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的鞋、木履與足下介子推

古代的鞋、木履與足下介子推

朱然墓出土的木履

鞋在古代有許多稱呼,如履、靴、鞋、屐等等。木履是鞋的一種,因用木料做成而稱為木履。《廣雅·釋器》說:「屐,木也。」《急就篇·釋車》云:「屐者,以木為之,而施兩齒,可以踐泥。」

198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了三國名將朱然墓,墓室雖然早年被盜,還是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的文物,其中有一雙漆木履的出土,是我國發現最早的木履實物。這件木履的出土印證了《後漢書·五行志》:「婦女出嫁時必須穿木屐,屐上施以彩畫,並以五彩絲帶系之。」的記載。而最早的木履是在1986年寧波的河姆渡文化慈湖遺址出土的木履;這件木履形狀呈前寬後窄,圓頭方跟,在木履上面還有六個孔,還有一隻木履為五個孔,即前面有一個孔,中部和後部各有兩個孔。這是迄今我國發現最早的木履實物。

履在足下,足下在古代,下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為敬語,足下:意為「您」,以示尊重。

足下之稱為敬語其發源很早,與介子推此人有關係,介子推事迹最早始見於《莊子》,其中記載說「介子推抱木燔死」。而在劉敬叔《異苑》卷十記載:說的是在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為了給自己的兒子爭位,設計迫害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避免迫害,帶著家臣出走到介山(今山西綿山)。在此避難的時日,有一次重耳忍受不了飢餓暈了過去,家臣之一的介子推看到了,就割股煮肉讓重耳吃,這讓重耳很感動。後來重耳即位晉文公,很多人去討賞受封,而介子推不願意接收封賞,便帶著老母親隱居到錦山中,晉文公進山與他相見,介子推避而不見,迫使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沒有想到的是介子推竟然抱樹而死,晉文公十分的痛心,就用這棵樹榦做成木履穿在腳上,邊走邊喊「悲乎,足下!」這也就是足下之稱的來歷。

據傳說,介子推在死之前還寫了一首詩給晉文公,詩是這樣說的: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第二年,晉文公在介子推死的周年祭又一次登上了綿山,看到介子推墳前的那棵柳樹又出現了新綠,感覺像是介子推又復活一樣,於是就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禁忌煙火,只吃寒食,以祭祀介子推。後來就慢慢演變為清明節了。

顧炎武在《日知錄》輯錄歷史上關於寒食節的說法。

其中輯古人說法:「介子推抱木而燒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發火。」將寒食節的來源定於晉文公的命令。此節日還與魏武帝曹操有關係,他認為北方寒冷,不宜過寒食節,「老少贏弱,將有不堪之患。」曾將寒食節禁止。規定律條「若犯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後趙時期,石勒定都襄國(址今河北邢台)),北方還經常下冰雹。「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雞子,平地三尺,洿下丈余,行人、禽獸死者萬數……樹木摧折,禾稼蕩然。」詭異的是,冰雹災害恰恰開始於介子推隱居的介山。石勒召集大臣商議。有大臣說:介子推在民間被尊為介神。歷代尊為帝鄉之神,並在寒食節禁煙火紀念。而自魏武帝廢除寒食節,群神自然有怨恨,上帝又怎能不為所動呢?」認為冰雹與曹操的禁令有關係。還有大臣認為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是因為「藏冰失道」冰庫選錯了地址。說介子推是古之聖賢,有仁人之心,如何會因此降災於民眾啊?

經過合議後,石勒吸收大家的說法,先是恢復了寒食節,再將冰庫遷於他地。

無論如何說,寒食節是中華傳統節日,是一個祭祀先人的節日,是一崇尚賢者的節日,也是一個際會天時傳統,崇敬自然的節日,還是一倡導政治清明的節日。有著很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對於今天也有著很深的教育意義,值得我們一代代人繼承。

中國傳統民俗清明節

山西綿山介子推墓

(註:圖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滴齋書房 的精彩文章:

一條石板路 千年磁器口
邢台發現八仙之一曹國舅修行寺院

TAG:點滴齋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