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像平谷:記憶中的三樣老物品

影像平谷:記憶中的三樣老物品

50歲以上有農村經歷的北京人,可能還記得「棉花兜子」、「上馬子」、「粗布口袋」這三樣東西,對它們的形狀、特徵、用途都了如指掌,與其相關的往事也記憶猶新。

棉花兜子

這種兜子是用白色純棉薄布料手工縫製而成,質地柔軟。那時鄉下,每個農戶家裡都備有幾個大小不一的這樣的兜子。「棉花兜子」顧名思義主要用來拾棉花,它不同於普通的布兜,特點有二:其一,兜子的入口處前後二塊布一長一短,相差10厘米。其二,長的那塊上沿兩邊,各釘一根長布帶,用於系在腰間。

筆者也有過拾棉花的經歷,那是「文革」初期,學校停課鬧革命,本人也提前離校,回村勞動。一天下午,生產隊長安排我們幾個中學生和十幾個婦女去拾棉花。望著眼前這大片的棉田,白花花的棉花從棉花碗里凸露出來,一朵朵,一片片花團如雪,心裡異常興奮。

婦女隊長是個年輕的媳婦,身材修長,容貌俊俏,潑辣能幹在婦女中有很高的威信。幹活前她把我們幾個學生集中在一起,為我們講解拾棉花的要領,她邊做示範邊叮囑:「拾棉花下手要准,摳的要凈,棉花碗里不能剩棉絲,棉花上的干葉子要先摘乾淨。」

開始幹活了,女社員一人兩根壠,我們學生一人一根壟。我也仿照別人的樣子,把棉花兜子系在腰間,低下頭一朵朵拾了起來。

女隊長不愧是幹活的高手,她眼到手到,左右開弓,一隻手能摘3、4朵,拾得又快又凈,不一會兒兜子鼓起來了,婦女們個個像孕婦一般,用手托住兜底,腆著肚子,大步走向放大布袋的地方,將兜子里的棉花倒進大袋子里。抬眼望去,棉田裡堆起一個個又白又胖的雪人。我們一兜沒拾滿,女隊長已拾了三兜,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今拾棉花的活在北京地區已多年不見了,棉花兜子也成了老物件,很難再見到了。

上馬子

「上馬子」是上個世紀,北京地區農戶家中必備的一種隨身攜帶的物件,東北人稱其為「錢褡子」。類似於現代人的背包。

「上馬子」是由三塊農家自織的粗布縫合而成的,大塊布長約0.9米,寬0.3米,二塊較小的布長寬均為0.3米,縫在長布上做成二個布兜,前後布兜四角各釘一個小絨穗,兜面上再工整地寫上村名和戶主姓名,或楷體或隸書,顯得既文雅又美觀。

農閑時,人們趕集上廟,走親訪友,所帶之物裝在「上馬子」里,搭在肩上,邊走邊哼著小曲,顯得很有氣派。

說起「上馬子」,讓我想起奶奶講過的一則故事:早年丫髻山廟會上,一個舉著寫有「相面」牌子的人,正在招攬生意,見一中年男子肩搭「上馬子」走過來。此人心事重重,想讓「相面大師」看看面相,可一問價錢,覺得太貴,猶豫一下轉身離開了。「大師」望著他的背影,順口說了一句:「你走你就走,家住南埝頭。」中年人聽他一語說出自家住址,心中一愣,覺得此人可能有點真本事,轉身又返了回來。「相面大師」又得意地說:「你來你就來,你叫劉久才。」中年男子更為吃驚,心想:這真是個神機妙算的高人啊,不由分說,掏出5元錢成交。

其實相面人沒有能掐會算的本事,他是從「上馬子」前後兩面的字獲得的信息,只不過這種人腦瓜靈活,伶牙俐齒,編了二句順口溜,就讓老實巴交的莊稼漢上當受騙了。

有了自行車後,「上馬子」又被搭在車子的後梢架上,一個兜里裝一份禮品,一次可以串兩家親戚。

現在,外出用「上馬子」的幾乎沒有了,走親訪友都開著私家車,所裝禮品大都是手提袋、專用袋或紙箱子,既簡便又快捷。「上馬子」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粗布口袋

