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秋天總是睡不夠怎麼辦

秋天總是睡不夠怎麼辦

民諺常曰:「春困秋乏」。每當季節轉換時,人體都要經歷一個較大的變化,「春困秋乏」便是其中最明顯的兩大變化。

目前,正值秋高氣爽之際,許多人卻感到全身疲憊、四肢無力、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呵欠連天,即使夜間睡眠很好,白天仍覺得精力不足,好像永遠也睡不夠似的,而且幹什麼都提不起勁兒來。這種「秋乏」的問題究竟是咋回事呢?

對這一現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病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宋立群教授解釋:祖國醫學認為,人生活在自然中,必然受到自然界運動變化規律所左右;同時,人類在適應自然方面,還具有主動性與自覺性——這就是祖國醫學的「天人相應」觀。

一般來說,春季陽氣始生,氣血漸趨於表,毛孔初開,血氣稍減,所以會有「困」的感覺。夏季陽氣流溢,氣血通達於表,毛孔開,汗大泄,因而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而秋季陽氣始衰,陰氣始生,氣血漸趨於里,但充而不實,所以仍有「乏」的感覺。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癥結所在。

進入秋季,氣溫冷暖適中,人體各系統也相應地發生了生理改變,如出汗減少,體熱的產生和散發,以及水鹽代謝回到了往日的平衡;消化功能恢復常態;心血管負擔得到減輕;人體能量的代謝基本穩定,這種「秋之旋律」使機體進入了一個周期性的休整階段。

秋季的夜間最容易入睡,清晨醒後仍會感到倦乏,還想繼續睡下去,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秋乏」。這種「秋乏」是對盛夏時節人體超常消耗的補償反應,又是機體在秋季這個宜人的氣候環境中得以恢復所表現出的「保護性措施」,也可以說是機體內外環境達到新的平衡的過渡現象,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調節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祖國醫學早就制定出了相應的養生方法,即「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從飲食而言,應注重「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於陰」。同時,根據秋季氣候變化特點,則要求人體機能與之相適應。適應了,人體就健康無恙;如不適應,則要患病。

具體來說,遭遇「秋乏」有何解決辦法和應對攻略呢?宋立群教授給出如下四條建議。

1、起床後首先要開窗換氣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很重要,千萬不要因為秋天的涼氣而把自己與外界隔離。秋天氣候乾燥,更需要新鮮的空氣、充足的氧氣,才能讓頭腦清醒。

2、早睡早起,講究科學合理的睡眠

秋天萬物開始凋謝,逐步進入冬眠狀態。人是自然的一份子,雖然無需冬眠,但也要盡量避免熬夜和通宵達旦地工作,要多睡眠,晚上早睡,中午也要午休,爭取晚上10點鐘之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時睡眠為佳,充足的睡眠才能減輕秋天昏昏欲睡的狀態。另外,睡前喝上一杯牛奶,也有一定的鎮靜催眠作用。

3、運動量不宜過大,適度為好

運動時宜選擇輕鬆平緩、舒適安然的項目,如登山、散步、做操等簡單些的活動,並且循序漸進,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止。

4、秋季飲食應注意清淡,以生津養陰為主

魚、禽蛋、各種動物瘦肉,以及山藥、紅棗、蓮藕、芝麻、糯米、蜂蜜、乳製品、梨、蓮子、銀耳、葡萄、蘿蔔、時令蔬菜等食物均是上佳選擇。要葷素搭配,平衡膳食,少用椒、姜、韭、蒜等辛辣之品。

另外,防「秋乏」一定要吃早餐,但要適中,不要過飽,這樣可以減輕心慌、四肢無力、睏倦等「秋乏」癥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