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朴槿惠被關押的這一年:前總統的「心死」和韓國的「救贖」

朴槿惠被關押的這一年:前總統的「心死」和韓國的「救贖」

當地時間4月6日下午2時10分,因「親信干政」事件而遭彈劾的韓國前總統朴槿惠迎來一審宣判,朴槿惠一審被判有期徒刑24年、罰款180億韓元。法院對本場判決進行了直播。

2016年底,朴槿惠密友崔順實幹政事件爆發,引發韓國政治地震。2017年3月10日,朴槿惠被彈劾下台,並於3月31日被關押受審,直至今天被一審宣判。

被關押的一年來,儘管仍然否認全部指控,「深感無助」的朴槿惠被認為逐漸開始消極應對審判。韓國媒體稱,她在拘留所看的書,也從勵志的《德川家康》變成了漫畫書,甚至讓獄警也感到「驚訝」。

如今,在成為首個在任期內被彈劾的總統之後,朴槿惠又成為韓國憲政史上首位電視直播一審宣判過程的被告人。而她「改寫韓國」的可能並不僅這些。

朴槿惠案審理工作一直在對司法「精準事實」和「推測主張」的討論中、在輿論對韓國政治現狀的反思中緩慢推進。與此同時,一年來,韓國也在如何避免公權私用、政商勾結方面展開探索,共同民主黨人文在寅去年當選韓國新任總統後,他著手推進了韓國經濟、政治、吏治的改革。以三星為代表、曾為韓國國富民強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財閥集團也在政府壓力和民眾訴求中迎來改革。

隨著朴槿惠案的一審宣判,「親信干政」事件的五名主要當事人(其他4人為崔順實、青瓦台前秘書安鍾范、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均已完成一審宣判。而由此引發的韓國社會對政治與財閥之間關係的討論,「挺朴派」與「反樸派」的爭論仍在繼續。

直播審判是給朴槿惠難堪?

韓國檢方對朴槿惠的指控共列出了21項罪名,包括涉嫌收受賄賂、濫用職權、強迫企業出資、違反選舉法和違反國家情報機構相關法規定等。

開審前,在法院徵求意見時,朴槿惠表示堅決不同意對宣判過程進行電視直播,但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因為考慮到「公共利益」,還是允許了這次史無前例的直播。

2017年,韓國大法院修改相關規定,允許對社會高度關注案件的一審和二審宣判進行電視直播。

韓國《中央日報》認為,這起直播之所以備受輿論關注,是因為它是韓國司法史上首次直播非終審的判決過程,而且會成為未來法院審判重大案件的參照。

然而,針對直播朴槿惠案一審判決過程,在韓國社會各界也有不同看法。

朴槿惠律師團明確反對直播宣判,稱其違反無罪推定的原則,不啻於「給朴槿惠烙上罪名」。曾負責為朴槿惠辯護的都泰佑律師4月3日向法院提交了「對直播判決進行部分限制的申請」,要求法院禁止對宣讀判決書和引述相關法律條款以外的宣判過程進行直播。他認為,「如果將尚存爭議的事實辯護過程及法官對此進行判斷的理由進行直播,就會造成將尚無定論的事實變成一種既定事實的錯覺」。一位被指定為朴槿惠辯護的律師也表示,「朴前總統明確表示不同意直播的意見被完全忽視,令人難以接受」。

韓國在野黨也紛紛批判法院決定直播審判是為了讓朴槿惠「難堪」,存在侵害人權之嫌。4月4日,自由韓國黨國會代表金聖泰表示,「哪怕是犯了死罪的罪人,也至少擁有受保護的人權」,「不應針對已經被逐下權力寶座的前總統落井下石,再將其變成笑柄」。

同一天,朴槿惠妹妹朴槿令接受韓媒採訪時說,「不公開檢方和律師爭辯的過程,僅僅公開宣判過程,有點可惜。」

相反,也有人主張直播審判是必要之舉。在大韓律師協會會長金炫看來,「這次直播不是為了公布最終判決,而是旨在讓國民準確了解國家對重大案件的一審判決過程」,「至於對最終判決的評價,應該由國民自己去判斷」。首爾高級法院一位法官表示,「朴前總統目前拒絕接受任何出庭審判」,「在這種情況下,不同意直播審判過程很難有說服力」。

