相似之處,可通過外部動作來導引內部的氣血運行。

王宗岳《太極拳論》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架子不僅要准,而且要熟。楊澄甫的弟子董英傑說過,練拳一次要至少三趟,第一趟開展筋脈,第二趟校正姿勢,第三趟再加形意。純熟之後,一出手便有意形,則進步更速。拳勢正確又認真鍛煉,就會由外引內,逐漸產生內氣的周轉,從最初的腹部充實,到手指麻脹、眼睛微光,到氣遍周身。有志於練太極拳的同志,首先要懂架子,求身法的正確,否則徒耗精力白費工夫,得不償失也。

二、通過陰陽虛實變化調動內氣的運行

有人說,太極拳的奧妙精華盡在虛實二字的運用。陰陽虛實的變化是靠正確的架子體現的,尤其是在練拳的初級階段。王宗岳《太極拳論》開宗明義提出:「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對立統一協調關係的結果。人體的陰陽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對平衡的。陰進則陽退,陽進則陰退,偏盛偏衰,就會導致疾病。太極拳在鍛煉身體方面就是力求達到陰陽平衡,其手段即通過不斷的虛實變化使氣血周轉全身,意催氣動,氣催肢動,目隨手動,手隨目動,足步穩健,左旋右轉,矯捷如龍。細言之,一足應分虛實,一指亦應分虛實,甚至每個細胞都應分虛實,這就是「一處有一處虛實」。同時又以丹田為主,一變百變,故又謂「處處總比一虛實」。練到此境界,就會「行氣如九曲珠,無處不到」,氣在體內運行亦如太極圖。

宋代二程語錄中有云:「人有壽考者,其氣血脈息自深。」氣息既長,自有推動臟腑、自我按摩的作用。臟腑強盛,百病何生?

三、通過呼吸促進內氣運行

所謂呼吸即氣之表現。太極拳的呼吸除鼻吸鼻呼外,還採取腹式逆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往後(命門穴)吸,呼氣時腹部從後向前釋放。太極拳的呼吸,與氣功的以後天練先天、以先天為後天是一致的。吸時後天之氣下降,先天之氣便上升;呼時後天之氣上升,先天之氣下降。通過這種腹式呼吸,可促使中氣升降、開合,達到鍊氣之目的。太極拳每勢都配合呼吸,陰吸陽呼,一納一吐。練拳有一定造詣的人,一吸氣就會感到身體內部氣血流向心臟及命門穴,一呼氣則感到氣血走向四肢。

太極重命門,氣功重丹田。丹田氣充,氣可貫通背部三關直入泥丸。練太極拳要時刻注意發揮命門穴的樞紐作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命門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執中可達四旁、勁貫脊發。動作時命門穴為原動力之源泉。勁向前去,命門穴後撐;合吸蓄勢,命門穴先後拉。發勁時,命門穴是人體爆發力的來源,意氣勁力的吞吐開合皆自此出入。命門穴還可調節全身的平衡,故曰知命門方可知太極。

太極拳的腹式逆呼吸來自吐納術,要求細、勻、深、長。但太極拳的拳勢包含著技擊,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定的目標、走向,只有了解了架子的起承轉合,以及蓄髮轉變的抑揚頓挫,才能和呼吸結合得很好。練拳時如果呼吸和架子一時配合不好,可先抽出一些開合分明的架子進行反覆練習,直到呼吸順暢,中氣升降、前後晃動的感覺明顯後,再進行整套拳法與呼吸的配合。初學腹式逆呼吸時要結合架子練習,呼吸一定要自然,切勿逆氣或強行深呼吸,否則有害無益。

四、通過意識指揮內氣運行

練太極拳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心靜用意」(顧留馨《太極拳術》),太極拳以意運氣並非故意運氣,故運氣膨脹反滯而不靈。所以王宗岳在《行功論》中提出:「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練太極拳時,要用心使氣緩緩流行於骨肉內外之間。俗話說:「意到氣到。」意為嚮導氣隨行,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意欲左右更迭運行,則氣隨左右手足更迭運行;如意欲轉圈,則氣就轉圈。氣功強調意念鍛煉,調心存神凝神,恬淡虛靜,排除雜念,從心齋到坐忘。太極拳是以意識引導動作,以心行氣,用意不用力,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全身在意不在氣,意動身隨。兩者均強調心意的統帥主導作用,都有嚴格的姿勢動作要求,特別是太極拳動作變化較多,意識集中、精神貫注是完成動作的保證。

太極拳是內家拳,故練法有重意氣不重形之說,強調以心意為主導,氣要暢達充沛,神要虛靈凝聚,體要鬆柔綿軟,練拳姿勢要沉舒,心意要寧靜。心不靜不能沉著,就不虛不靈,氣也不能收斂入骨。「心為令,氣為旗」,即是以心行氣的最好說明。練太極拳不能像靜坐那樣身體不動以意領氣,太極拳有許多動作,要意隨動作移動,從而帶動氣血運行。例如做單鞭動作時,意由右手通過脊背而達左手,這樣就有一部分氣血隨意通過肩、肘、腕而達左手,當左手到定點時,則覺指關節發脹,這就是體內氣血在流注。練太極拳尤要注意眼神,眼為心靈的窗戶,眼到也即意到,氣也就會跟著到。陳式太極拳的理論家陳鑫言:「內氣何發何行,發於一心,而行於四肢之骨髓,充於四肢之肌膚。」這就說明了太極拳是以意識來指揮內氣運行的。

練氣的步驟

練氣的步驟,首先可從樁功開始。無論是渾元樁、乾坤樁、自然樁、三體樁、貫氣樁……都可以養氣。初練時,按要求站好架勢後,全身放鬆,自然呼吸,意守丹田,每次站四十分鐘至兩小時不等,每日練兩次。月余之後即可行氣。此時可仍用自然呼吸,也可用逆腹式呼吸。

無論練習哪一個拳勢,都要動步不動心,動身不動氣。心靜而步堅,氣靜而身移。練之日久,由靜而精,自能得飛騰變化之妙。在完成每一個動作時,首先要意動(叫做起),其次是氣行,再次是形動,熱成非氣到力發。雖是四層動作,實則瞬息之間耳。

以上是武林前輩們教授的方法與步驟

供天下太極愛好者參考!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打太極可以讓我更幸福嗎?
從天道人道中悟太極拳道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