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孫權麾下最剛猛的硬漢,不幸戰死沙場,留下一句曠世名言!

他是孫權麾下最剛猛的硬漢,不幸戰死沙場,留下一句曠世名言!

(說歷史的女人——第120期)

三國名將輩出,但以蜀國為多,魏國次之,而東吳最弱。當然造成這個結果或錯覺,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拜《三國演義》所賜。但是東吳名將真的很弱嗎?未必,東吳名將不但不弱,而且多文武兼備之才,比如周瑜、甘寧等人,但是在小夥伴心目中堪稱東吳最剛猛硬漢的當世良將卻是此人。

此人就是太史慈。太史慈是何許人?太史慈,字子義,生於公元166年,即東漢延熹九年,再過一年,漢桓帝就要死了。我們都常說自古好漢出山東,太史慈就是山東黃縣人。此人有三樣本領,第一槍法很厲害,第二戟法也極其出眾,第三箭法更是超一流。除此之外,太史慈在年少的時候還十分勤學,所以他不單純是一員武將,而是一員文武兼備之將才。

太史慈的長相也頗具特點,我們都知道三國中有一副漂亮鬍子的是關羽,被諸葛亮贊為美髯公,但是這位太史慈堪稱東吳的關羽,他也有一副長長的鬍子,而且其風采不輸關羽。

太史慈的一生主要有三個亮點:第一亮點是北海救孔融。話說黃巾軍的一個統帥管亥帶領大軍圍攻北海,孔融帶領大軍列陣迎敵,管亥拍馬來殺孔融,孔融的一個部將叫宗寶,出戰迎敵,但沒有幾個回合便被斬殺,孔融兵大敗,退守城池。管亥領兵攻城,非常急切,孔融很害怕,他就想派遣人出去搬救兵,但是手下的將領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敢出去,因為賊兵勢大,出去無異於送死。

恰在孔融苦難不堪的時候,有一人挺槍殺來,此人正是太史慈,太史慈衝破黃巾軍,來到城中拜見孔融。當然太史慈來救孔融並非無緣無故,因為太史慈避難遼東期間,他的母親留在北海,這期間孔融經常派人給送點米面油之類的東西去慰問,因此太史慈的母親認為這是欠孔融的恩情,特讓太史慈去報答,所以太史慈才出現在此地。

那麼太史慈能夠救孔融之危機嗎?絕對能,因為太史慈不但勇武,而且多智。當時孔融希望能夠搬到劉備的救兵,但是需要一個使者,太史慈欣然接受。可是黃巾軍緊緊圍困城池,想衝出去並非易事。於是太史慈就在早上出城,來到城壕邊上,練習射箭,黃巾軍以為太史慈要出逃,紛紛警戒防備。但是太史慈練完了射箭,就回到了城中。他這樣連續幹了好幾天,黃巾軍以為太史慈就是練習騎射而已,他以後出來,不再防備。但最後一天,太史慈卻藉機忽然騎馬衝過黃巾軍的隊伍,殺奔出去,等黃巾軍意識到的時候,太史慈已經跑遠。結果太史慈請來了劉備的援軍,解除了孔融的北海之困。

第二亮點是太史慈酣戰小霸王。如果說北海救孔融更多彰顯了太史慈的智慧,那麼在和孫策的大戰中則彰顯的是他的武力。當時太史慈效力於揚州刺史劉繇。劉繇這個人在史書上也算是一個好漢,他早年表現也很不俗,在他19歲的時候,一個堂叔被土匪劫持,成了人質,劉繇為了搭救這位堂叔,就組織了十幾個兄弟進入土匪窩做卧底,然後找到機會殺掉土匪頭子救出了堂叔。後來劉繇受到朝廷重用做了官,因為官清廉,官聲很好。

但是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自孫策渡江創業以來,他的願望是要吞併江東,所以劉繇的地盤也無可避免成為孫策覬覦的對象,最終雙方發生征戰。在公元195年左右,有人勸劉繇重用太史慈,但是劉繇並沒有重用,在此處有一個疑問點:那就是劉繇如果重用太史慈,可能孫策的稱霸江東之路或許會增加難度。不過很可惜,劉繇並未重要,所以太史慈只是一個負責軍情偵察的普通將領。

一日,孫策帶領黃蓋等十三名猛將偵查敵營,太史慈認為是活捉孫策的良機,但是沒人敢前往,只有一個小兵跟隨。於是就發生了太史慈和孫策大戰的結果。兩人一開始挺槍大戰50回合,不分勝負,於是太史慈乃詐敗引孫策來到山背後,兩人接著大戰,又戰50回合還是難分輸贏。接著出現了一轉折:即孫策的槍被太史慈閃過並夾住,而太史慈接著刺過去的槍也被孫策閃過和夾住,兩人都滾下馬背,開始了地面肉搏戰。

但這個肉搏戰看起來有點像兩隻猛虎撕咬,《三國演義》中說兩人互相把戰袍都扯碎了。接著孫策抓走了太史慈背後插的短戟,而太史慈也與此同時奪走了孫策的頭盔。有小夥伴曾根據孫策和太史慈所取之物的不同和重要性,認為太史慈武力略高於孫策。但終因兩人沒有決戰到最後,結局不得而知。如同關羽和黃忠大戰一百多回合戰平的結果差不多。但這一戰卻奠定了太史慈的武力地位。

第三亮點是太史慈不幸戰死,卻留下曠世豪言。太史慈後來投降孫策,兩人英雄相惜,成為一段三國佳話。孫策死後,太史慈又成為孫權麾下最猛的戰將,在合肥之戰,張遼準備活捉孫權,太史慈迎戰,大戰七八十回合,沒分勝敗,這個成績也很不錯。不過因樂進襲殺孫權,李典射死宋謙,導致太史慈急忙回陣,所以他與張遼之戰的結果也成了一個懸念。

太史慈的結局非常令人遺憾,通過太史慈多次表現,他雖然屬於一個比較有腦子的猛將,但是卻被張遼比遜色了一點。因為接著太史慈給孫權獻了一計,安排人混入合肥新城,然後點火為號,讓城中發生混亂,以實現裡應外合。孫權求勝心切,就同意了。但是結果很遺憾,太史慈安排的那個人倒是真的在城中點了火,引起了一些騷亂,但卻被張遼很快就平息了,而且張遼還乾脆將計就計,安排士兵點火為號,還大叫「反了」,並且吵吵嚷嚷打開了城門,城外伏兵太史慈以為城中得手,遂引軍殺來,然等他的卻是如雨的箭。太史慈身中多箭,身受重傷,回營不治而故。

太史慈在臨終之前悲憤地說:「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雖不幸戰死沙場,結束了生命,但他這句話卻振聾發聵,流傳千年,成為無數人傑的座右銘,激勵他們去奮鬥和建功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孫策託孤於孫權,自己的後代待遇如何?
天下所有的奇珍異寶都比不上,這三絕被吳國獨有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