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上游深閱讀丨詩書名當世 教化澤千秋 彭水民眾清明祭拜黃庭堅

上游深閱讀丨詩書名當世 教化澤千秋 彭水民眾清明祭拜黃庭堅

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大福展示載有黃庭堅內容的一本黃氏家譜。

昨日上午,雨後初晴,50多位重慶文保志願者、當地村民以及其他社會代表,齊聚彭水縣郁山鎮玉屏山羅漢坡,隆重舉行清明祭拜先賢黃庭堅公益活動。

開欄語

北宋詩書大家黃庭堅曾因貶謫居彭水三年,教化民眾,開尚學風氣之先。

為此彭水民眾在其身後建「衣冠冢」,懷念「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自古以來,重慶就是山清水秀的美麗之地。幾千年來,巴渝大地上不但有大量英雄豪傑湧現,更有大量歷史文化名人駐足停留。在2000多年的漫長時空中,他們中許多人在大山大水的巴渝大地上,留下大量珍貴的文學著作和詩詞歌賦,更留下了眾多文化遺迹和動人的傳說故事。

從今天開始,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將陸續推出「歷史文化名人在重慶」系列報道,希望通過走訪文化遺迹,講述文化故事,從而展現歷史時空中,眾多歷史文化名人在巴渝大地的精彩生活片段。

「全體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昨日上午,雨後初晴,50多位重慶文保志願者、當地村民以及其他社會代表,齊聚彭水縣郁山鎮玉屏山羅漢坡,隆重舉行清明祭拜先賢公益活動。

在眾人面前,擺滿了明黃色的菊花和燃燒的紅燭,一塊灰色的墓碑上寫著「宋史官黃文節公之墓」。旁邊,一塊小碑石上寫明:「黃庭堅衣冠冢」。

牽頭舉行祭拜儀式的彭水縣作協副主席高仲說,作為北宋年間著名的史官、詩人和書法家,黃庭堅因仕途不順,曾來到彭水郁山生活三年,他在此不僅留下大量的書法和詩詞作品,更留下多處文化遺迹,並延續至今。重慶文保志願者蘇兵說,文保志願者希望通過每年清明的祭拜,讓世人記住黃庭堅對彭水文化的巨大貢獻。

修史被貶

黃庭堅彭水留千古名句

彭水古時因鹽而興,富甲一方。彭水因此在歷朝歷代成為渝、黔、湘、鄂接合部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央政權對西南邊陲中部約30萬平方公里地區少數民族實行統治的大本營,一直延續到南宋末年。

因地處當朝邊境,少數民族聚集之地又物阜民豐的彭水,也頻頻成為朝廷流放犯事王公重臣之地。唐太子李承乾、唐朝開國宰輔長孫無忌等,均曾因被流放而與彭水結緣。

唐後,彭水迎來了因「修實錄不實」而被流放的黃庭堅。黃庭堅(公元1045—1105年),江西修水人,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北宋史官,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1095年正月,49歲的黃庭堅被貶謫為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遣黔州(今重慶彭水)安置。據《彭水縣誌》記載,當年黃庭堅初到彭水,被貶之後俸祿極少,寓居在開元寺怡思堂,生活一度陷入困苦。

見此,開元寺主持聖與和尚給了他兩塊空地,還幫助他向農戶募得兩個園圃,開園種菜,讓他得以自給自足。黃庭堅感懷在心,隨後他在《竹枝詞》中寫下了「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的千古名句。

