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濕氣重會有哪些表現?

濕氣重會有哪些表現?

1、濕氣是自然界的一種氣化狀態,對應的季節是長夏。長夏之前是夏,之後是秋。偏於夏,是濕熱;偏於秋,是寒濕。

2、當濕氣從自然現象轉為致病因素時,為濕邪。轉化條件有二:非時而至(不該濕氣出現的時候出現,例如春季風令而濕氣重);來時過盛(濕氣來100單位是正常,現在來了500單位,多出來的400單位便可以致病)

3、濕氣為水的轉化形式,在人體內屬脾。脾運化功能異常,水液停滯的同時夾雜其他物質,便為濕邪。

4、濕邪特點:凡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的物質屬性,可為濕邪。例如:身體重濁、大便粘膩、腹大下肢肥。

5、濕邪致病常見表現:外感濕邪,常見惡寒發熱、雖然出汗但熱不退、頭身沉重、或疼痛如裹、四肢睏倦、關節肌肉疼痛等癥狀;如果是濕濁內阻腸胃,常見胸悶不舒、胃脘或腹部滿悶、食欲不振(不思飲食或不知飢);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等癥狀。

6、濕邪面部特徵:面部油垢、痤瘡、臉上長斑、濕疹、口乾,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頭髮油膩,脫髮,白髮、黑眼圈或眼袋重。

7、穴位調理:天樞、水道、陰陵泉、內庭、豐隆、曲池。都是祛濕的大穴,每個都很好使。

8、介紹一下豐隆穴:

定位: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名解:豐隆,象聲詞,為轟隆之假借詞。本穴物質主要為條口穴、巨虛穴傳來的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如雷雨之轟隆有聲,故名豐攏,足陽明絡穴。本穴位處胃經下部,氣血物質為匯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濕雲氣,為雲化雨降之處,氣壓低下,胃經及脾經天部水濕濁氣匯合於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經及脾經各部,有聯絡脾胃二經各部氣血物質的作用,故為足陽明絡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

〖運行規律〗水濕雲氣化雨從天部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濁。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選讀:

豐隆穴首載於《靈樞?經脈》篇,具有調和胃氣、祛濕化痰、通經活絡、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尤被古今醫學家所公認為治痰之要穴。元?王國瑞《玉龍歌》云:痰多宜向豐隆尋,明?樓英《醫學綱目》指出:風痰頭痛,豐隆五分,灸亦得。諸痰為病,頭風喘嗽,一切痰飲,取豐隆、中脘,《備急於金方》云:豐隆主狂妄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等等,均指出豐隆穴為治痰之要穴,又是治療因痰所致的癲狂、咳嗽、哮喘、頭痛等病症的有效穴。

9、辨證分型(僅供參考):

.痰濕蘊肺

證候:咳嗽反覆發作,痰多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體倦,舌苔白膩,脈濡滑。治則:燥濕化痰、溫肺降逆。主方: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常用藥:陳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萊菔子、白芥子、紫蘇子等。

.痰濕中阻

證候:腹部痞塞不舒,進食尤甚,胸悶,頭暈目眩,身重睏倦,噁心嘔吐,胃納獃滯,口淡不渴,大便正常或不實,舌苔厚膩,脈沉滑。治則: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主方:二陳平胃散。常用藥:陳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蒼朮等。

.痰濕蒙竅(痰蒙清竅)

證候:頭重昏蒙,胸悶噁心,嘔吐痰涎,食少多睡睏乏,舌苔厚膩,脈沉滑。

治則:燥濕化痰,健脾和胃,平肝息風。主方:半夏白朮天麻湯。

常用藥:白朮、天麻、陳皮、煮半夏、茯苓、竹茹等。(秦謐林中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濕氣 的精彩文章:

體內濕氣較重,可多吃這些
常喝牡丹酒,能排出體內10年濕氣!

TAG: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