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名將僧格林沁戰死,是英勇善戰還是愚蠢至極?

晚清名將僧格林沁戰死,是英勇善戰還是愚蠢至極?

僧格林沁,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晚清名將,貴族出身,善騎射。

同治四年(1865年)在清剿捻軍的過程中,僧格林沁在菏澤高樓寨中捻軍伏擊戰死。

此後,滿清再無能帶兵打仗的滿蒙將領,只能依靠曾國藩,李鴻章等湘軍淮軍漢族將領。

那麼,僧格林沁真的是晚清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嗎?

僧格林沁小時候因家境貧寒,曾經為富人放牧。

14歲時候,由於博爾濟吉特氏血統,僧格林沁被選定為科爾沁左翼後旗郡王嗣子,就任郡王,成為滿清重臣。接下來他的路實在太順了,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15歲賞黃馬褂。在以後的很多年裡,滿八旗,蒙八旗統領職務不斷變換,儼然成了晚清中流砥柱。

太平天國北伐,攻入京畿重地,僧格林沁兩年時間百戰,擒林鳳祥、李開芳等太平天國的名將,全部殲滅太平軍,因此威名震于海內。

然而,這位名將卻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圓明園也因此毀於一旦。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起因是大沽口保衛戰,僧格林沁襲擊英法艦隊,取得了一定戰果。

此後,英法聯軍曾派遣39人的談判隊伍到清廷談判。但以僧格林沁為主的滿人狂妄自大,將使團關進圓明園,肆意侮辱折磨來使,草菅人命。在英法的強烈要求下,清政府才釋放了倖存的被折磨得沒人樣的19人。

由此英法派出聯軍入侵,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僧格林沁指揮八里橋對英法聯軍之戰,成為近代蒙古騎兵的恥辱之戰。

英法聯軍總數8000人,而清軍總數2.5萬,其中騎兵8000左右。

戰爭的結果,像一場屠殺,一批批騎兵衝鋒,被英法的大炮和密集槍陣打倒。最終英法僅傷亡幾十人,而清軍全軍覆沒。

僧格林沁最後輝煌是清剿捻軍,皇帝賞親王爵,世襲罔替,節制調遣直、魯、豫、鄂、皖五省兵馬,相當於五省兵馬總司令。

開始的時候僧格林沁取得一定戰果,多次打敗捻軍。

捻軍首領張宗禹等改變戰略,提出「我們要在奔跑中打垮清妖。」他們採取打圈圈戰,大踏步地退卻;有時趁敵不備。突然來個回馬槍;也有時,在一個地區打轉轉,又乘著對手疲倦,忽而攻之。(很像毛澤東的游擊戰法)

僧格林沁少年就得志,小時候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只是繼承了蒙古人的騎射傳統,這一切造就了他莽漢性格。

追剿不到捻軍主力,他暴跳如雷,率軍數十日不離馬鞍,「手疲不能舉韁索,以布帶束腕,系肩上馭馬」,孤軍深入,對捻軍窮追不捨。

1865年5月17日,捻軍在山東菏澤城西高樓寨設下埋伏,僧格林沁在此中埋伏而死。

感嘆僧格林沁的死實在是咎由自取,身為五省兵馬總司令,他身先士卒值得稱道,然而輕舉妄動,中了埋伏,功敗垂成。

僧格林沁死後,滿清八旗再也不能作為一支軍事力量,而僅僅成了世襲特權和貴族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地史話 的精彩文章:

三國初期實力排名,曹操排不到前三名,有個奸雄實力超強
三國初期十大諸侯排名,曹操排不到前三名,有個奸雄實力超強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