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左寶貴:他的哪些事迹至今被人們傳頌?

左寶貴:他的哪些事迹至今被人們傳頌?

左寶貴,字冠廷,山東費縣人。咸豐初年(1851),隸屬於江南軍。在一次作戰中,曾令其部隊當前陣,與敵人接觸後,部隊的掌旗兵被炮彈打死,寶貴便挺身而出,手執大旗,沖入敵陣,取得了作戰的勝利,他便由此而出名。

在擒獲苗沛霖、攻克金陵等作戰中,多次建立戰功。後來又以游擊的身份,隨僧格林沁鎮壓捻軍,因多次立功而升至副將。光緒初年(1875),尚書崇實巡視奉天、吉林,他請求隨同前往。到達目的地後,他斬殺高希珍於土門,誅滅宋三好於石砬子。

關外東北廟溝、金宮四等地,有人結黨起事,被他捕捉,並全部予以平定,朝廷賜他鏗色巴圖魯稱號,又晉陞他為記名提督。光緒十五年(189),授廣東高州鎮總兵,仍然駐守奉天,鎮壓了朝陽地區的反洋教起義,得賞黃馬褂、雙眼花翎,駐守瀋陽。光緒二十年(1894),日本侵略朝鮮。

清政府議定決戰,衛汝貴、馬玉崑、豐紳阿等將領各率領一支人馬,前往抵抗,左寶貴也從奉天率領其部趕來會師,稱為四大軍。考慮到海道已經不通,所以繞道從遼東出發,渡過鴨綠江,進入平壤。當時,葉志超曾經謊報軍情,說清軍打了勝仗,李鴻章信以為真,便奏報清廷,命葉志超統率各軍。

於是衛汝貴、馬玉崑駐軍平壤南門外大同江,志超部將江自康率部駐平壤北門外小山,左寶貴奉命守衛平壤城,清軍駐營還沒有定,日軍已經突然來攻,寶貴與豐紳阿立即還擊。日軍退駐龍岡,並分路進攻,又被清軍擊退。志超便集結全軍固守平壤。量水三,關面張當時左寶貴守玄武門,日軍大隊人馬到達平壤城外。

志超想突圍北歸,寶貴不從,並派兵監視志超,不讓他逃跑。寶貴因襲過去在瀋陽作戰的陳舊方法,比較輕敵。偵察兵向他報告日軍已在各山嶺上設置炮兵陣地時,他仍若無其事。日軍開始圍攻平壤後,他登城指揮,被炮彈擊中,雖然倒在地上,但尚能言語,跌到城下時,便氣絕陣亡。

他的部將曾經帶著他的遺體打開城門撤退,但是遇到日軍截擊,只得棄屍而逃,於是清軍各部都潰散逃竄。左寶貴的事迹被清政府知道後,追贈他為太子少保,謚號「忠壯」,授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由他的兒子左國楫世襲此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烘乾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烘乾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