對於韓國各界的不同看法,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郭銳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因為立場不同,看待這個問題的結論可能也不同。

「從韓國現政府來說,通過這樣一種審判,能更加直接、直觀地把整個朴槿惠案的評審過程呈現給韓國公民,他們認為公開可能就是代表公正。想做到用最大的公開來實現最好的公正。在『挺朴派』人士看來,這可能就是對前總統的人身侮辱、人身攻擊,較之朴槿惠,像崔順實等人,都沒有受到公開庭審直播的『侮辱』。」

仁荷大學法學研究生院教授李琦雨則對媒體表示,「這起案件與韓國憲政史上第一次罷免總統有關,而且案發當時,朴槿惠的身份重要、地位特殊,這些因素都必須考慮。此外,這起案件的嫌疑與當事人的私生活無關,那些主張直播審判會侵害當事人人權的看法站不住腳。」

不過,儘管韓國法院放開了直播,但態度卻很謹慎。他們不允許媒體拍攝,而是自備4台攝像機向外界播出。

2017年10月16日,韓國首爾,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在公審後戴著眼鏡離開法庭。

前總統的沉默與反抗

2017年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通過了針對時任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案。朴槿惠成為韓國歷史上首名遭彈劾罷免的總統,失去司法豁免權。同年3月31日,法院批准逮捕朴槿惠,她隨後被關押在首爾看守所。

被收監後的朴槿惠住在單人牢房裡,每餐吃1.3美元的伙食,要自己洗托盤,睡地板上的摺疊床墊。這與之前形成鮮明落差,作為韓國前總統朴正熙的女兒,從小在青瓦台長大的朴槿惠,在這裡生活的時間比任何人都要長。

「她早晨醒來,意識到再也不能做頭髮時,她會面對嚴峻的新的現實。」韓國反對派議員、前檢察官李永柱(Lee Yong-Ju)對媒體說。

韓媒報道稱,在獄中,朴槿惠健康狀況不佳。她被腰疼、腳傷、進食困難等多種疾病困擾,還曾多次被緊急送院。2017年7月,在攝像機面前,醫院將因腳傷住院的朴槿惠用被子捂住。

2017年10月13日,在朴槿惠的半年關押期限即將在三天後屆滿之時,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以朴槿惠有「銷毀證據的可能」為由,決定延長關押期限6個月。

10月16日,在被關押198天之後,朴槿惠出庭時首次吐露心聲。她說,「接受審判的這六個月,我過得很痛苦。因為一個人難以想像的背叛,我的名譽和生活都毀了。」她否認了針對自己的全部指控,強調崔順實欺騙自己主導干政。在這次陳述中,朴槿惠再次強調了自己擔任總統期間,沒有接受過任何人的不正當請託。

當時,朴槿惠還說,「對法官的信任已經沒有意義,今後的審判,就按照法官的意思辦吧。」她說,今後不知道還會面臨何種更加困難的境地,「不過我不會放棄」。

「希望那些打著法治旗號的政治報復,能在我這裡結束。」朴槿惠說,並承諾自己將承擔所有責任,請求法院對所有涉案的公職人員和企業界人士寬容以待。

韓聯社當時的報道稱,朴槿惠出席完庭審之後,罕見地戴上一副無框眼鏡,「她面色憔悴、頭髮凌亂,因為眼鏡的緣故,與平時判若兩人。」當天,由於對法院判決的不滿,朴槿惠的律師也宣布集體辭職。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報道稱,法院對關押的延期讓朴槿惠開始選擇消極應對審判。

此後至今,朴槿惠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法庭上。她要麼以健康問題為由申請缺席庭審,要麼乾脆拒絕。而韓國司法部門也沒有採取拘傳等方式強制她受審。

