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燒豬祭祖,吃「清明菜」……高明清明習俗你知道多少?

燒豬祭祖,吃「清明菜」……高明清明習俗你知道多少?

原標題:燒豬祭祖紅皮赤壯 吃「清明菜」趨吉避災高明清明習俗寓意深刻

蕎菜。(資料圖片)

清明無客不思家。清明節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歷史,在中國傳統中已鐫刻下深深的印記。在高明,清明時節亦有金豬祭祖、吃清明菜嘗甘蔗等習俗。昨日,記者與幾位老高明人一起,聽聽有關清明的那些故事。

行正清拜先祖

春風已解千層雪,後輩難忘先烈恩。清明節是追緬先人、祭祀先祖的重要傳統節日,高明有著正清當日「行清」的習俗。

明城鎮周田村退休老師謝浩基說,「行清」是同宗同族的人約定同一天掃墓之意。按照舊習俗,後輩要事先準備酒食果品和紙錢,例如燒豬、松糕等。掃墓之時,後輩需要整理山頭雜草,為墳墓培上新土,把祭品放在墓前,並按照長幼次序行跪拜之禮,或行雙手合十行鞠躬禮,以此表示對先祖的追憶之意。「祭拜結束之後,將燃燒一串長鞭炮,紅紙漫天飛舞,寓意家族興旺、福蔭後人。」謝浩基說。

高明講究傳統,孝順不忘本,每一個「行清」的細節均講究到位。亦有習慣同宗同族在祭拜前,需折幾支新枝插在墳上,討個吉利之意。也有宗族買上一隻燒豬,在祭奠之後,由宗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操刀,按照男丁數目分豬頭豬肉,名曰「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寓意紅皮赤壯、豬肥屋。

此外,在掃墓時,有部分人也會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再把蛋殼放在墳上,象徵「脫殼」、生命更新,希望祖先們保佑子孫都出人頭地。

吃「清明菜」趨吉避災

清明祭祀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儀式,還要吃上一頓「清明菜」感念先祖,趨吉避災。

老高明人波叔說,我們把蘿蔔絲、蕎菜、燒豬肉等食材一起煮熟吃,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蕎菜是高明人清明節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時令蔬菜,因與「轎」同音,寓意先人坐轎歸去,免受乍暖還寒之苦。

另一方面,有不少高明人還有清明吃甘蔗習俗。粵語中,甘「蔗」與「借」同音,有藉助祖先德蔭,開枝散葉之意。此時,大人們會叮囑小孩,吃甘蔗要從頭吃到末處,不能沒吃完舊扔掉,如此一來,做事情才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來源丨佛山日報

文丨記者何惠健 實習生陳夏欣

編輯丨俞嘉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山在線 的精彩文章:

又到「315」!今年將「重拳」治理在線旅遊「套路」

TAG:佛山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