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不是洗白!有多少媽媽和黃聖依一樣「只會生,不會養」?

不是洗白!有多少媽媽和黃聖依一樣「只會生,不會養」?

《媽媽是超人3》昨天上線了第二期,黃聖依的兒子安迪終於開口叫「媽媽」了。

情景是節目組讓各位媽媽們,與孩子獨處48小時。黃聖依選擇帶兒子逛街拍大頭貼。

結果安迪對於媽媽的精心安排並不買賬,拍了幾張就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轉身要走。

黃聖依跟出去與兒子溝通,最終安迪改變主意,答應媽媽繼續拍。

全部拍完,在給照片加濾鏡的時候,安迪開口詢問黃聖依,「媽媽,這樣可以嗎」。

字幕組打出的花字是,「久違的一聲媽媽」。這是安迪第一次在這檔節目里叫媽媽。

黃聖依聽到之後笑了,這也是她在節目里,笑得最自然、最開心的一次。

一檔媽媽帶娃的真人秀,叫個「媽」有什麼難的?

大概有人要這麼問了吧。

的確,對於一同參加節目的霍思燕嗯哼、賈靜雯和兩個女兒,鄧莎和兒子,都是再普通不過的日常了。

但是,對於黃聖依和兒子,這對「確認過眼神,我和你不熟」的母子來講,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節目播了三期(加上先導片),基本能從黃聖依和家人的描述中,勾勒出安迪生命前5年的生活軌跡。

黃聖依2012年在加拿大生下安迪,只陪伴了孩子3個月,就回國拍戲了。

安迪從4個月到3歲,都是生活在楊子保定徐水的豪宅中,由爺爺奶奶照顧。

黃聖依美其名曰保護兒子,通過母子隔離,為他創造不被打擾的成長環境,讓兒子享受單純的童年。

實際上是親手奪走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父母的陪伴。

土豪奶奶很愛安迪,愛的方式也比較簡單粗暴——「只要他乖,他要什麼,我都能滿足他」。

用十級寵孫的方式,把安迪寵成了徐水道明寺。

喜歡出去玩,就給造一個遊樂場,喜歡滑雪,就讓他擁有私人滑雪場,還有獨立的遊戲室,獨立的幼兒園。

照這節奏下去,想必未來還是無數法拉利、蘭博基尼和私人飛機。

生活習慣,也是溺愛到了極點。

即便是祖孫兩人吃飯,也要坐在一張數不清能坐多少人的大餐桌上,安迪想吃蛋糕就吩咐人切蛋糕,想喝小米粥,就吆喝廚房,有沒有小米粥。

5歲的安迪還和奶奶住在一個房間,安迪睡大床,奶奶睡旁邊的小床。

安迪起床下地,83歲的奶奶會彎腰幫他拿鞋。

在安迪3歲多的時候,楊子和黃聖依發現了兒子的問題,把安迪帶到身邊來陪伴。

但那時候已經晚了…安迪開始習慣性排斥媽媽,連睡覺都拒絕和黃聖依一起。

所以,節目里,安迪雖然表面上好像什麼都不缺,但卻是幾個小朋友里最不快樂的,看起來始終像個孤獨、難以接近的留守兒童。

黃聖依想和兒子接近,卻被敏感地排斥。

逛街的時候,黃聖依試圖和安迪牽手,但安迪立刻甩開了她,拒絕和媽媽有任何肢體接觸。

為了和兒子套近乎,黃聖依主動撒嬌求餵食。安迪把泡芙遞到她的嘴邊,卻還是不自在地放下了手,要求黃聖依用勺子自己吃。

想多花時間陪兒子,卻發現安迪彷彿不需要了。

問安迪,爸爸媽媽不陪你的時候孤單嗎?他的回答是,「不孤單,因為習慣了,我會在家裡自己玩。」

問他喜歡和大人玩還是和小孩兒玩,安迪說,「更喜歡和大人玩,因為小朋友太幼稚,沒什麼好玩的。」

想聽到兒子的心裡話,聽到的卻都是叛逆的假話。

節目播到現在,安迪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

給媽媽挑衣服,挑了一件綠色的西服,黃聖依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我不喜歡這個顏色」。

