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勝道寶鬘論》傳講——獲得人身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機遇,好好地修行

《勝道寶鬘論》傳講——獲得人身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機遇,好好地修行

下面開始講《勝道寶鬘論》。

「頂禮上師」,好像有頂禮上師如意寶的意思吧,頂禮上師寶,這是一個總的頂禮句。

下面講到「頂禮皈依能救度眾生離開可怖難越之輪迴海、以噶舉珍寶般之清凈行為莊嚴、具有大海般無盡加持河流、廣大久遠宏願及任運成就之無垢修傳的諸位殊勝上師,祈求賜予加持。」

我們以前學語法的時候,什麼狀語、定語,這個上師是什麼樣的上師呢?就是能從這個特別可怕的輪迴當中救度我們的,唯一是上師有這個能力。其他世間的什麼天龍八部,包括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什麼科學家、思想家等等,就像《佛子行》裡面講的一樣,他們自己還沉溺在輪迴當中,根本沒有辦法救我們的。要把我們從輪迴的大海當中救護出來,唯有靠上師講經說法。他引導我們的話,我們就可以從輪迴的大海中超越。這是上師的第一個特點,他需要有這種能力。

第二個特點就是,因為他的這些上師們全部都是噶舉、噶當傳承的,具有非常清凈的行為莊嚴,行為都非常非常如法,相續當中有著清凈的戒律。相續當中有著清凈的戒律。所以以前很多大德的故事當中,那些上師們的行為你見而不厭,一看就對他產生極大的信心。言談舉止、所作所為,都讓人產生歡喜心、恭敬心、清凈心。這是上師的第二個特點。

第三個特點,就是上師具有如大海般的、無盡的加持河流。就像無窮無盡的河流全部歸入大海當中,上師具有顯宗、密宗傳承上師們的加持。有些上師沒有任何加持的話,那他的弘法利生、攝受弟子的能力都不一定很強。

那天有個道友給我提供了德巴堪布念誦的一個祈禱文:「麥彭上師加持入心間,根桑上師教傳無礙得,晉美上師竅訣融於意,祈禱蔣揚欽哲羅珠尊。」這當中講到三個上師,一個是麥彭仁波切。德巴堪布沒有見過麥彭仁波切,但是祈禱麥彭仁波切獲得了加持。希望我們在座的傳承的道友們,經常祈禱無垢光尊者、祈禱麥彭仁波切,肯定也會給你們帶來加持。第二位上師,是當時德巴堪布依止的一個叫根桑堪布班瑪,就是根桑上師,他的教言、傳承全部都已經無礙得到了。第三個是晉美上師——晉美彭措法王,上師如意寶的竅訣融入他的心、融入他的意。他就是這樣祈禱的。

有些人問可不可以有幾個上師?可以的。你看上師如意寶,經常祈禱托嘎如意寶,還有麥彭仁波切、無垢光尊者,不過上師如意寶最經常祈請的就是托嘎如意寶。像我的話也是,得到很多上師的教言和竅訣,但是可能最經常提起的,是法王如意寶和德巴堪布。所以不限制的,有很多很多都可以。

以前我看到喬美仁波切的傳記裡面說,他的上師特別特別多,然後有些人問他:「你的上師是不是都比你好、比你更厲害?」喬美仁波切說:「有些上師沒有我百分之一的功德,有些上師是為了法而聽他的課的。」所以你們有些人認為「我的那個法師不如我」,那這樣的話,你也像喬美仁波切一樣,「我們的堪布、我們的堪姆肯定不如我,我是為了法而在他面前顯現聽課的」——有些傲慢的人經常看不到上師和法師的功德。

所以,這裡講到岡波巴的上師是什麼樣的呢?第一個特點是能超越輪迴;第二個特點是具有噶舉派清凈行為的莊嚴;第三個特點是具有無盡的加持。

確實有些上師的話有無比的加持力、感染力。我昨天給堪布堪姆們開會的時候也說,我說希望你們講課的過程當中,能不能說出一些有感染力的語言?就像以前法王如意寶,批評的時候好像大家都特別害怕,有這種語言的能力;讚歎的時候大家就非常歡喜,比如讚歎咒語的功德、諸佛菩薩功德的時候,就很想學很想念;講到出離心的時候,大家就覺得非常痛苦,很想哭。我們雖然沒辦法像上師如意寶那樣,但是我們的法師們、堪布堪姆們,很多的人從各方面看,還是很有加持力的。因為自身當中有一些修行的話,大家也是能發現的,以比量的方式,就像《十法經》裡面講的一樣,也可以得到的。

