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衛生日,「中風預防」能夠做些什麼?

世界衛生日,「中風預防」能夠做些什麼?

2018年4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衛生日,今年的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全民健康覆蓋: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口號是「人人享有衛生保健」。今年,也是國家腦卒中防治工程啟動第10個年頭。

2018年期間,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是:鼓舞、激勵和引導各利益攸關方承諾推動全民健康覆蓋。鼓舞:強調政策制定者有大幅改善衛生狀況的權力,向其說明這是一項令人振奮的巨大挑戰,並促請他們參與變革。激勵:通過分享一些國家推進全民健康覆蓋的實例,鼓勵其他國家向此方向邁進。引導:提供開展有序政策對話的工具,指導如何在國內推進全民健康覆蓋或支持其他國家開展這方面努力(如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減少直接付款等)。

看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目標,作為一名醫者,感覺我們的「中風預防門診」新媒體公益科普就是一個「推進全民健康覆蓋」的小例子,而且我國廣大民眾還特別需要。這也可以回答很多人對我們的疑問:你們「中風預防」到底可以走多久?

一、現實需求性

隨著我國經濟和醫療技術飛速發展,死亡率和生育率下降雖然反映了社會進步,但也造成人口快速老齡化。2013 年中國有60 歲以上人口2.02 億,在總人口中佔比15%(中國國家統計局2014)。預計2030 年這一數字會翻一番,到2050 年老年人口佔比會超過1/3(聯合國2015,2013)。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虹口區的老齡化程度已經超過1/3!

在醫療衛生領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最主要的健康威脅,在每年1030 萬死亡病例中佔比超過80%。吸煙、久坐不動等生活方式、飲酒等高風險行為,以及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給中國居民的健康帶來日益嚴重的危害。

在我國,僅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就佔到總死亡的2/3 (WHO 2014)。其中,中風近十年來始終是我國國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中風、缺血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炎、肺癌已經成為我國國民過早死亡的四大原因,糖尿病、肌肉骨骼障礙和抑鬱症成為失能的主要原因(IHME 2010,Yang 等 2013)。預計這種慢病流行率還會繼續上升。

這些情況,將對我國社會經濟政策產生深遠影響,也對衛生體系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確保人民更加健康長壽。此時,「中風預防和救治」將成為這是時代的重要主題之一。

(這樣健康和諧的場景,是多麼令人嚮往和期待)

二、我們做了些什麼?

在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的「中風預防門診」服務單元,我們的設計源自國外的一些成功的公共醫療服務實踐,恰好藉助了微信這個新媒體工具,初步實現了支持、促進大人群的健康自我管理。我的做法主要在兩大方面:

1、持續開展公益公眾教育,鼓勵健康促進及預防保健行為。及時提供符合大眾需求、可靠且便於理解的高質量健康科普信息,這是支持患者自我保健、醫患共同決策、慢病自我管理及健康促進策略不可或缺的內容。我們採用了以下三種方式:

①微信推送高質量的健康宣傳材料,通過我們醫師團隊向個人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健康信息,並且在門診或病房的時候,臨床醫護人員進行再次強化。通過這樣的途徑,我們免費向廣大民眾提供相關的健康信息、社會支持、決策支持及行為改變支持。這也成為了體現公立醫院公益性的重要體現之一。

在區域衛生行政的重視和支持下,構建「虹口區腦卒中防治網路」,針對區域內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師進行中風預防和救治方面的持續培訓,開展「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項目」,協同開展傳統性健康科普工作,如發放宣傳折頁、製作宣傳展板、拍攝宣傳視頻、舉辦健康巡講和義診等宣傳活動。

③與主流媒體合作,如《生命時報》-人民網、《健康時報》、《中國勞動保障報》、《上海大眾衛生報》、搜狐網等,多途徑開展針對中風的健康教育宣傳,旨在以「預防卒中」為目標,促使公眾重視並管理好相關的危險因素。

2.醫防融合,培訓醫務人員,支持並提升中風風險人群的自我管理。我們一直努力在改變綜合性醫院醫生「重治療、輕預防」的陳舊性理念,我們還努力改變一些醫生既往片面的觀點,如認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就是提高患者對他們提出的任何建議的依從性。

社會各界對於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中風預防門診」的肯定與支持,背後是有深層次原因的,如果不能切切實實為廣大民眾解決現實的健康問題,是絕對得不到這些普遍的肯定。

我們醫師團隊一直努力在提高患者及家屬做出知情決策的能力,這主要包括了5方面的內容:

①定期評估,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知識、行為和信心;

②依據科學證據和當前掌握的信息為患者提供合理化建議;

③針對治療目標和治療方案與患者達成共識,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

④幫助患者和家屬克服當前所面臨的障礙;

⑤安排有用的其他服務。

此外,我們也積極向更多的醫務工作者提供宣傳與培訓,使他們面對「中風高風險人群」至少能夠提供以下6項具體服務,這也是醫生獲得好口碑的重要途徑:

①幫助患者了解其所患疾病,各種可選的治療或管理方案;

②教育患者如何開展有效的自我管理,如定期的隨訪評估、按時服藥等;

③培訓患者掌握必要的技能,如糖尿病患者如何測血糖,高血壓患者如何正確測量血壓等;

④為必要的行為改變提供建議,如科學運動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

⑤質疑不利於患者健康的理念,包括對病因的錯誤認識,抵制「坊間傳言」;

⑥就情緒管理為患者提供建議,如何應對疾病對他們生活的影響及對其情緒的影響,如焦慮和抑鬱。

三、未來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到來,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治病救人的職責,已經不能再把自己僅僅局限在臨床,我們需要將「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深度融合,理性看待前期走出去的成功一小步,我們深信:在「健康中國戰略」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為導向的大環境下,當廣大民眾深切體會到腦中風「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高死亡率、高經濟負擔」的切膚之痛,綜合性醫療機構在治療背景下的「中風預防」將會迎來更燦爛的明天。

您的信賴,我們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風 的精彩文章:

中風治療不及時,這些後遺症早已「看上」你,可惜還後知後覺
「春困」?——莫名嗜睡謹防中風!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