把兒子接回家,黃聖依像通知好消息一樣告訴兒子,「好了,明天可以不用上學了」,萬萬沒想到安迪反駁:「我喜歡上學。」

得知兒子的夢想是長大當警察,黃聖依帶安迪去主題館體驗警察cosplay,結果安迪連看都不看一下,就大呼,「我不要我不喜歡」…

逛街、買衣服、拍照片統統都是不要。黃聖依問他為什麼,安迪只會重複「我不要,我不想」,很難表達出他內心真正想要什麼。

而媽媽黃聖依就更糟糕了。

與兒子的陌生程度,幾乎讓人懷疑這是不是個後媽…

想用零食討好兒子,卻完全不知道他愛吃什麼。買回來一桌子,沒有一樣是安迪愛吃的。

節目組問安迪,「媽媽爸爸弟弟,你最喜歡誰?」

黃聖依自信地等兒子回答:媽媽。而安迪卻在另一邊打臉地告訴她,是奶奶。

最嚴重的是,母子連心這句話,在她身上完全失靈。

安迪向她發出的每一個需求信號,都被她屏蔽在外——她聽不見,也聽不懂兒子的需求和感受。

安迪被車門划了手,黃聖依只顧著自己往前走,完全沒留意到。

安迪臉上粘了雪花噴覺得癢,整個人變得焦躁不安,一遍遍追問媽媽,臉怎麼了。

而黃聖依連幫兒子認真看一眼都不願意,就敷衍地告訴安迪,「你臉上沒有東西。」

這種相處模式的直接後果是——

無論是安迪,還是黃聖依,都無法從這段親子關係中感受到親情的快樂。

安迪,提到媽媽的條件反射是,「不喜歡她陪我」。

黃聖依,想要改變和安迪的關係,卻忘記了如何和兒子相處。想要和兒子像其他母子一樣親近,卻總是被拒之千里之外。

每次看她緊鎖著眉頭,聊兒子就像聊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透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身為母親那種想做好一切,卻又什麼都做不好的焦慮感。

而節目外,又被網友吐槽為事業家庭兩手都不抓的「不稱職」媽媽。

《媽媽是超人》這檔綜藝,if 姐之前也吐槽過它的剪輯,總是剛開始各種黑嘉賓,之後再用洗白的方式,塑造好媽媽的形象。

目前看,黃聖依也免不了這種套路。

但是除了套路,這季讓 if 姐感受最深的是,它用一種直觀又真實的方式,展現了年輕一代媽媽身上的焦慮感,可以稱之為養育焦慮。

黃聖依、鄧莎身上,都有這種焦慮感。

比起提早憂慮孩子的未來,這才是每一位新手媽媽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有錢的擔心富養把孩子溺愛壞了;沒錢的擔心窮養小孩眼界不開闊、內心不富足;有時間陪的擔心讓孩子活在溫室里,抵抗不了挫折;沒時間陪的擔心孩子童年缺失父母愛,長大了不正常…

但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錨點,和金錢和時間等硬性條件相比,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樂觀,永遠是更重要的。

所以,過度口誅筆伐「不稱職的母親」未必是個好辦法,罵人很容易,但罵完又能這樣呢,解決問題還是需要從根子上一點點梳理。

黃聖依親子的問題不算普遍,但這種焦慮感卻是眼熟至極的——太想做好,媽媽自身就壓力巨大,又太怕做壞了,這種壓力無形中就投射給了孩子。

至於如何面對焦慮?

《媽媽是超人》也給出了一些正面和反面的案例。

面對焦慮,有的媽媽選擇逃避——不會養,乾脆不養。

像上一季的媽媽包文婧,一上來就說自己是個「可有可無的媽媽」,除了負責生,她對女兒餃子再沒付出過什麼。

將照顧女兒的任務,全部推給孩子的姥姥和保姆。

帶著女兒上節目,自己表現得像個大齡兒童。不僅不會照顧,還畏懼育兒,嫌棄餃子拉粑粑,為女兒換一次尿布,就好像要了她的命一樣。

有的媽媽,因為自身過於焦慮,導致在孩子身上投射焦慮。

也是上一季的媽媽馬雅舒,為家庭放棄了事業,在家做全職媽媽,照顧一對兒女。

但在教育兒女上,卻經常表現出缺乏耐心、操控一切,甚至無法控制情緒。時而暴跳如雷,時而無可奈何,連自己都說自己「有一點神經質」。

結果呢,越是焦慮地掌控孩子,孩子越是叛逆和想要掙脫。儘管天天陪女兒,女兒還是被馬雅舒養成了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熊孩子」。

