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西漢開國以來,由一介布衣而封侯拜相的第一人

他是西漢開國以來,由一介布衣而封侯拜相的第一人

漢武帝在位時期,丞相就像走馬燈一樣,不停地被撤換,曾經擔任過丞相的十三人中,有三人自殺,三人被殺,曾經戰功卓著的李蔡甚至被滅九族,丞相一職位極人臣,性命卻朝不保夕。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漢武帝任命公孫弘為丞相,封為平津侯。至此,公孫弘終於成為西漢開國以來,由一介布衣而封侯拜相的第一人。

但據史書記載,公孫弘在四十歲之前,其實還只是一個在海邊以養豬為生的普通人,六十歲時,他才正式出道,成為漢武帝的臣子。那麼,四十歲前還在養豬,六十歲時才出道的公孫弘,是如何成為西漢第一布衣侯相的呢?公孫弘是齊地菑川薛縣人,年輕時當過薛縣的監獄官,後來因罪被免官。公孫弘是個大孝子,但家裡窮,無以為生,只好在海邊養豬,直到四十多歲,已過不惑之年的公孫弘才開始學習、研究《春秋》等儒家典籍。

建元元年(前140),剛剛即位的漢武帝招選賢良之士,公孫弘以賢良之身被徵召入京,當了博士。這一年,公孫弘已是六十歲的人,他奉命出使匈奴,回來後向漢武帝報告情況,結果不合漢武帝的心意,惹得年輕氣盛的漢武帝大發雷霆,認為公孫弘無能。公孫弘因此出師不利,被免官歸家。十年之後,即公元前130年(元光五年),漢武帝再次下詔書招選賢良之士。有意思的是,已經年過七旬的公孫弘,竟然再次被推薦入京。

當時,被推薦進京參加對策考試的有一百多人,太常奏報考試成績,把公孫弘對策文章列為下等。對策呈上,漢武帝卻將公孫弘的對策成績提升為第一名,並再次任命他為博士。這一次,公孫弘終於牢牢地抓住了機遇,在官場上節節高升。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公孫弘知識淵博,能說會道,每當在朝堂上討論問題時,他總能把事情的端緒條陳縷析、列舉陳述,但他卻從不輕易下結論、做判斷,而是讓漢武帝自己抉擇,更不肯在朝廷之上當面與漢武帝爭辯。

因此,漢武帝認為公孫弘不但善於辯論,熟悉文書法令和具體的官府公務,還善於用儒術加以文飾,為人謹慎厚道,對他非常欣賞,一年之中就把公孫弘提升為左內史。元朔三年(前126),公孫弘升任為御史大夫。這時,漢朝正在開通西南夷,東邊設置滄海郡,北邊修建朔方城。公孫弘屢次上書勸諫,認為這些做法是以中原疲憊不堪為代價,而去經營那些無用的地方,希望停止這些事情。

漢武帝於是讓朱買臣等以設置朔方郡的有利情況,向公孫弘提出十個問題,以此來詰難他。結果公孫弘一個也答不上來,道歉說:「我是山東鄙陋之人,不知築朔郡有這些好處,希望停做通西南夷和置滄海郡的事,集中力量經營朔方城。」在這件事情中,我們不知道朱買臣等人所提出的是什麼問題,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公孫弘作為一代名臣,不可能連一個問題都答不上來。他之所以「答不上來」,恐怕是已經洞察了漢武帝的心思,無意與朱買臣等做無謂的口舌之爭。

汲黯何許人?歷史上有名的直腸子,逮誰說誰,連皇帝也不放過。話說有一次漢武帝在宮裡歇著,可能正練「葛優癱」吧,遠遠看到汲黯前來奏事,自己來不及整理著裝,怕又要挨說,於是趕緊派人攔住汲黯,告訴他奏請的事皇帝准了,請他回去。可見在武帝心裡,汲黯是個極有分量的人物。當然,汲黯也不是沒來由地討厭公孫弘。只怪公孫弘有個習慣,和同僚商量好了的事,向武帝彙報的時候,他總是等別人說,自己擱旁邊聽著,到最後再說話,有時是折衷一下雙方意見,有時則順著武帝的意思來,所以他的話武帝通常很愛聽。

終於有一次,汲黯當場發飆了,他說:「齊地人就是多詐而無情,公孫弘一開始跟我們商量好了,現在又全都推翻,這是不忠。」武帝時法律森嚴,大臣們有小錯都要挨罰,何況「不忠」的大罪?所以汲黯的指控是很嚴重的。大凡領導,最反感的就是手下跟他玩心眼,所以這次武帝也變了臉,問公孫弘是怎麼回事。

公孫弘淡淡地說了句:「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公孫弘沒有正面回應汲黯的指控,而是一個「凌波微步」繞了過去。這話等於什麼都沒說,但是效果絕佳。武帝一聽這話,立刻釋然了。不久,御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三公之一)位子空了出來,武帝就封公孫弘當了御史大夫。公孫弘生活簡樸,即便當了御史大夫,仍然用麻布做被子,一頓飯不擺設兩種肉菜。

汲黯卻認為公孫弘這是在作秀,是沽名釣譽,犯有欺君之罪。他對漢武帝說:「公孫弘高居三公之位,朝廷給他的俸祿很多;但他用布做被子,這是騙人的把戲。」 漢武帝就此詢問公孫弘,公孫弘謝罪說:「確有其事。說到九卿當中與我關係好的,沒有人超過汲黯了,可是今天他在朝廷之上質問我,確實切中我的問題。我以三公的顯赫富貴,而製作布被,與小官吏沒有區別,這確實是矯飾做作,想藉此沽名釣譽,正象汲黯所說的那樣。況且,如果沒有汲黯的忠直,陛下怎麼能聽到這些話!」 漢武帝因此認為公孫弘謙讓,越發地尊重他。

如果你以為以上只是巧言詭辯的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公孫弘活了八十歲,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死後家無餘財,有名相之譽,司馬遷在《史記》中贊他「修行義」。一百多年後的漢平帝時代,朝廷加封功臣後代,詔書中稱讚公孫弘說:「漢興以來,股肱在位,身行儉約,輕財重義,未有若公孫弘者也……」儘管後世對公孫弘的為官風格褒貶不一,但他絕非汲黯口中「不忠」、「虛偽」的「奸臣」。巧言只能敷衍一時,唯有事實,才是最有力的辯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西漢王朝建立:七個異姓王陸續死亡到底說明了什麼?
流落異國50年,嫁給祖孫三代,70高齡返鄉,西漢奇女子解憂公主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