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待教育的方式,暴露了你的社會階層

看待教育的方式,暴露了你的社會階層

周末陪娃上課外班的時候,談談媽一邊曬兒子的繪畫作品,一邊吐槽對學校教育的不滿:

你們不知道,現在私立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新概念一,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英語,上來就是抄課文,抄完不還是啥都不會?

那些老師也不負責任,一個班30個孩子有25個孩子會了就認為是都會了,接著往下講。可是你要說這25個孩子里學得好的沒有在外面報班,你來找我!

我們那學校就是個爛學校,一天能安排五節語文課,那孩子的素質還怎麼發展,我索性讓他休學在家,專心在家畫畫、看展、讀經了。

你看看,這些都是我兒子的作品。你不知道,孩子13歲以前都是靈性十足的,隨手塗鴉都是大師級作品。他們就是鑒賞大師,大家的作品全都能看得懂。

我們每年回上海都要去看展覽,上海每個學校都會發本展覽館的護照,讓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去,人家那才叫素質教育……

談談媽唾沫星子四濺的樣子每周都要在這裡上演一次,基本上是以抨擊教育制度為主,輔助推廣素質教育的好處。

我們質疑孩子的學習是不是應該家校配合;如果不能接受老師的方法為什麼不想辦法給孩子換班或轉學。

她霸氣回應:我是窮人!

果然,貧窮限制了你的眼界。

看待教育的方式暴露了你的社會階層。

01

特長不等於素質教育

朋友小小在年過30以後,才慢慢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那些早年默默吃苦受累的同學們發展得都不錯,而我們這些上個小特長班就以為自己不含糊的人,到現在除了年齡以外,就跟人家沒什麼相同了。

小小說,自己曾經仗著有門特長,並沒有把成績太當回事兒,更有些看不起那些死磕課本的孩子。

即便高考的時候別人都走了一本的院校自己勉強上個二本,還天真地以為別人家的孩子是家裡有錢才買來了好學校。

殊不知,高層次的人早就提前就規劃好了孩子努力的方向,低層次的人才會意淫別人只是用錢來解決善後問題。

應試教育有看得見的比拼,而素質教育卻有著看不見的暗流涌動。

你窮極一生也見不著面的大師只是別人家起步入門的老師,憑什麼認為自己會在素質的比拼中脫穎而出?

何況那些出生比自己好的同學們不僅佔據了優勢資源,還比自己努力太多。

現在想來,拉開差距的根本不是什麼素質,而是一開始你對待教育的態度。

從提出素質教育算起,至今已經有30多年了。

很多人告別了「唯分數論」的填鴨式教育,但又滑入了「唯素質論」的斜坡。

尤其這幾年快樂教育的理念大行其道,學校任務稍微重一點,家長就怕孩子中了應試教育的毒。

但素質教育遠不是學個特長那麼簡單。

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基礎,再多的花拳繡腿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02

真正高素質的孩子應試能力也不差

去年高考之後,北京狀元熊軒昂大火特火。不是因為分數考得高,而是他的一番「大實話」扎了所有家長的心: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

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所以這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比他們多走很多捷徑,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我父母是外交官,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對我學習習慣、性格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因為我每一步的基礎都打得比較牢靠,所以最後自然就水到渠成。

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這幾年的高考狀元早就不是那種死讀書、讀死書的書獃子的天下。

去年,四川理科狀元出生知識分子家庭,沒事兒就拿兩套題出來做做當娛樂;

貴州的高考狀元家境很好、顏值高,還會播音主持;

陝西狀元打得一手好籃球,還是一名健身達人……

真正高素質的孩子應試能力也不會差。

因為真正的素質教育,是讓學生不管在哪個領域都更愛學習、更會學習。

沒能力參與競爭的孩子和家長才會整天把素質教育掛在嘴邊自欺欺人。

03

對基礎教育的認知該升級了

2017年10月,清華附小小學生的論文《當小學生遇見蘇軾》在各媒體刷屏。

剛剛六年級的孩子們利用大數據,詳實地、全方位的分析了蘇軾,形成了長長的論文,讓許多本科生、研究生驚呼自愧不如。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基礎教育還停留在一支粉筆、一本書,讀讀、背背、寫寫的填鴨式知識傳遞。

但實際上,基礎教育的發展潮流早已從素質教育躍遷到了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一詞中的「素養」並不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素質和修養」,而是指個體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特別是成為一個良好的現代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技能、態度、價值的綜合,涵蓋寬廣和豐高的教育內涵。不僅能幫助學生積極回應當下的生活需求,同時能迎接現在與未來的挑戰。

復旦校長楊福家說:

在信息更新迅速的現代,能拉開人和人之間差距的,不再是她掌握了多少知識信息,而在於迅速吸收新知識的學習能力。

可見,基礎教育的目的並不僅在於知識的積累。

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學習過程中,如何用腦、如何思考、如何發散、如何整合,從而收穫終身學習的慾望和能力,成為終身教育的基礎,才是基礎教育的核心目標。

04

被固化的不是社會階層而是認知水平

無論人們把當代中國社會劃分成幾個階層,階層分化是不爭的事實。

但階層分化並不等同於階層固化,孩子的階層也並非完全由父母的社會階層決定。

有研究表明,西方精英教育堅持一個準則:終身學習和全面成長。

能突破階層的窮人家的孩子憑的也是父母對重視教育,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地引導孩子。

可見,階級分化並不可怕,對教育的態度和認知,才是決定社會階層的關鍵因素。

對於不敢面對競爭的家長來說,去學校上課等同於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等同於洪水猛獸,所以,能躲多遠躲多遠。

但在有拼搏精神的家長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學校教育都在填鴨,吃苦是一種資本、一種歷練,是為孩子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的寶貴品質。

比階層固化更可怕的,是認知的固化。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說的其實不是階層固化,而是下一代沿襲並重複著從前的經驗和認知,活成了上一輩的樣子。

事實上,不論素質教育、應試教育還是核心素養,都不是教育的核心問題。

能否適應競爭,在社會佔有一席之地才是教育最本質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二寶媽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職場二寶媽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