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儒家信仰的最高神上帝

儒家信仰的最高神上帝

儒家都尊孔子為祖,為儒家創始人,如今很多人都以為孔子不信神,不信上帝,他們的依據如下幾段經文:

《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樊遲問孔子什麼是智,孔子說:「致力於人事,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就可以說是智了。」)

《論語》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怪力亂神」是指民間傳說有各種神通力的亂七八糟的邪神,而不是指主宰神上帝,孔子勸告人們不要事奉那些邪神,要遠離他們。《禮記》解釋:「人死,曰鬼。」儒家認為人死後為鬼,所以也不要侍奉鬼。孔子認為事奉人比事奉鬼更重要。

孔子編輯的《詩經》云:「上帝臨汝,無貳爾心。」(上帝降臨,你們不要有二心),所以事奉上帝不要有二心,只要事奉一個神即上帝就可以了。這與《聖經》最大的誡命即《申命記》6:5「你要盡心、盡性、儘力愛耶和華你的 神」是完全一致的。

《馬太福音》6:24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

《論語?述而第七》: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可見孔子是有病的時候向神禱告,所以孔子信神拜神,而且還向神做禱告。

《論語.八佾》:「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這就是說人如果違背上帝律法而犯罪了,就是禱告祈福消災也是沒有用的,上帝不會庇護有罪的壞人。

《論語》中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

孔子信奉的天就是昊天上帝,其實昊天上帝就是盤古如來,就是耶和華上帝。孔子不信邪神,不拜鬼,但信上帝。

孔子編輯的《詩經》中44次提到上帝。內容如:

詩云:「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既然有上帝的命令,殷商的子孫過億,都要臣服於周。)

《詩經· 大雅· 文王》 :「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這位文王小心翼翼,恭敬而努力地侍奉上帝,懷有很對上帝賜予的福。其德行光明又磊落,因此承受王位管理國家。)

《詩經?閟宮》:「上帝是依,無災無害。」

(依靠上帝就沒有災害)

《詩經》:「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上帝偉大而又輝煌,洞察人間慧目明亮。監察觀照天地四方,發現民間疾苦災殃。就是殷商這個國家,它的政令不符民望。想到天下四方之國,於是認真研究思量。上帝經過一番考察,憎惡殷商統治狀況。懷著寵愛向西張望,就把岐山賜予周王。)

可見古代君權是由上帝所授予的,上帝讓誰當王誰就是王,只有專心一意事奉上帝,從上帝那裡獲得足夠的福德之人才能當王,只要真心依靠上帝就沒有任何災害。可見,上帝就是中國儒家的最高神。

孔子註解的《周易》也提到「上帝」,內容如下:

《象》曰: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象》上說:先王以音樂來崇尚德,虔誠向上帝呈報,以祖先之靈位配祭。)

《彖》曰: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

(《彖》上說:聖人「亨」祭來事奉上帝,以「大亨」祭來供養聖賢。)

在馬王堆出土的《易傳?要》中,夫子自道:「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也。」

(史巫即祝史和巫覡。古代司祭祀、事鬼神的人。)

這裡說明孔夫子的最終目的也還是要祭祀神。

在儒家五經之《尚書》中有大量關於上帝的記載。

《尚書?舜典》:「肆類於上帝。」

(祭祀上帝)

《尚書?益稷》:「惟動丕應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行為目標應與上帝的旨意一致,才不至於受到老天懲罰。)

《尚書?湯誓》:「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夏氏有罪,我畏懼上帝的命令,不敢不去征伐他)

《尚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

(上帝降福於人民。)

《尚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上帝降禍福並非固定不變,行善則降福,行不善則降禍。)

《尚書?太甲》:「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

(先王勉勵戒慎修德,與道相合,順從上帝。)

《尚書?泰誓下》:「上帝弗順,祝降時喪。」

(不順從上帝,就降下喪亡的懲。)

《尚書?康誥》:「惟時怙冒,聞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民。」

(文王的功德被上帝聽到了,上帝很高興,就降大命給文王。讓他滅亡殷商紂王,接受上帝的大命為王統治殷國殷民。)

在儒家《禮》中有關於天子祭祀上帝的嚴格禮儀制度,但在春秋張國時期被各諸侯國所遺棄,當時孔子跟道家的老子學《禮》就是想要恢復《禮》。

《周禮》:「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燎祀司中、司命、觀師、雨師」

《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山祭天也。」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

「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大宗伯即大祭司,禋祀為古代祭天的一種禮儀。先燔柴升煙,再加牲體或玉帛於柴上焚燒,就是猶太人的燔祭。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

「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帥執事而卜日,宿□滌濯,蒞玉鬯,省牲鑊,奉玉齍,詔大號,治其大禮,詔相王之大禮。」

凡祭祀大天神,大人鬼,大地神,[事先]率領有關官吏占卜祭祀的日期,[祭前三日]重申對百官的告誡,[祭祀的前夕]視察祭器是否洗滌乾淨,臨視(行裸禮用的]圭瓚,察看煮牲體用的鑊,奉上[盛黍稷用的]玉敦,告訴[大祝祭祀對象的]大名號[以便作祝禱辭],預習王所當行的祭祀禮儀(有嚴格的祭祀禮儀),[到祭禮時]教王並協助王行禮。

《周禮·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

「國有大故,則旅上帝及四望。五大封,則先告后土,乃頒祀於邦國、都家、鄉邑。」

國家有凶災,就旅祭上帝和望祀四方名山大川。王大封諸侯,就先告祭后土。然後向各諸侯國、各采邑、各鄉遂和公邑頒布[所當遵循的]祀典。

《尚書》記:「帝堯命令義和,敬順上天。」

(堯帝命令義和要恭敬孝順昊天上帝)

《詩經·商頌·玄鳥》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上天命神鳥九天玄女,下凡生商祖契)

《尚書?盤庚下》:「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

(祭祀上帝就將恢復我高祖成湯的大業,把我們的國家治理好)

堯帝大約在4300年前在位為帝,這比亞伯拉罕見到上帝要早約二百年,比以色列建國就更早了。由上可見,上帝並非從猶太人那裡傳到中國來的,而是從中國傳到猶太人那裡去的。猶太人所祭祀的上帝就是中國自古就祭祀的昊天上帝。黃帝和堯帝其實都是上帝下凡為人王。

儒家信仰的最高神上帝

昊天上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大秘密 的精彩文章:

舜帝在藍山縣祭祀天地
如來佛是神和龍嗎?

TAG:中華大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