第四個特點,就是具有廣大的宏願。他要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範圍極其廣泛,六道輪迴的眾生全部要度完。而且時間也很長久,不像我們有些發心人員,「我已經發心兩個月了、三個月了,我現在已經……」然後過了一兩年以後就不行了。不是這樣的,而是長久地,乃至生生世世,乃至輪迴存在之前——「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樣的心愿。

在具有這樣無垢傳承的殊勝上師面前頂禮皈依,祈禱加持。我們今天聽課的道友們也這樣想:麥彭仁波切、上師如意寶等很多具有清凈加持的上師們,我們一心一意、恭敬地祈禱他們,希望他們相續當中身口意的所有功德都融入我們的心,融入我們的三門。

下面是「我長久念念不忘噶舉祖師們一脈相傳的法要」,作者講,他長久以來一直專註噶舉派一脈相傳的法要。確實藏傳佛教不管是噶舉派也好、寧瑪派也好,有很多的修行法門,尤其是噶舉和寧瑪,修行法方面有很多很多的竅訣。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去了包括美國、挪威、瑞士等好幾個國家,那裡好多的修行人,修寧瑪巴和噶舉派的比較多。而且他們修行以後,跟以往完全不同,有很多感應,也有一些加持力,不管是亞洲人、歐洲人、非洲人,什麼地方的人都沒有什麼差別。就像我們剛才的比喻,金銀財寶在世界上每個國家,大家都覺得很珍貴。一塊金子拿到哪裡去大家都覺得是很珍貴的東西,所以很多富貴的人都存金子。我們這些教言也是一樣,什麼樣的眾生只要去修行,一定會有利益。

那麼這樣一脈相傳的法要,為了直接間接與他有殊勝因緣的這些人,撰寫了極其珍貴的教言——《勝道寶鬘論》。直接的話,當時岡波巴尊者有很多很多弟子,有些傳記裡面講當時有成就者五百個;間接的話,還有不在當場的、周圍其他地方的那些弟子。從時間上講間接的話,到現在接近一千年了,我們也可以說是他間接所度化的眾生。為了利益這些直接和間接的所化眾生,就寫出了這部珍貴的教言——《寶鬘論》。要想獲得解脫以及遍知果位的修行人,首先應該這樣隨念。不管什麼人都應該有一個自己的目標,漫無目標的人是不會成功的。

因此,對於沉迷在輪迴當中的眾生來講,不管怎麼樣,聲聞緣覺也好、菩薩也好,都要有一個解脫的果位。當然,最好就是能得到遍知的佛果。也就是說,我們要獲得成就,這對於在輪迴當中的我們是真的快樂。現實生活當中的有些快樂,其實是容易變化的。《中觀四百論》中說到:「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這句話我們想想真的是這樣,世間當中不管是地位也好、財富也好,很多都是會損壞的,損壞的話你肯定不開心。所以佛為什麼說諸行無常、有漏皆苦,原因也在這裡。因此我們還是要尋找永恆的解脫、永恆的快樂,每個人應該有一個長遠的目標,而不是短期的。現在世界上很多很多人只看重眼前,讀書是為了掙錢,掙錢是為了快樂,很短暫的一些目標,這樣的人比較多。

那麼應該有目標的這些人,下面講有十種可惜的法。

什麼是我們最可惜的呢?有些人講:「我把錢放在股市裡面,最後這個股票跌了,全部都沒有了,幾百萬沒有了!」「我有五萬塊錢剛剛上升的時候放在裡面的,現在一點都沒有了,太可惜了!」「我剛剛買了一輛好車,結果撞車了,翻車了,什麼都沒有了,太可惜了!」有些人說:「哎喲,我買了一個很好的念珠,丟了,太可惜了!」反正每個人都有特別遺憾、覺得特別可惜的一些事情。這些從我們的價值觀層面理解的時候,確實很可惜,但是岡波巴尊者他覺得可惜的有哪十種呢?

可惜之十法

第一個:「難得的這個清凈人身,造不善罪業,委實可惜。」

如果我們已經獲得清凈的人身,六根具足,各方面修行的因緣都已經具足,卻沒有很好地行持善法,反而造了許許多多惡業,那是特別特別的可惜!

就像《親友書》裡面所說:如果獲得了暇滿的人身,反而造惡業的話,就像是得到了金器,卻用它裝非常不清凈的嘔吐物,人們都覺得特別可惜。比如我們有個18K或22K金做成的很好的盤子,卻經常用來清掃廁所、清掃馬桶,這樣的話大家都會覺得太可惜了,那是金子啊!