去年12月26日,檢方還親自上門,要對朴槿惠開展「獄中調查」,但因後者拒不配合,調查無果而終。

朴槿惠在獄中迎來了2018年。韓國法務部監獄管理部門表示,朴槿惠辯護律師集體辭職後,她就拒絕一切探視,在獄中獨自度日。

韓媒說,朴槿惠既不外出受審,也不接受除律師外的其他人探視,彷彿過起了「隱居」生活。

雖然牢房內電視、收音機和報紙一應俱全,但朴槿惠從來不去接觸,而是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讀書上。朴槿惠讀的是韓國作家金周榮的小說《客主》,以及漫畫家方雪姬的《風鬥士》。這兩本書內容有相通之處,分別講述了主人公克服逆境之後成為名商巨賈、絕世武林高手的勵志故事。

在此之前,她還讀過日本歷史小說《德川家康》以及英文版《賴斯》。在競選2007年大國家黨(現反對黨自由韓國黨的前身)總統候選人失敗後,朴槿惠也讀過一次《德川家康》。這本書也是已故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父親朴正熙生前所愛。韓媒稱,被囚禁於法院與牢房之間的朴槿惠,似乎正通過這本書尋找新的希望。

然而,根據韓媒當時報道,從韓國法務部和警方透露的消息來看,朴槿惠的狀態明顯更加疲憊。有監獄管理部門人士稱,「現在朴槿惠的心境很複雜,一方面她迫切地去力證清白,一方面又自覺罪名難洗深感無助。」

據韓國媒體說法,朴槿惠在看守所一年時間裡,除了與兩名律師見面外,拒絕見其他人,包括弟弟朴志晚和妹妹朴槿令。在允許與家人會面的春節和中秋節,朴槿惠都是獨自度過。

宣判臨近,朴槿惠在拘留所內專心看起漫畫。資料圖

在一審宣判之前,據《首爾新聞》披露,雖然命運之日迫在眉睫,朴槿惠卻不動聲色。她不僅在獄中淡定地看起漫畫書,還不時寫寫東西,讓獄警都為之驚訝。報道稱,除了每天運動之外,朴槿惠剩下的時間就是待在囚室里。

3月28日,已在拘留所內近半年閉門不出、拒絕受審的朴槿惠終於發聲。當天,她通過律師向法院遞交了一封親筆信,信中她直呼冤枉,說沒能站上法庭只是因為健康問題,並不是由於「否認司法權和抵制受審」。

在這封親筆信中,朴槿惠再次否認自身嫌疑。檢方指控她命令國家情報院「上貢」,但朴槿惠辯解沒有下過類似指令,對「上貢」的金額和用途更是毫不知情。至於違反選舉法案相關的指控,朴槿惠也予以否認。

4月2日,朴槿惠向韓國法院遞交親筆信,明確表示不希望宣判過程被電視直播。她在信中寫道,「有人發函徵求我是否同意電視直播,對此,我表示不同意。」但法院並未採納她的意見。

2017年10月7日,韓國首爾,朴槿惠支持者舉行機會,要求釋放朴槿惠。東方IC 資料圖

「秘密掌權者」弊政能否畫上句號

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對朴槿惠作出一審判決後,「親信干政」事件涉案的5名關鍵人物一審判決也全部結束。

據此前報道,青瓦台前首席秘書安鍾范在2月13日被判6年有期徒刑、罰款1億韓元。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被判2年6個月有期徒刑。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去年8月一審被判5年有期徒刑。

干政事件另一核心被告人崔順實一審被判20年有期徒刑。韓國《中央日報》稱,崔順實的量刑雖低於檢方提出的25年有期徒刑的刑量,但卻是干政事件被告人中量刑最重的一個,相較於此前各種濫用權力案件涉案人員的量刑來看,也是最重的。

對於這場全民關注的判決,《中央日報》此前曾提醒,即使對朴槿惠的審判是在被告人缺席的非正常形式下進行,判決也應當從嚴處理。審判部門需要徹底分清「準確事實」和「推測性主張」,把犯法行為和由於本人的無能導致的行為區分開,同時不能受到憎恨或擁護的輿論影響。如若不然,進步和保守勢力交織在一起的對立矛盾將會進一步加深。

