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納米技術—引領未來醫學

納米技術—引領未來醫學

【前言】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是用單個原子、分子製造物質的科學技術,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範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納米科學技術是以許多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它是現代科學(混沌物理、量子力學、介觀物理、分子生物學)和現代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技術、核分析技術)結合的產物,納米科學技術又將引發一系列新的科學技術。納米醫學是將納米科學與技術的原理與方法應用於醫學,其範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應用納米科學技術發展更加靈敏和快速的醫學診斷技術和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2)利用納米技術在更微觀的層面上理解生命活動的過程和機理。

如今,納米技術已經成為21世紀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推動了各個研究領域的迅猛發展,當然納米科技對醫學研究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納米技術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為健康做出了貢獻,其中許多納米顆粒為基礎的藥物已經應用於臨床。目前大約有51種納米顆粒治療藥物被批准用於目前更多的II期和III期臨床試驗。同時納米科技在癌症治療、疫苗開發、HIV治療以及多種疾病的診療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然而,關於納米技術的定義有很多,關於如何定義納米技術尚未達成全球共識。美國聯邦政府計劃的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NI)指出:「納米技術是對物質的理解和控制,尺寸大約在1到100納米之間,其中獨特的現象使得新的應用成為可能。」與此同時,歐洲納米醫學技術平台(ETPN)使用更廣泛和更具包容性的定義:「納米醫學是納米技術在健康中的應用。它利用納米尺度上材料的改進的和通常新穎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在行業內,許多會議都提出了一個普遍的協議,即尺寸範圍不是關注的焦點,而是材料性能的改進和優化可以帶動患者的利益。因此,1-1000nm範圍內的更廣泛的尺寸通常被認為是納米藥物範圍。

納米材料在組成,電荷,表面積,溶解度,晶體結構,表面化學性質和形狀方面差異很大。部分研究成果顯示,許多納米材料通過與血液內發現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刺激或抑制各種反應而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許多納米材料與血清蛋白例如調理素(例如抗體,補體)相互作用並迅速攝入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細胞(例如巨噬細胞),與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使得一些納米材料具有抗原性,故而納米材料具有中和抗體等免疫學意義。此外,已經證明納米材料的行為與大塊材料不同,不僅僅是它們的吸收和靶向,還有它們與一般細胞的相互作用。重要的是,將納米技術應用於藥物遞送的唯一最大推動因素是提高藥物的安全性,並且這已被許多商業化的納米載體藥物所明確證明。然而,就所有藥物而言,納米藥物在人類應用之前需要對安全性進行強有力的評估,並且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所面臨的潛在風險仍存在不確定性。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納米技術也毫不例外。在我們對納米技術的不斷應用和發展中,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納米技術朝著正確的方向繼續前行。相信納米技術在不久的未來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將會是繼計算機、基因技術之後世界強國追逐的又一大科技熱點,而科學家們也會通過不懈的努力基於納米技術開發更多對疾病進行診療的新型工具或技術,從而更多地造福於人類健康!

關愛生命健康,致力疾病治療

關愛生命,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愛生命腺之家 的精彩文章:

太空環境對人體的神秘影響
老齡化:阿爾茲海默症也能提前檢測?

TAG:關愛生命腺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