實際上這並不是很可惜的,真正可惜的是我們獲得了這個人身,卻造了很多的惡業。這些業當中,有些可能想得起,有些可能想不起。我們沒有學佛之前多多少少都會造惡業,包括殺生。有些是親自當屠夫,殺了很多的眾生;有些雖然沒有親自當屠夫,但是可能每天都吃什麼活魚啊,也殺了很多的眾生。一生當中造了很多殺生的業,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惡業,那這是非常非常的可惜!

我們出家人當中也有,以前沒有出家的時候自己能想得起來的:「我殺過什麼,我偷過什麼……」自己都特別慚愧的有些事情,應該好好懺悔啊!光是說:「好可惜哦!」這樣沒用的。你應該想:「唉!我以前做得真的不好,得到這麼好的人身,但是造這樣的業,真是太遺憾、太可惜了!我以後再不造了,要好好地懺悔。」這是第一個法。

第二個:「難具的這個清凈暇滿人身,無有修行平庸死去,委實可惜。」

這跟前面稍微有些相同,已經獲得了清凈暇滿的人身——《前行》當中講過,遠離了八無暇,具足了自圓滿和他圓滿,十種暇滿的人身。包括遇到了善知識、轉生到清凈的地方、六根具足、佛法住世等等,所有這些因緣都已經具足,可是自己沒有很好地去修持,每天都很散亂,就這樣平庸死去的話,非常可惜。

當你離開人間的時候,什麼修行都沒有,五十萬加行沒有修完,四十萬遍金剛薩埵也沒有念,一百萬遍阿彌陀佛也沒有念,一天一次打坐也沒有做過……每天都是一些是是非非。最後死的時候,可能一點把握都沒有,特別恐怖、特別害怕。在這樣的狀態中死去的話,也是很可惜。如果你沒有遇到佛法、沒有信仰,那你本身沒有這個因緣;但現在你已經遇到了很好的善知識,也獲得了人身,可是因為你自己的煩惱,沒有很好地修行,一直這樣慢慢慢慢地時間就過了,確實非常的可惜。

「既得此閑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勝此,亦無過此愚。」意思就是說:我已經獲得了暇滿的人身,但是如果沒有很好地去做善法,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欺騙,更沒有比這種行為更愚痴的了。所以我們現在已經獲得了這樣的人身,最好不要平庸而死。

像我的家鄉,前段時間好多老年人都死了,死的時候真的很清凈。他們在短短的十幾年、二十幾年當中,還是有一定的把握。有些人把自己一生的修行做了一些統計,確實離開的時候,非常地安詳。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平庸地死去。死的時候,大家至少應該有一些把握。一定要好好修行!

第三個,「濁世短暫的這一人生,在無義的瑣事中走到盡頭,委實可惜。」

如果在無意義的瑣事當中走到盡頭的話,也是非常可惜的。我們濁世的生命,其實是很短暫的。說是人活一輩子,但是我覺得人生啊,就像《薩迦格言》裡面講的一樣,一半的時間都在睡覺,醒覺的這一部分,也是散亂。小的時候因為不懂事,很長時間都是在迷迷糊糊當中度過;中間十到二十幾歲的時候,一直讀書;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忙著賺錢;到了五六十歲,本來那個時候有經驗了,各方面的閱歷都比較豐富,但是好像馬上就不行了,迷迷糊糊的了,有的得了老年痴呆症,有的已經不行了。所以人生是很短暫的。

現在全世界的人壽命最長的是日本吧,好像平均年齡是84歲,是最長壽的國家。它的醫療衛生等各方面,對人的保養、身體都還比較不錯。我們那天去挪威,那裡好像是79歲。北歐那邊的國家生活待遇等各方面比較好一點,但是經常沒有陽光,也有很多抑鬱症,心裡很痛苦的,對身體比較不利。其他地方,像非洲的很多國家,平均年齡都是40歲、50歲左右,47歲的有,52歲的也有,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同。全世界來說,日本22年當中一直是最長壽的國家。但就算我們活到84歲,實際上我覺得,上了70歲以後,除了極個別人以外,整個身體都不如以前了。

