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天來了,艾草青青,苧葉紛披,鼠麹草盎然

春天來了,艾草青青,苧葉紛披,鼠麹草盎然

窗外是一片沼澤地,去年的春天午後,我不經意間從窗外看下去,三五成群的人在尋找什麼的身影立刻間喚醒我的記憶,當時直覺告訴我,她們有可能是採摘艾草的。我知道窗外自晨自暮都是鳥聲啁啾,引來捕鳥的人,但是他們只敢黑夜裝置捕鳥器,尚不敢在大白天從事違法活動;我也知道窗外有羊群出沒,但牧羊人只是一個,眼前三五成群的和牧羊人沒有半點相像;我同樣清楚窗外有人開墾出很大的菜地,時常有菜農躬身種菜。眼前看到的幾個人,手裡分別拿著袋子在尋找的模樣,不就是我小時候拿著塑料袋上小河邊菜園邊摘艾草的情景嗎?我由是猜測窗外有艾草,從她們興沖沖的樣子,也可以猜測不是零星幾棵,很少的幾叢,有可能是很多很多很多。因為有圍牆阻隔,我沒能翻牆去尋找過。

媽媽在她菜園附近摘到一點艾草製作成艾粄,但我總覺得味道太淡太淡,幾乎都感覺不到艾草的存在,根本不是往年那種顏色深、味道濃的艾粄所能同日而語,那種味道濃郁的艾粄啊,幾乎羼雜了一半以上的艾草。我知道這是因為艾草難尋的緣故,不過是清明節來臨,虛應故事而已,慰情聊勝於無的應節方式。

可是,倘若回到家鄉,更尤其是十幾年前與我朝夕相處的家鄉,到處都是艾草的身影,清明節前後,是它肆意生長的繁榮時期,小河邊上、菜園內外、山腳下、田野間,摘不勝摘。因為太多的緣故,每一叢被發現的艾草,掐下的是它最嫩的尾葉,稍微老一些的葉子都棄之不要,(假如我現在在家附近發現一叢艾草,估計我會把它的葉子摘得光禿禿的只剩下莖梗)。

我知道,除了開遍原野的艾草,還有一種「粗葉」(不知此名的由來,大概由它粗大的葉子得名,在百度搜索,另有一名叫「苧葉」),它一般生長在菜園岸坡上、牆縫間,葉子闊大,面綠背白,葉面上還有些毛糙,稱它為「粗葉」也很象形,意為粗大的葉子。它是清明節製作「粗葉粄」絕佳的葉子,同時也是艾草找尋不到時絕好的替代品。它製作出來的粄的香味濃烈,甚於艾草,美中不足的是,它製作出來的粄香則香矣,容易上火,相形之下,艾草粄一派清新柔和,不論是它青翠的顏色,還是入口之際的清香。

與這兩種葉子同時紛披生長的,還有一種鼠麹草,尾梢開黃色小花,莖葉肥肥嫩嫩的,不似艾草的纖細。小時候,看到媽媽去採摘艾草的時候,會掐下這種草的嫩葉時,我總是心存疑慮,擔心這種野草不能製作成好吃的粄,只到長大後看到周作人名散文《故鄉的野菜》才豁然開朗,在江浙一帶有名的「黃花麥果糕」,正是鼠麹草。大概我們家鄉的人在清明時只崇尚艾草製作的粄,退而求其次,還有「粗葉粄」,至於這種在鄉間雖然常見的鼠麹草,根本就是無人問津,就連打豬草的時候也不被青睞,幾乎就是一種被人輕視的植物,視同一般野草。「知不足然後學」,有一天在菜園散步,看到地里長滿了似曾相識的野草,小時候清明節每逢摘艾草時總要摘零星幾棵摻雜製作粄時的,在介於回憶與忘卻之間,我帶幾分疑惑地在百度輸入「鼠麹草」時,跳出來的圖片赫然就是小時候熟悉的、清明節前後生長繁茂的野菜啊!

春天來了,艾草青青,苧葉紛披,鼠麹草盎然,採摘野菜入饌,多麼風雅且詩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虹夢蝶4 的精彩文章:

TAG:虹虹夢蝶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