《中央日報》指出,從前任國家元首沒有盡責把真相告訴國民的角度而言,這是朴槿惠在審判中或難逃其咎的理由。

「目前朴槿惠案對於檢方是高度敏感的案件,檢方會依照目前的證據,然後按照韓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去實現精準量刑。在這種情況下,受政治因素影響或以政治因素考量,去加重量刑的可能性不是很大。」郭銳分析認為,「本案不會出現明顯違背法律的瑕疵,因為這本身對文在寅政府和韓國公檢各方實際上都是極大的不利。」

《中央日報》進一步評論稱,「應該以本次干政事件的判決為契機,讓歷屆政府背後都存在『秘密掌權者』並習慣於公權私用的弊政畫上句號。」

在朴槿惠之前,韓國法院還從未將一位總統趕下台,儘管過去的8位韓國總統中有7位離職後都與腐敗問題有牽連。

《紐約時報》曾報道稱,無論法院的決定如何,朴槿惠醜聞都讓韓國大企業和政府之間經常性的合謀得到重新審視,從而重塑這個國家有缺陷的、年輕的民主。朴槿惠案所引發的公眾憤怒開始是源於崔順實等人對朴槿惠的管理層施加的影響,後來轉向對韓國政治體系的廣泛關注,比如總統權力和財閥的關係。

2017年5月,在朴槿惠被關押後不久,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在韓國第19屆總統選舉中獲勝。他的一項當選承諾就是將剷除困擾韓國數十年的政商腐敗關係。

目前,朴槿惠和其前任總統李明博相繼倒下,韓國的一些財團人士也紛紛落馬。郭銳介紹說,目前不僅是韓國的政界反腐,而且因為政商勾結的現象,商界也在進行反腐,在理清官商勾結的渠道,完善相關立法。「應該說,這對韓國政治進一步的清明化,有著直接的影響。」

執政一年多來,根據今年4月最新的民調顯示,文在寅成為韓國人最喜愛的總統。位列第二的是創造「漢江奇蹟」的朴正熙,他的女兒朴槿惠則排名倒數第一。

在郭銳看來,從短期來看,朴槿惠案已經構成了一場衝擊波不小的政治地震。「這個事件應該是對韓國公民社會的撕裂。」

一年多來,幾乎在朴槿惠案的關鍵節點,都有朴槿惠支持者示威的身影。去年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宣布贊成彈劾朴槿惠之後,「挺朴派」示威人群與警方發生肢體衝突,導致兩名示威者死亡。10月,數千名支持者在首爾各地集會要求釋放朴槿惠。今年2月27日,在檢方提起法院對朴槿惠判刑30年的當天,約三千人再次集會,有人還質疑稱「檢察官是瘋了嗎?」

郭銳認為,到目前為止,「挺朴派」一直在積極活動,甚至在朴槿惠案接近定案的情況下,反而沒有偃旗息鼓,而是進一步活躍。這中間有對朴正熙的感情,也有對朴槿惠個人命運的關注,還有對審判上可能夾雜政治因素、存在不公情況的擔憂。

郭銳還指出了本案帶來的深遠影響:朴槿惠案之後,加速了韓國憲政制度的變化。朴槿惠時期曾想推動韓國總統的連選連任,通過總統連選連任、而不是延長一屆任期的方式來延長總統任期,來確保韓國政治的連續性,保持韓國政治穩定。到了文在寅執政階段,他加大反腐力度,處理朴槿惠案同時,李明博也被正式拘禁。

同時文在寅又在推動修憲。3月26日,文在寅簽署修憲案,核心內容包括總統4年連任制和規定韓國法定首都。這是近40年來首位韓國國家元首簽署修憲案。

「未來韓國國民、立法機構、政府,都要思考韓國究竟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總統制國家,才是最符合韓國未來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郭銳指出,「現在的總統制,是在特殊時期、特殊背景下制定的,是在軍事獨裁向政治民主化轉向的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總統制。現在來看,總統制雖然使得韓國社會有了一定的快速發展,但是難以割斷政商之間的勾結和極權政府政治的影響。在未來,是否會藉助朴槿惠案、李明博案,在總統制上作出一些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建築界「諾獎」今晚揭曉,丹麥70後明星建築師呼聲最高?
青年作家錢佳楠:既喜歡又討厭上海人的「體面」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