所以人生是很短暫的。在這樣短暫的一生當中,如果我們沒有做什麼有意義的事,每天都是吃喝玩樂,對來世沒有做任何準備,今生當中——就像大乘佛教裡面所講的,利益眾生的事情,包括自己修道成就,什麼都沒有做。有些人來到這個世界,好像除了自己吃了很多飯,吃了很多菜以外,別人也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我們藏族有一種說法:「降生的時候,自己不知道,死的時候,別人不知道的人。」其實這樣並不是很好。雖然我們不需要出名,不需要變成一個如何如何了不起的人,但一輩子當中,至少也要做幾件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但這個行為應該是很偉大的。就像大乘佛教裡面所提到的。如果這些都沒有的話,人生就這樣到了盡頭是很可惜的。

我以前課堂上說過,我們家鄉有一個我認識的老頭子,他說:「我都不知道我已經老到今天這樣了,現在一看,我這一輩子當中,沒有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現在一看,覺得人生是非常緊要的了。其實人在不知不覺當中就已經老了,很多人不喜歡走到盡頭,但是沒辦法,歲月的滄桑,誰也沒辦法阻擋。

短暫的人生當中,應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哪怕是聽三年的課或修一年的加行。我們不要求很高吧,聽一個法,比如:「我這一輩子當中圓滿地聽過《入中論》的課,我覺得這是我人生當中很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我不是全部聽得懂,雖然聽的時候我的態度也不是最好的,但我還是得到了這部法的傳承,全部都已經聽完了。」「我以前因為放逸、因為煩惱,不是很好的人,但是我皈依以後、學佛以後,這部法我還是好好地聽了。」「我至少也磕過十萬個大頭。」「我禪修過多少多少座。」……這樣的話,對我們這個人生、對來世來講都是有意義的。

所以,不管你是出家人、在家人,短暫的人生當中,不要一直在無意義當中度過吧。這是第三個事情。

第四個,「自心本是無戲論的法身自性」

如果我們沒有好好保護它,「淪陷在迷亂輪迴淤泥中,委實可惜。」讓它一直淪陷在迷亂的輪迴淤泥當中,非常可惜!

意思是我們自己這個心,就像《佛子行》裡面講的,一切顯現實際上是心造的,這個心是遠離四邊八戲的,所有的能取、所取都不去作意,這就是佛子行。所以這裡講,我們自己的心本來就是遠離四邊八戲的,也就是不常不斷、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遠離這樣的八戲。或者說不是有、不是無、不是有無二者、也不是有無二者以外的法。按照中觀的觀察方式,自己的心遠離所有的戲論、所有的邊、所有的執著,這就是真正的法身。但是我們沒有認識到,來到這個世界以後,沒有遇到中觀法門,沒有遇到竅訣,自己的心到底是不是遠離四邊八戲的,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教言、任何的道理,那也是很可惜的。

有些新來的道友,我看他們好像連皈依都不懂,我就讓他從前行班開始學;有些好像水平和智慧還比較不錯,我就讓他們學一學中觀。因為中觀的般若空性,學了之後不管是自己的心還是外在的法,你會懂得遠離四邊八戲的道理,所以很有必要。

我們要懂得自己這個心,本來它就是法身佛,可是我們沒有遇到任何竅訣的話,那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它一定會沉溺在非常迷亂的輪迴淤泥當中,始終沒辦法解脫。

因此在這裡也要跟大家說說,你在這個短暫的人生當中,遇到一些般若法門、空性法門的時候,一定要想盡辦法認識萬法的實相,認識自己的心。以大手印的方法,以大中觀的方法,以什麼樣的方法都要認識自己的心。其實這一點,我想不管你是什麼身份的人,大概應該知道的。因為迷亂著的也是我們的心,快樂著的也是我們的心。依靠上師的竅訣,依靠前輩大德們的密訣,我們也可以以總相或者自相的方式來認識它,這個也不是特別特別困難。

因此我們在輪迴當中,或者是在世間當中,如果沒有認識心,死的時候也是迷亂當中而死的話,是很可憐的。如果這輩子沒有認識心,下輩子可能就變成一個小老鼠,或者松鼠,或者蟑螂,或者是一個小狐狸、小山羊,很有可能的。到那個時候我能不能認識自己的心呢?確實有一定的困難。所以為什麼前輩大德們覺得人身是非常關鍵的,獲得人身的時候一定要抓住機遇,好好地修行,原因也在這裡。(待續)

《勝道寶鬘論》傳講(1)

索達吉堪布2018.03.12第125次網路開示

來源於智悲佛網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桂林本地學員報名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桂林菩提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累了,請用心看完
有一種忽略疼得徹骨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