在彭水縣郁山鎮上,重慶晨報記者看到,今天的開元寺只余斷壁殘垣。

自稱涪翁

他與當地民眾親如一家

雖然遭遇貶謫心情鬱悶,黃庭堅卻隨遇而安,在開元寺旁烏江之濱建摩圍閣,廣培竹子,與妻兒同住,還添了小兒子「小牛」。

他「買地畦菜,開軒藝竹,水濱林下」,不僅將大兒子入籍黔州,還準備讓小兒子長大後在黔州應舉為鄉人。自此,他自稱為「涪翁」「摩圍閣老人」。

寓居彭水時,黃庭堅「閑居不欲與公家相關」,卻與當地和尚、居民一起鑿井而飲,親如家人。他對當時黔州的物產頗為熟知,在給親朋的書信中記述的就有30餘種之多。他對茶葉「都濡」「月兔」和水果「余甘」讚賞有加,作《苦竹賦》及《跋》,對外介紹黔州特產。

授課講學

他在彭水播種文化教育

黃庭堅鍾愛彭水的惠酒、蘆酒,稱讚「惠酒殊佳」。他甚至親自製作研膏茶。

他與人一道在烏江南渡沱東岸修建綠陰軒,題寫軒名,供文人臨江吟詩作對、市民歇息聚會。

如今,在彭水縣委辦公樓旁邊,「綠陰軒」已在舊址復建。

高仲介紹,「黃庭堅作為當時朝廷的高級官員,到彭水之後,通過講學,啟蒙了彭水地方文化,成了當地教育的啟蒙者和播種人。」在黃庭堅所書的《答李林書》中曾記述,但凡有門生執經來諮詢,黃庭堅便又「尚習未改」,講學不倦。

彭水縣郁山鎮人大副主席寧環兵說,彭水郁山鎮的萬卷堂,便是黃庭堅昔日授課之所,讓尚且荒蠻的黔州進入了世人的視野。萬卷堂後改名丹泉書院,秉其遺風,治學嚴謹,人才輩出,成為彭水縣三大書院之一。受益於黃庭堅的啟蒙和講學,彭水的教育後來發生飛躍。《彭水縣誌》記載,黃庭堅離開60年後,黔州出了第一個進士,南宋時期又先後有4人中進士。

隨著時代變遷,後來丹泉書院毀掉,但精神仍在。彭水農旅商會會長楊小峰介紹,為繼承和發揚黃庭堅的文脈,2014年,由農旅商會牽頭,在郁山鎮重新成立了丹泉書院,吸引了40多位書畫愛好者加入,每年進行詩書畫創作。

謫居三年,黃庭堅寫下了《木蘭花令》《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等40餘首詩詞名篇,涉及當時黔州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風土人情、文學藝術、生態環境、宗教文化等內容。

作為書法大家,黃庭堅在彭水的創作更臻化境,在《跋自作「草」後》中,他說:「余寓居開元寺怡思堂,坐見江山,每於此中作草,似得神助」。

據說著名的《砥柱銘》書法作品就是在怡思堂完成的,如今留下洗墨池遺迹,以供後人瞻仰。2012年,黃庭堅在郁山創作的《砥柱銘》書法真跡,在北京拍賣出4.369億的天價。而郁山苗家刺繡巧婦吳傳容,用一年多時間,按原作一比一的比例綉出18米長卷《砥柱銘》的刺繡作品,將黃庭堅的這幅書法作品重新展現出來。

廣西去世

民眾念其恩澤建衣冠冢

公元1105年,黃庭堅在廣西逝世,訃聞傳到黔州,縣城和郁山黎民無不悲痛,搜尋他在彭水時的舊衣物數件,用棺木收斂,在中井河北岸玉屏山麓建衣冠冢。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月,郁山巡檢許承之以磚封舊冢,重立石碑名「宋史官黃文節公之墓」。

1983年3月,彭水自治縣人民政府將衣冠冢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黃氏宗親會會長黃大福拿出一本黃氏家譜,上面可見在彭水的黃氏家族來自江西吉安,在洪武二年入川,落戶於彭水縣大坪龍鳳村,其中第84代祖先就是黃庭堅。黃大福介紹,目前在彭水的黃氏族人已超10萬人。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范永松 攝影 李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庭堅 的精彩文章:

黃庭堅寫春天最好的一首詞,情感真摯,開篇直接提問春歸何處
86期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黃庭堅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