也有的媽媽,證明了穩定的情緒能讓孩子多有安全感。

比如霍思燕和親子綜藝大滿貫嗯哼。

講真,起初並不看好霍思燕帶嗯哼上綜藝,總覺得她和杜江有點消費孩子,過度曝光影響到嗯哼的成長。

但看了兩期節目發現,擔心是多餘的。從《爸回》到《爸爸》,再到《媽媽是超人》,嗯哼一直在成長。

儘管還不到5歲,但在節目中,他已經是一個能和媽媽霍思燕平等對話,無障礙溝通交流的「大孩子」了。

霍思燕通過家裡寵物貓生小貓,叫嗯哼感受生命。(這比那些告訴孩子「你是從垃圾桶撿來的」父母好太多…)

嗯哼全部能聽懂,反問媽媽,那我在你肚子你跳跳跳,你疼嗎?

最重要的是,他能夠大方直接的表達內心感受。

想媽媽,就告訴媽媽,「我想你了」;想表達對媽媽的愛,就告訴霍思燕,「媽媽,我愛你」。

這期有個特別有愛的細節。嗯哼的「弟弟」來家裡做客,霍思燕顧著和「小嗯哼」玩,有段時間沒搭理嗯哼,結果嗯哼吃醋了。

小孩子通常都羞於承認自己吃醋,但嗯哼沒有,先是故意往媽媽懷裡鑽,引起霍思燕的注意。接著躺在地上,用毛毯蓋住頭。

被問到是不是吃醋了啊,嗯哼小聲說,「吃醋了」。

霍思燕立刻 get 到了兒子的情緒,趴下來貼在嗯哼耳邊,告訴他,「我愛你,弟弟只是長得像你,但他不是你」,畫面甜得像偶像劇。

很多人看完之後大呼嗯哼,一看就是在愛中長大的小孩子的模樣。能在輕鬆、快樂、有愛的家庭長大,離不開媽媽霍思燕的努力。

生完嗯哼之後,霍思燕几乎停止了自己的事業。

從當紅明星到全職媽媽,身份落差肯定是有的,養育焦慮想必也是有的,但在嗯哼的身上,看不懂媽媽絲毫的焦慮,只有霍思燕和杜江給予兒子無限的愛。

有的媽媽,完美展示了合理的家庭分工,能大大減少養育焦慮。

說的就是賈靜雯的家庭。從生咘咘開始,賈靜雯就開始了半停工狀態,偶爾跑跑通告,很少再接台灣以外的工作。

人氣的落差,大齡媽媽的體力不支,加上緊接著又生下了波妞,同時要帶兩個娃,隨之而來的,一定是極大的養育焦慮。

《媽媽3》中,在修杰楷離開家的48小時中,賈靜雯儘管已經表現出了超人媽媽的素質,但還是難免在咘咘和波妞同時時失控時,表現出抓狂的煩躁情緒。

好在賈靜雯有一個二十四孝好老公,修杰楷。從節目中能看出來,這位奶爸對賈靜雯和女兒無微不至的關愛,細心,體貼,有耐心。

兩個人同時在家時,家庭分工非常明顯,修杰楷負責做飯,賈靜雯負責哄孩子睡覺,同時,又共同參與孩子的生活,注意兩個女兒的一舉一動。

在這個家庭,是修杰楷的分擔,減少了賈靜雯高齡媽媽的焦慮,讓她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享受著被寵愛的家庭地位。

反過來,可想而知,有多少家庭的養育焦慮,是喪偶式育兒方式帶來的呢。

所以,到最後,你會發現,養育焦慮的關鍵,不在於是富養還是窮養,不在於花多少時間陪伴孩子,關鍵在於,身為媽媽,首先要承認這種焦慮的客觀存在。

其次,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只有一個有安全感、有信心、有情緒調節能力的的母親,才能給孩子充分適當的愛。切記不要把焦慮投射給在孩子身上。

最後的最後,if 姐想對那些焦慮的年輕媽媽,和抨擊她們「只會生,不會養」的人說:

人生走一趟,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本來就是第一次,經驗太少,責任又太大,感到焦慮是必然的。

放鬆身心,先把自己準備好,才能給孩子最柔軟恰當的愛啊~

為每一個正在努力的新手媽媽,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f時尚 的精彩文章:

為了王源,粉絲把紀梵希大秀的門都給堵了…
屈臣氏小姐戀愛了!

TAG:if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