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鋼鋸嶺的日軍野戰工事這麼難啃

為什麼鋼鋸嶺的日軍野戰工事這麼難啃

本文乾貨選自二戰米帝情報部門解密文件,小規模作戰單位為主,包括日軍碉堡和連排級的野戰工事。

與德國國防軍一樣,日本陸軍本身非常反感防禦作戰,因此都沒把防禦作戰當回事,但奇怪的是,兩者都在戰爭中打出了極其出色的防禦戰,並且都及時更新自己的作戰手冊,改進相關的訓練和完善野戰守則。

拋開日本陸軍對防禦作戰的態度,日軍以他們在防禦工事上的細密與堅韌聞名,但有一個方面有明顯的缺乏,那就是對於地雷的使用。

我們進一步來看,日軍主要使用泥土和木材來建造碉堡,木材緊密的交織在一起,為了加強頂部對於非直射火力的防禦他們用了很多層這樣的東西,可以很完美的防禦輕型火炮和迫擊炮的打擊,並且有報告稱「在新幾內亞島的東南部防線,這些碉堡在戰役開始以前就已經修建並策劃用於防禦,叢林的快速生長,迅速遮蓋了他們的防禦工事,形成了一流的偽裝」。

二戰中的日本陸軍是出了名的狂熱和堅韌,陸軍元帥斯利姆這麼評價日軍士兵:「他們行軍戰鬥到死為止,如果有500名日本兵受命守住這裡的陣地,我們必須消滅他們其中的495個,剩下的5名日本兵會自己了解自己。」

日軍的戰術訓練非常強調士兵的士氣和耐性,一個美國陸軍工兵這麼評價南新幾內亞島的戰役:「根本無法形容小日本在他們的防禦陣地里有多麼堅挺,手雷、普通的炮火和迫擊炮對他們毫無作用,有很多例子,一個掩護部被手雷清理,澆上汽油燒過一遍,再拿沙子和泥土封死,過了兩天依然會有日本兵從裡面鑽出來作戰」。

儘管日軍有一些使詐的手段,比如假人狙擊手,或者讓已方支援炮火與對方支援炮火同步,讓敵人誤以為那是自己的火炮,但他們一直沒想起來怎麼使用地雷這個玩意,在1944年的情報公告中做出了這樣的修改:「最近有指令命令西南太平洋地區的日軍嚴守編製,並加強地雷的布置。」此外,其中也提到了「這些指令非常宏觀和籠統」他們只說了該做什麼,並沒有說該怎麼埋地雷,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跟日軍很多指令一樣,具體細節和操作技術都交給基層軍官自己定奪了,這種大體的命令需要訓練有素的部隊才能執行,但在1944年,基本上軸心國都失去了他們訓練水品最高的部隊。

下面我們看看美軍工兵對於戰爭後期日軍海灘防禦工事的點評,1945年3月,美軍在塔利賽的海灘登陸,日軍在這裡建立了嚴密的防禦體系,但海灘無人守備,防禦工事原封不動,讓美軍得以好好研究一番,結論報告很短,但講到了戰爭後期日軍寒潭防禦的地雷、工事和壕溝等方面,首先「日軍在拿炮彈和炸彈製作簡易反坦克和反步兵地雷上十分出色,唯一問題就是隱蔽性太差,有些埋下去的炸彈炸不響,有些被火力摧毀了,如果隱蔽得當,75MM炮彈將會是非常不錯的反人員地雷。」第二「他們挖的反坦克壕溝足夠阻擋我們的中型坦克,用木材和鋼軌做成的障礙物可能無法完全阻擋中型坦克和推土機,但也足夠阻滯部隊快速衝過一個由大量反坦克武器和輕武器覆蓋的陣地,使得坦克成為反坦克武器的好目標。」第三「絕大部分的射擊位和隱蔽所都只能防禦小口徑武器攻擊、衝擊波、炸彈炮彈碎片以及輕型迫擊炮火,沒有任何掩體能扛得住100磅炸彈和海軍艦炮的直接命中,不過考慮到這是輕型工事,這些工事展現出了日軍出色的創造力和對當地現有材料的有效利用。」

這一部分我會更加細緻地的分析防禦陣地布置,一旦命令下達讓對佔領地進行防禦準備,準備工作通常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的,

首先,確立防禦的關鍵點和防禦的主線,

二.研究確立一片火力覆蓋區域,並設立觀察哨,

三.在防禦主線上設置障礙物

四.挖掘交通壕和單兵掩體

下面細緻地看一下連擊單位的防禦布置(靈魂畫手預警)

現在看到的是一個連級單位防禦陣地歷經兩個小時建造的樣子,每一片區域分給一個排,每一條壕溝分別分給各個班

重機槍被布置在支援位置上,面沖著斜對角的方向,它旁邊的部隊也是這麼布置,這樣火力可以交叉覆蓋。再過四個小時的修建,各班的射擊壕將練成一條線。

在歷經56個小時的修建後,能達成如下描述效果

各排的陣地被擴大到深度足夠站人的戰壕,交通壕的深度足夠讓人爬行通過

輕型建造的隱蔽所能夠容納六個人

只有機槍掩體會按照防禦150MM榴彈炮的標準建造

前線的鐵絲網縱深達到8米長。

同樣的陣地在歷經四周的建造後還能進一步的強化

前線又設置一層鐵絲網,在側翼方向也設置了一些鐵絲網,此外戰壕也會構成一個細密的系統網路,同友鄰部隊相連,單兵掩體也會加上屋頂,此外,還有可能挖有通向後方的地道。現在的陣地和四周前的那個看起來有點不同了。(以上陣地寬度在183M左右)

下面拿一個緬甸的日軍排級別陣地來進一步研究

在設計上和剛才我靈魂畫手的不同,如你所見他是環形的,後方是一個可供人睡覺休息的大型隱蔽所,這個環形陣地的端點處是散兵坑,每個散兵坑附近都有一個一人大小的用泥土和木材覆蓋的掩護部,此外,還有一個防禦良好的機槍陣地,報告中指出這些在散兵坑附近的單兵隱蔽所和三個隔間的機槍陣地是這個陣地的特色。(陣地寬度30M)

下面我們看看機槍陣地

(太丑了直接上圖吧)

這是一個緬甸地區日軍三隔間機槍陣地的側視圖,頂部有不少木材和泥土搭建,機槍被布置在工事內部,而他被叫做三隔間,我們從正面看一下

支撐的木材把設計口分向了三片區域。

回來說這個排級陣地,手冊上說這個陣地是給排級單位準備的,但是一個甲鍾或乙種師團的步兵連的步槍排有三挺輕機槍,此外還有62人或54人的編製,而陣地上只有一處機槍陣地,這點地方給54人都嫌小,更別說62人了,儘管散兵坑和機槍的數量和一個步槍排的配置基本對上了,這裡要說到緬甸作戰的日軍後期大部分的部隊都是缺編部隊,這個排級作戰陣地是後期部隊缺編情況下的產物,但是這一點沒有在報告中提到。

最後總結,儘管日本人很不喜歡打防禦戰但他們的設計技巧和創造力使得他們造出來多種優秀的野戰工事和防禦體系,儘管在戰爭絕大部分時期他們一直欠缺鋪設細緻雷場的能力,但日本陸軍採取了一些別的方法來彌補這個缺點,並達到了和其他國家軍隊相比差不多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鹿家軍 的精彩文章:

TAG:鹿家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