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日誌 花點的春天

茶日誌 花點的春天

將近一年了,我要繼續寫一篇[茶日誌],關於我的畢業論文,關於茶點。

花點的春天,是借用了孟暉的《花點的春天——關於美食》。她寫道:「近來,朋友們前往日本旅遊越來越頻繁,每每帶回和果子如何高檔的消息,聽來令人失落。在這一方面,我們與近鄰形成了差距,不肯用心於先人留下的文獻,大約是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之一。當今國際高級料理界在追求滋味的享受之外,同樣孜孜於每一款美食的主題、創意與造型,可是中國人終究將要面對的挑戰。」

以前在紫陽古城的奶茶店兼職的時候,我們經常在店裡製作一些小玩意,有隻屬相思餅、抹茶牛軋糖、蔓越莓壽司、奶油蛋糕、水果沙拉、黃金派……那時候覺得自己真對得起巧敏這個名字,啥都能試著做出來。

我國是茶樹的發源地,茶葉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在古代宮廷盛宴上還是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有茶的身影。

隨著飲茶的發展,佐茶之果也逐漸出現在茶桌上。宋明時期,是中國古代茶文化充分發展並達到鼎盛的時期,詩詞和茶書中集中體現了詩人學者對茶的理解和佐茶文化的發展。

茶,從生羹煮飲到清茶盛宴,從先秦時期的葯食同源發展為魏晉南北朝的地方性飲品,繼而是隋唐時期煎茶道的發展,宋時鬥茶風尚的盛行,隨之,瀹茶法在明朝躍然而興,茶食也經歷了茶菜、茶果、茶膳、茶點等多個稱謂的變化。

「溫性儉,每燕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己。」《晉書·桓溫列傳》是關於「茶果」最早的文字記載。茶果在古代並不僅是專指某一樣果品,一般將其解釋為佐茶的鮮果,果仁或是點心。韋應物的「茶果邀真侶,觴酌洽同心。」就表明古代茶果乃是飲茶待客時的佐茶小食品。曾豐在《邀肇慶府卓司法》中也講到「謝安不笑貧家風,相過當更具茶果。」茶果作為儉樸的象徵,日益受到提倡。

到了宋代,一般稱茶果為茶食。《王安石·議茶法》載「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說明在宋代,飲茶之風相當普及,佐茶的小食品也被人們認可並廣泛食用。茶果的名稱逐漸被茶食所取代並沿用之今。

發展到明代,錢椿年《茶譜·擇果》就提到:「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在茶果選擇的多樣化之下,人們對其色、香、味是否會對品茗造成感官上的影響,提出了更為細化的要求。

上個月去福建農林大學參加植物保護學院的研究生複試,專業課面試的時候,導師問及我畢業論文的情況,我說我的畢業論文題目為《淺談宋明文人對茶果的選擇》。他們都表示很驚訝,我一個人文科生,為什麼要選擇植物保護這個專業。我說茶也是植物,只要跟植物有關的我都喜歡。這個回答是發自我內心的真實想法,並不是臨場應對的說辭,就算日後要上山下地抓蟲子,我也很樂意。在座的五位教授都笑了,我猜想他們應該是被我一臉認真的回答逗笑了,畢竟我長得就那麼搞笑,不然我實在想不出其他理由了。

今年,武夷山的這個春天,在我看來,跟往年不太一樣。可能是因為春天之後的初夏,我就要離開生活四年的武夷山了,人總是在快要失去的時候,才懂得倍加珍惜;有可能是我在春天裡終於把白茶做成功了,一雪過去三年每每都失敗的恥辱;也可能是因為這個春天我閑來無事就出去走走,走著走著,就發現新葉好綠,天空好藍,溪水好清;還有可能的話,那就只能是我的眼睛變得更大了,發現美好的眼睛總可以看得更清晰。

我喜歡武夷山,這裡給我的感覺跟我們村子一樣:人不多,樓也不高;早上起來,能聽到布谷鳥在房頂「布穀布穀」地叫著;下雨之後,天空被洗得更乾淨了,遠山如黛。之前一直以為武夷山只有熱氣逼人的夏天和妖風肆虐的冬天,春秋在我的印象里幾乎短暫到可以忽略,可現在不是了,春天是如此真切地存在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杭城7家抹茶甜品測評,這些網紅款好吃到尖叫!吃得腸子都綠了!
劉濤秀健身成果:定下目標就不能偷懶 網友:想到杰倫默默放下奶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