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應如何看待創作的角度,比分析內容更重要

應如何看待創作的角度,比分析內容更重要

分析作品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因為,不同的顏色、線條、形狀、大小、主題...等,都可以代表特別的意義,如紅色象徵著熱情,也可能象徵著衝動;藍色可能代表自由,也可能表示憂鬱。

雖然在信息發達的現在,可以透過網路及書籍中取得這些基本的知識,但是卻也讓許多人有不同的疑問和疑慮,「人真的可以這麼簡單的被解釋、被分析嗎?」要怎麼進一步判斷或是確認其真假?即使是心理學領域的專家,也可能因學習不同的心理學理論,而有各自有不同的主張。

因此,客觀的分析創作的每一筆、每一畫,固然是一種作法,若回到創作過程中,吾人不得不小心使用,以免產生以遍蓋全或落入貼標籤的現象。但回到創作過程中,個體的心情如何、整個作品給人的「感覺」、「感受」如何,以及聆聽創作者對這作品的解釋,其實是更加重要的。

藉著了解但不批判的方式,我們可以將創作與個體的生活,或是與個體想深入探索的主題去做對照,去了解,如此才能達到真正的療愈,以個體為主的詮釋內容,也許某個顏色真的代表好多心情、好多的混亂,或是畫一把槍的背後,渴望的是保護自己的力量和自信...等。

透過類似「看圖書說故事」的方式,也可以澄清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想畫但不會畫、畫不像的情形(童玉娟老師自己也常如此...),也是值得一聊的方向。當然,藝術創作的方式不只是繪畫,如撕畫、剪紙、拼貼、黏土雕塑、氣球、沙畫、曼陀羅、手工藝、各式牌卡...等,也都是可以發揮創意的媒材。

藝術療育就像一場探險。希望能透過在安全的環境中去發泄情及釋放情緒,以及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去發揮創造力、想像力。同時,試著敞開心胸隨意揮灑、甚至完全的塗鴉、亂畫,然後以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猜想,甚至品味一些「沒有意義中,可能藏著的意義」,進而邁向自我統整、成長與整合之旅。閑暇之餘,不妨也拿起筆來塗鴉吧!說不定你也會藉此發現不一樣的自己喔!

導師介紹:

台灣繪畫治療知名專家 童玉娟

童玉娟老師,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從事幼兒教育二十年,專長於心理咨商輔導,繪畫治療、遊戲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曾任輔仁大學推广部、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中華兒童發展教育公益協進會講師。教學認真風趣幽默,理論與實務兼顧,深得學生喜愛與信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西海納心理 的精彩文章:

正向思維的影響力

TAG:江西海納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