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大師胡適、林語堂、蔡元培教你《怎樣讀書》

民國大師胡適、林語堂、蔡元培教你《怎樣讀書》

《怎樣讀書》,這本書於1935年6月出版於一心書店,1936年再版,後未見新版,一直到12年三聯書店出版了該書。

和它的緣分始於2月份的廣州購書中心,當時一直在考慮如何系統的讀書和學習,改變一下懶散的工作和生活習慣。而同時也想知道為什麼民國時代出了那麼多大家,在當時社會變革動蕩的時代,卻湧現出了很多大翻譯家文學家等等。

當時在購書中心隨意的翻看著胡適和林語堂的著作,這時候有一本粉紅色的封面上只有《怎樣讀書》四個大字以及胡適等三個小字的小開本的書吸引了我,可是書本已經被吸塑封住了,於是好奇的我趕緊買單暗暗欣喜的等待著答案。

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書中是民國的大家們用書信或者演講的方式跟青年學生們分享他們的學習方法的。雖然作者年代久遠,也有很大的部分也保留了一定的民國表達方式,但學習的方法終究是古為今用的。

最近在聽的「費曼學習法」中的很大一部分也都被先生們提到了。如果說,讀完書後書中的觀點一定要做評論的話,這本書就根本沒有辦法做到。

書中都是老先生們苦口婆心的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勸青年們多讀書,如何主動讀書,如何通過讀書來做人;甚至於回憶自己凄苦的童年生活,讓有學可上的學生們珍惜大好時光。王雲五從來沒有上過學,在工作中勤讀書,發明了四腳號碼,看到很多大師家境不好無法上學,居然通過自修的方法學外語成為翻譯家,豐子愷通過自學學習繪畫,成為大學教授。這讓我們這些正規上學幾十年的人有何臉面去評論呢?

所以,我能做的,只有把老先生們的觀點整理歸納出來,閑暇時候拿出來拜讀。

關於讀書的疑惑,大師們的觀點如下:

一:為什麼讀書?

胡適:學問智識的積累,為讀書而讀書,為解決實際解決困難,

江問漁:為學做人而讀書。做一個好人,什麼是好人呢?具有優良的品性,豐富的知識,應變的才能。就是成為一個有圓滿的生活,有益於社會人群的人。而做人的根本,是求生。

二:讀什麼書?

經過時代淘汰而獨存的書。

大量經典,中英文版本的經典。

三:讀書的功用是什麼?

馬寅初:不以讀書為目的,不求顯達

林語堂:不背讀書之本意,不失讀書之快樂,不昧於真正讀書的藝術

其他:解決難題,增進工作效率,精神愉快

四:讀書的意義?

至樂之事,

個人自由的事,

學做人

五:民國時代大師的方法:

胡適:精:眼/口/心/手

博:泛

王雲五:想到疑(學源於思,思起於疑)

林語堂:深入,關聯,循序漸進

自動讀書和被動讀書

章衣萍:剋期讀/讀外國書學外語

馬寅初:摘取精華

江問漁:四要:印證,融合,配合,思學合一

讀書之後:表解,摘錄,評論

朱光潛:學外語的方法:A單詞:閃卡/每天溫習

B文法:中英對照

C會話:熟讀

歐元懷:多閱讀:有用的書

多比較:給某類書做歸納,作系統的研究

多應用:生活與知識合一,為用而學,學以致用

傅東華:學英文的方法:不翻字典,跟讀中文小說一樣去讀

六:如何提高效率?(童行白)

理解:了解要點

靜讀時只調動視覺,非聽覺

測試或競賽,預擬問題,預懸目標

組織:著重內容的認知

讀完後,是否能組織為系統的知識

做大綱,做表解,做結論

記憶:有記憶的目的和決心

多複習

追憶

名家觀點賞析:

胡適先生提出,吸收進來的智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聽講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必須做一番手到的功夫,或做題要,或作說明,或作討論,自己重新組織過,申述過,用自己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過,那種智識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

林語堂先生說讀書本來是個人自由的事,與任何人不相干。我認為最理想的讀書方法,最懂得讀書之樂者,莫如中國第一女詩人,李清照及其夫趙明誠。什麼才叫做真正讀書呢?這個問題很簡單。一句話說,興味到時,拿起書本來就讀,這才叫做真正的讀書。這就是不失讀書之本意,這就是李清照的讀書法。讀書時需開放心胸,仰視浮雲,無酒且過,有煙更佳。

林語堂自動讀書的方法:讀書也必求深入,而於求深入,類有興趣相近者人手不可。學問是每每互相關聯的,一人找到一種有趣味的書,必定有一問題而引起其他問題,由看一本書而不能不去找關係的十幾種書,如此循序漸進,自然可以升堂入市,研究既久,門徑自熟,或是發現問題,發明新義,更可觸類旁通,廣求博引,已證己說,如此一步一步的深入,自可成名。

江問漁關於讀活書的辦法:第一,讀古人書,二:受師友訓導,三:觀察事件,四:驗之於行事,五:反省,六:記載。廣義與抽象的書比狹義與具體的書實在重要的許多。書不僅是具體的一本一本讀物,凡是各種事物,都可以做我們的書。

江問漁的讀書四要包括1:要與物的觀察相印證.2,要於事的體驗相融合。3,要配合目,時間和需要。4,要思學合一

朱光潛說,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所以你必須慎加選擇,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去就教於批評家和專門學者。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讀書的真諦:

讀書本來是至樂之事,杜威說讀書是一種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征新土壤,弗蘭西也說過,讀書是「靈魂的壯遊」,隨時可以發現名山巨川,古迹名勝,深林幽谷,奇花異卉。

叔本華說,寫在紙上的思想,不過是印在沙上的行路人的足跡。人們雖然可以因它而明知道前人所取之道路。但行路人為行路和觀望前面什麼風景起見,是必須使用他自己的眼睛的。所以說思想是自己跑馬,讀書是讓旁人在我們的腦里跑馬。

發現自己: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讓我們有獨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在大自然的生態系統中分清個人和社會人的雙重身份,讓自己的存在有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莫名言 的精彩文章:

TAG:莫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