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三百多年被稱為軍事上的矮子,被人欺負,有個人難辭其咎

宋朝三百多年被稱為軍事上的矮子,被人欺負,有個人難辭其咎

很多人對宋朝的印象,都是覺得宋朝在經濟文化方面發展的非常繁榮;但是在軍事上,卻是很薄弱,被稱為軍事上的矮子,在319年中,處處受欺負,這個為什麼呢?

這裡有個人難辭其咎,這個人就是宋太宗趙光義。

宋太宗趙光義是宋朝的第二任皇帝,第一任就是他的哥哥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最出名的莫過於「黃袍加身」,而後就是「杯酒釋兵權」 。

黃袍加身讓趙匡胤登上帝位,開創了宋朝,而宋朝軍事上的薄弱起因也是由於杯酒釋兵權,他解除了手下大將的兵權,隨後進行軍事改革,使得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削弱了軍隊的作戰能力。

但是宋朝軍事上的薄弱,在宋太祖的時候沒有暴露出來,但是在宋太宗的時候毫無保留地顯示了出來。

這個是為何呢?

原因也就是趙匡胤是個不錯的武將,雖然制定了不合理的軍事制度,但是他自己會打戰,懂軍事,懂分寸,也不會對前線的戰事瞎指揮,而趙光義卻恰恰相反。

公元979年,趙光義在大軍還沒有修整的情況下,輕率的做出了南征北戰的計劃。

首先就下了攻打遼國的命令,還御駕親征,但是在第一次正面交鋒的高梁河之戰中,被遼軍所敗,趙光義差點被抓,最後乘驢車敗逃。此後宋朝軍事開始在整體上處於劣勢,並對以後和遼的對戰中都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而從此之後,趙光義在軍隊中就不設最高權力的大將,而是讓全部的將士都聽從他在後方傳來的作戰方案。也常常以為自己神機妙算,不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就提前排兵布陣。

眾多將士,都覺得這樣的做法是軍事大忌,但是又不敢違抗,所以在戰場上非常吃虧,而且軍心動蕩,出現厭戰情緒。

在980年,還是沒有正視到大軍疲憊的問題又開始南下討伐交趾(越南),結果又是一場大敗。

趙光義連續吃了兩場敗戰,還是沒有被打怕。在986年,經歷了幾年的調整後,趙光義又派楊業,潘美,田重等五位大將兵分三路,再次北伐,然後還是頻頻落敗,而因為楊業被俘虜絕食而死後,軍心開始渙散,隨後屢戰屢敗,軍中將士也多為懼戰,一打就跑。

從此宋軍從此就給人一直「不堪一擊」的印象。

之後趙光義也是被打怕了,對待外敵是能不打就不打,能議和就議和,宋朝的軍事也越發的薄弱,也處處受欺負。

宋朝被稱為「軍事上的矮子」,雖然這個結果不能說完全因為趙光義一個人,但是他難辭其咎。

文:上下古今團隊 漫舞創作

圖: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北宋當時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被滅掉了? 幾十萬的軍隊幹什麼去了?
你知道宋代人怎樣喝茶嗎?(三)神技「分茶」--繁華宋朝衣食住行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