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鮮為人知的寺廟,是乾隆六下江南必會親臨之地,一般遊客找不到

這鮮為人知的寺廟,是乾隆六下江南必會親臨之地,一般遊客找不到

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紅楓「三絕」著稱,山上奇石嶙峋,危聳峭峻,似封建時代大臣朝見皇帝用的附笏一樣,人稱「萬笏朝天」山腰有缽盂泉,又名白雲泉,泉水醇厚甘冽,相傳茶聖陸羽品評為「吳中第一水」。

如我一般,這是一個大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景區,到底在這山峰之間有什麼乾隆留下的真跡?還是山間為數真有神仙?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於是我決定前去探訪一番,蘇州還是那麼熱!前往景區的路上我們沒有遇到一個遊客。

下山五分鐘,上山半小時。法螺寺建於明代,地處蘇州著名風景區天平山後寒山嶺上,西臨白馬澗龍池生態園。據《蘇州府志·卷州九·寺觀》記載,當年所以取名為「法螺」,是因為這裡處於清幽的山塢之中,有一條古道從修徨竹叢中彎彎曲曲,盤旋百折而上,狀似旋螺,因而得名。站在寺廟門口,一股說不出來的感覺。

乾隆帝六次下江南,每次均親臨寺中,御出楹聯,頒賜匾額。今寺內仍有多處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其中最大一塊為乾隆帝御筆所書。

寒山,在天平山西北,西連龍池,山與華山相接,石壁峭立。明趙宧光,鑿山引泉,懸石壁而下。飛瀑如雪,號「千尺雪」。舊有閣未署名。乾隆十六年南巡,臨幸其地,賜名曰「聽雪閣」。山半有「雪中廬」,取王維詩「入雲中兮養雞」語意。又有「彈冠室」、「驚虹渡」。皆趙宧光別業舊址。後改「法螺庵」、「空空庵」。

本以為是古迹,但來的時間不巧,剛好遇上寺廟剛剛翻修完畢,整個寺廟裡充斥著銅漆味!但也是因為如此,所以遊客罕見,讓我很難相信這裡曾經是蘇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觀。曾得天子之氣,法螺寺過去香火極為鼎盛。

寒山別業志》記載:趙宧光為葬父在寒山購地,選園建屋,興法螺寺。到清代康熙年間有高僧釋德深住此,建大悲殿等在當時頗具影響。乾隆帝六次下江南,每次均親臨寺中,御出楹聯,頒賜匾額。今寺內仍有多處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其中最大一塊為乾隆帝御筆所書。寺中的摩崖石刻仍是今天最輝煌的成就,遊覽期間,不止一次有人讓我前往拍攝摩崖石刻。

天平山海拔 201 米,山勢峭峻奇險,古稱白雲山,又名賜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歸葬之地。景區佔地近百公頃,向以「紅楓、奇石、清泉」三絕著稱,有萬笏朝天、高義疊翠、萬丈紅霞、玉泉輕吟等十八勝景。

東南麓之古楓林,為明代萬曆年間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孫范允臨從福建帶回,植於這祖瑩之地。現存158棵,深秋時節,滿山紅葉若紅霞繚繞,層層片片,蔚為壯大觀,有「天平紅楓甲天下」之譽,迄今已舉辦了四屆紅楓節。

法螺寺專門把摩崖石刻採集回來放在一間特殊的房間裡面,這個就很人性化,如果讓我們一點點的去尋找散落在山間的石刻肯定很難,但讓我蹲坐於此,一整天的去研究這些石刻背後的故事,我反而覺得會有用不完的興趣。

天平山由底至巔分三段,從山下至「一線天」為下白雲,「一線天」至石屋為中白雲,石屋至山頂為上白雲。山頂平整處名望湖台,並有照湖鏡巨石。從登天平路,經一線天、飛來石、望楓台到中白雲亭,繼而向上,過卓筆峰、照湖鏡至去上山頂,環顧四周,近看遠眺,農田林網,延綿群山,浩瀚太湖,繪製成一幅充滿時代氣息的江南山水書卷,瑰麗壯觀,生機勃勃。

法螺寺是一個適合清修與思考的地方,我去的時候剛好修建完畢,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靜不下來了,不妨就去這裡走走。有山有水有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駕崩四天,嘉慶立馬拿和珅開刀,和珅一句話讓他啞口無言
乾隆去世的時候和珅富可敵國, 為何他不去出逃而是坐以待斃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