粗布口袋在生產隊集體所有制時期,是社員家裡必備的物品,使用率非常高。它是用農家粗布縫製而成,分為大、中號和半截口袋。大號口袋直徑可達0.5米,長1.5米,能裝200斤小麥或穀子。中號口袋稍短一些、細一些,也能裝150斤糧食。

生產隊分糧食時,會計按每家人口及工分多少,將各種糧食應分的數量寫在小紙條上,各家根據糧食的種類和數量,決定帶多少條口袋,帶哪幾種型號的口袋。

分糧食那天,場院內人來車往,熱鬧非凡。各式各樣、大大小小裝滿糧食的口袋堆放成一個個小土包,猶如陣地前的掩體工事。各家用小推車將分好的糧食推回家中。這是每個家庭一年的口糧,必須精打細算,省吃儉用才能維持到下年的分糧季。俗話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必受窮。因種種原因,真有不夠吃的農戶。

離我家不遠的一戶李姓人家,夫婦倆和三個兒子,沒有女孩,三個毛頭小子飯量大的驚人,再加上這家女主人過日子不很精細,致使家裡的糧食每年都吃得凈光光。只能提前刨自留地的白薯,或靠親戚家接濟一部分。

眼看著老大也到了娶媳婦的年齡,老兩口整天為糧食發愁。親戚為老大介紹一位山裡姑娘,老大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二人一見鍾情。老兩口卻憂心忡忡:如何通過「相家」這一關呢?何為「相家」,就是女方父母到男方家裡進行實地考察,主要察看男方家裡的房子狀況,存糧多少,屋內擺設等。看完後滿意,留下吃飯,否則......

為了讓女方父母滿意,老兩口絞盡腦汁,想到了一條掩人耳目的辦法,從親戚和鄰居家臨時借來幾口袋糧食,將其貼牆立靠在西屋炕上。那天女方父母掀門帘走進來,挨個摸了摸口袋裡的糧食,滿意得點頭稱讚。「相家」過後,幾口袋糧食又物歸原主。新媳婦過門後不久,真相畢露,當著公婆的面與男人大鬧了一場。

新媳婦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懂事理、能吃苦,精明能幹。她打定主意要改變家庭現狀。每次從娘家回來都帶回許多山區特產,如白薯干、倭瓜干、蘿蔔乾、豆角乾等。做飯時干稀搭配,粗糧細做,既吃得飽又吃得好。不到半年,婆婆將管家大權交給了新媳婦。新媳婦不愧是過日子的好手,一年之後,家裡的糧食轉虧為盈。街坊鄰居都對小媳婦翹指稱讚,這在當時成為一段佳話。

如今,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人們不再擔心糧食不夠吃,也不再儲備太多的糧食,而是現吃現買,多則20斤,少則10斤,都是那種帶商標的精美包裝袋。因此,農家特有的大布口袋早已光榮下崗,逐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這三樣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老物品,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伴隨著它們的主人,走過了艱難曲折的路程,品嘗著酸甜苦辣的滋味,它們的特殊貢獻功不可沒。雖然它們已屬罕見之物,但發生在它們身上的往事,永遠銘記於心。

註:該文刊登在中國電視報第13期(2018)「京華雜談」版面上。

筆者:韓連鎖,平谷三中教師(已退休),平谷區作家協會會員。

長按兩秒 關注美麗平谷

有啥想說想問想聊的,

點擊右下角「寫評論」告訴我們吧!

GIF

本期編輯:飲冰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麗平谷 的精彩文章:

影像平谷:「水球兒」偶憶
在平谷挖到這些物件請立即撤離並報警

TAG:美麗平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