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變天!再見,銀行理財?

大變天!再見,銀行理財?

本文2470字丨閱讀時長約為7分鐘

核心提示

第一家銀行資管子公司終於要來了。過去,銀行依靠自身優勢把理財規模做到了29萬億元,隨著資管子公司成立和資管新規審議通過,29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即將迎來什麼樣的巨變呢?

銀行幹了這麼多年的通道業務,最後還是避免不了終結的一天。

3月23日當天,招商銀行發布了一條公告,稱擬出資5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

早在2015年,銀行業就想要把理財業務單獨拎出來,光大、浦發、中信三家銀行申請成立資管子公司,但是無一獲得批准。

招商銀行作為行業銀行的第二把交椅,手握2.19萬億元的銀行理財產品,現在,終於獲批成立資管子公司。

歷時3年,無比艱辛,難以言喻。

首家資管子公司的成立,對於老百姓的影響是什麼?

01

銀行通道要完

一直以來,銀行理財都分為兩部分,表內理財和表外理財。

表,指的是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表內理財相當於銀行存款,因為它需要計入資產負債表中,需要計提撥備,所以表內理財實際上就是保本理財。

表外理財因為不計入資產負債表中,正常來說銀行只是充當通道的角色,收取管理費,所以表外理財實際上就是非保本理財。

但是,對於銀行來說,因為表內理財需要計提撥備,相當於這部分錢不能用,沒辦法產生利潤,表內理財規模越大,利潤損失越多。

而且因為表內理財計入資產負債表,所以會受到監管監督,不管是規模還是投資方向,都會受到監管限制。

所以,銀行其實是不願意做表內理財。

一來,銀行倚仗自己的資金融通優勢,大量資金都會流向銀行,這麼多錢不能也不想投入表內理財,怎麼辦?

於是,銀行開始做大表外理財。

通過券商、保險、信託等等方式發行理財產品,銀行出錢,扮演資金通道的角色,實現資產從表內轉向表外。

由於表外理財不受監管監督,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回報,投資的底層資產大部分都是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

這樣一來,銀行的風險就變大了。

因為有些銀行為了吸引資金私自承諾保本,而且老百姓才不管表內表外,反正買的是銀行理財你就要保本。

雖然表外理財名義上是非保本理財,實則一樣存在剛兌現象。

慢慢地,表外理財各種亂,期限錯配、資金池、多層嵌套等等問題越來越多。

監管就不樂意了,一來你們玩什麼,監管一概不知,二來表外理財沒有撥備計提,出了問題怎麼辦,三來上面壓力大,不能剛兌,不能出風險。

於是,監管要求銀行資金要重回表內,關閉通道業務。

如果資金都回表內,銀行樂意嗎?

又不讓剛兌,如果都回表內,那表內理財的規則怎麼辦?而且表內理財各種受限,這不就是要銀行拒錢於門外嗎?

所以,讓銀行成立資管子公司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一來錢還是銀行的,二來理財規則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以後,銀行扮演的就是理財產品代銷的角色,銀行資管子公司扮演的才是發行理財產品的角色。

如果銀行理財以後都由銀行資管子公司發行,會有什麼變化呢?

一切都按資管規則來辦,銀行也沒有豁免權,不能像以前一樣隨意亂玩了。

02

資管新規應時而生

隨著第一家銀行嫡系資管子公司獲批,為了配合新變化,資管新規也在最近通過審議,現在就差落地時間了。

這份號稱影響80萬億元理財市場的資管新規,審議規格之高是從未有過的。

過去,任何金融新規的審議幾乎都是一行三會自己解決。

雖然現在多了個金穩委,但是資管新規也不是金穩委審議,而是通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進行審議。

一個專門負責攻堅經濟問題的委員會,親自召開第一次會議,就是為了審議資管新規。

所以說,資管新規的重要性有多大,你心裡應該有數了。

那麼這份資管新規到底會對理財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簡單地說,資管新規圍繞著一個中心點來制定,就是回歸本源。

資管行業原本是什麼樣子就要變回什麼樣的,做著「代客理財」的生意,就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

所以,第一個要點就是打破剛兌。

不管是自己墊資兜底,承諾保本保收益,還是通過滾動發行,拿後來投資者的錢兌付前面投資的錢,以後統統都不可以。

不管採用哪種估值方法,理財產品都必須凈值化。

所以,剛性以後是要被消滅的,要有風險自擔的覺悟。

第二個要點是投資限制。

一來對投資不同資產的配置比例做了限制,二來對風險計提要求提高,三來限制了用於加槓桿的多層嵌套。

所以,在投資收益方面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

第三個要點是規則規範。

資管新規要求規範資金池模式,禁止期限錯配,還對產品投資周期的各個細則做了規定,比如說封閉式產品不低於90天。

資金池是滾動發行的常見模式,期限錯配則是短期資金投資長期資產的典型模式。

所以,短期理財產品也會變少。

03

理財市場新規則

對於未來的理財市場,我們需要注意什麼?

資管新規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銀行理財,所以銀行理財的變化是最大的。

首先,以後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佔比會被逐步壓縮,更多的理財產品可能都是代銷的。

這就需要注意了解代銷的理財產品來源,因為不同產品的風險是不一樣的。

就像之前招商銀行代銷的10億元夾層理財產品違約一樣,需要清楚產品的底層資產風險到底有多大,你是否能夠承受。

其次,銀行理財轉型問題。

以前沒幹過資管,現在干資管,就需要一定時間對銀行資管子公司的管理能力進行考究。

資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穩定和風險控制能力,其次才是收益能力。

如果產品收益曲線波動過大,說明資金管理能力是有所欠缺,就算是收益偏高,其風險也是偏高。

另外,以後理財產品的期限會被逐步拉長,像現在的幾天超短期和3個月短期理財產品會越來越少。

需要根據自身的需要和資金周轉周期,購買更合理的理財產品。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打破剛兌勢在必行,要習慣凈值化的理財產品。

以前買理財,可能閉著眼睛買就行,因為有人在為你兜底風險,以後不會再有人為了你的行為兜底了,風險自擔。

總之,要有風險意識,買什麼理財產品都要一清二楚,做好風險管理。

-END-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想要學會理財,交給菜導就好。菜鳥理財第六期會員招募預約火熱進行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鳥理財 的精彩文章:

中美新冷戰打響,你要做好4個準備
美國加息提速,中國樓市變天?

TAG:菜鳥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