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釣魚技巧:線鉤餌合理搭配,釣魚才能輕鬆又過癮!

釣魚技巧:線鉤餌合理搭配,釣魚才能輕鬆又過癮!

不管是野釣還是黑坑塘釣,傳統釣還是台釣,都要講究線鉤餌合理搭配,這是無庸置疑的問題,究競怎樣搭配才合理?這倒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下面就如何合理搭配問題,談談我的見解,供釣友們參考。

先說說傳統釣的搭配問題。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存在這麼多年,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而且,現在很多釣友的傳統釣法都是結合了台釣的一些技術特點,在特定釣場,其效果並不亞於台釣。傳統釣法,以前都是單鉤通線,現在結合台釣技巧後的傳統釣,有了很大改進,大多採用的子母線分離,雙鉤垂釣以提高垂釣效率。而且在線組的使用上,也不是以往唯一追求的結實,而是根據對象魚的大小,儘可能地增加線組的靈敏度。

傳統釣發展到今天,其技術特點其實已經離不開台釣。比如說雙鉤的線組搭配,就是參考了台釣使用的優勢。很多釣友甚至還用七星漂釣懸墜,其調漂、找底的過程跟台釣並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在浮漂選在上,一個採用的是七星漂,而台釣採用的是立漂。甚至很多釣友都採用台釣線組進行傳統釣。雖然在魚口信號上,沒有立漂那麼靈敏,但是七星漂的優勢就是其成功率高,七星漂有魚信號時,及時提竿,十有八九都能上魚。

傳統釣不斷改進,線組的粗細也會隨著目標魚的大小而定,七星漂與鉛墜的配比也會隨著線組的粗細而得到相應大小的配比,配比得當的線組,基本上也具備懸墜釣的靈敏度,釣頓口、釣行程、釣細微送漂,甚至隨著不斷的改進,運用細線重鉛、朝天鉤,進行逗釣,結合了路亞釣法的逗釣結合,上魚率甚高,還有朝天鉤珠珠釣法,專釣鯉魚鯽魚,可謂是五花八門樣樣精髓。

再說台釣的搭配問題。釣法千千萬萬,但是它們的道理是相通的,皆要知天時、明地勢、識魚性、懂應變,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垂釣能手。台釣釣魚變招多,由生口釣到猾口,從釣底到打浮,不僅需要鉤和浮標的配合,還要滿足釣餌狀態的變化,時用搓餌時而用拉餌,隨魚情和魚口而要求鉤、線、線組和浮漂都要求能適合需求。經過多年實戰總結,我目前釣鯽魚用袖鉤,釣混養魚用新關東鉤,原因是能搓能拉,不管釣靈釣鈍只要浮漂配合就能實現釣底、釣離底的變化。選擇用袖鉤、新關東鉤與用伊勢尼、千又相比,搓的餌小,長卵形,餌重輕,在浮漂的牽引下可以使鉤由卧變立,這樣鉤尖朝上刺中的都是有效部位。後者鉤寬,搓卵形餌,體積大,沉底後鉤是卧的,魚不是從鉤尖處下口而是由鉤彎吸入,則很可能鉤尖還在嘴外,就是將鉤完全吸入了,刺中部位也不統一,或上唇或下唇或嘴角都有。鉤尖朝上對刺魚非常重要,甚至是關鍵的。特別是拉餌,由於餌輕幾乎每竿都是刺中上唇。懸墜釣子線長短也要重視,但取多長是由魚魚情水情決定的。釣鯉、草、鰱、鯿為主的綜合魚40—50厘米對摺,釣生口鯽魚25~30厘米對摺。否則魚咬鉤會受到鉛墜的影響。而黑坑釣,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誘魚,子線50~60厘米對摺,就是墜到位後也有1—1.2米的行程,確定了魚的主泳層,子線可短些。魚情多變,由沉底到離底,到上浮半水,再到分散下沉。從生口到半猾口,到輕口、猾口,子線粗了、短了魚訊隱蔽,只有用極細子線才能反應魚訊。釣底,魚咬鉤快,子線短一點無妨。魚咬鉤慢,信號弱,子線適當加長。魚的泳層厚,子線長可以爭取更多的咬鉤機會。魚訊弱,用細、長、軟的子線。釣快魚子線40~45厘米對摺。釣慢魚子線50~60厘米對摺。底釣輕口魚子線60~65厘米對摺。

以上是個人見解,請關注指正。

了解更多釣魚技巧,餌料配方,爆護秘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孝小暗月蒼穹 的精彩文章:

春天釣魚這幾個誤區你別進,進了准打龜!

TAG:孝小暗月蒼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