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桐城人說文解字:淺談繁體字混用現象

桐城人說文解字:淺談繁體字混用現象

前幾日有省內某高校與某著名文學雜誌社共同舉辦大型文學活動,巨型舞台背景上一句「行萬裏路」 被好事者傳到網上,讓眾人詬病。高校與文學雜誌社共同舉辦文化活動,背景牆竟出現錯字,確實讓人擔憂。常見有中國書協會員書法作品,將「才能」之「才」寫成「纔」,公開展覽,供人品鑒,真是畫虎成犬,貽笑大方。在當下文化熱中,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真的要多一點敬畏之心。

想起前些年一次看戲,見字幕上寫有繁體《六尺巷》詩,看到第一句 「一紙書來隻為牆」,便忍不住說,那「隻」字寫錯了,此處的「只」字,繁體應寫作「祇」,當事者卻不以為然。一部戲聲稱要「打磨」,還計劃晉京演出。戲獲獎了。而我還常常記掛著,那一字改了沒有?如果不改,會大煞風景的,試想,外地人進劇院,戲未開場便看到這個錯很厲害的字,心裡頓時就會產生「今日文都莫過如此」的印象了。此是閑話。

當下文化熱升溫,各地文化活動高潮迭起。在簡化字推廣使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繁體字好似一件件古董,正規場合還經常拿出來展示一下。如一些大型廣告、舞台布景、書畫作品、風景區各類招牌、書籍裝幀等等,都喜歡夾雜著用些繁體字,以示「文化」些,莊重些。可惜在那些「文化」、莊重的場合,常見到繁簡間用、繁體字混用的現象,反而使一些活動變得非文化、不莊重了。

簡化字中有大量的字,詞性不同、聲調不同、字義不同但形同,如「發」,既可用作動詞如「發現、發展」,又可用作量詞如「一發子彈」,還可用作名詞,如「頭髮」。而在古漢語里,「發現」「一發子彈」「頭髮」等是各有其字的:「發現、發展」的「發」,寫作「發」,讀第一聲「fā」,而「頭髮」的「發」寫作「髮」,讀第四聲「fà」。「發」、「髮」後來都簡化成「發」。

再如「歷史」之「歷」,簡體「歷史」「日曆」是同一個字,而繁體呢?「歷史」寫作「歴史」,「日曆」寫「日暦」;簡體「山谷」「稻穀」是同一個字,但繁體 「稻穀」為「稻榖」,「山谷」是不能寫成「山榖」的。

古人在書寫上面所舉的一些字是駕輕就熟、無須區分的。但到了今人這裡,特別是接觸繁體字讀物少的人,往往會忽略,以致混淆,鬧出笑話。需要強調的是,在文化熱的今天,許多從事廣告設計的文職人員,在熟練掌握設計、製作的同時,應補上漢字尤其是繁體字這一課,切忌圖省事,用電腦「繁簡字轉換」功能,一轉了事。主管此項工作的部門負責人也應注意,凡用於公開場合的文化、商業等類型的廣告、圖文,要強化其前期審稿工作,力爭不讓繁體字混用的現象發生,傳統文化復興的新時代,要充分尊重傳統文化,規範漢字使用,提升各類文化活動的品味。

筆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見到一些繁體混用的現象,茲不揣譾陋,試舉幾例簡要說明,與讀者共同學習。所引的例字,一字皆有多義,舉例時只取我們經常涉及到的一些淺近的義項,請讀者明察。

余與餘

」:第一人稱「我」;

」:有「饒、眾、多、殘、過度」等多個義項(簡化字亦寫作「餘」)。

「餘」已簡化成「余」。繁體字第一人稱「余」不能寫作「餘」。(注意:電腦「簡轉繁」時將「余」轉成「餘」)

里與裏

」:;古代二十五家為「里」;又引申為「鄰里、故里」,又作量詞「萬里」。

」:「這裏、裏邊」。

「裹」已簡化成「里」。用繁體字時,「鄰里、故里、萬里」 都不能寫作「鄰裏、故裏、萬裏」。

才與纔

」:「才能」;

」:「剛才」「才看見」。

「纔」已簡化成「才」。用繁體字時,「才能」不能寫作「纔能」。

築與築

」:古代一種五絃樂器。如「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

」:建築。

「築」已簡化成「築」。用繁體字時,「擊築」不能寫作「擊築」。

後與後

」:繼位之君、受禪之君、天子嫡妃皆稱「後」;

」:「遲、晚」。

「後」已簡化成「後」。用繁體字時,「皇后」不能寫作「皇後」。

谷與穀

」:泉出通川為「谷」,如山谷。日出處曰「暘谷」。

」:百穀的總名(還有其它多義項)「五穀豐登」。

「穀」已簡化成「谷」。用繁體字時,「山谷」不能寫作「山穀」。

幾與幾

」:古人坐而憑「幾」,如「案幾、几杖」。

」:近,「幾乎、庶幾」(還有其它多義項)。

「幾」已簡化成「幾」。用繁體字時,「案幾、几杖」不能寫作「案幾、幾杖」。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古漢語中表示數目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至於「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其它義項此處不解)是近世官書及帳目文契中的數目用字。

用繁體字時,「二三人」不能寫作「貮叄人」,「第一卷」不要寫成「第壹卷」,(從壹到拾相同)

干與乾

」:「天干」,自「甲」至「癸」。「干預」「干戚(盾與斧)」都寫作「干」。

」:「乾燥、枯乾」。「乾」讀「qián」 時為卦名,上出的意思,如「乾坤」。曾見有人轉換古籍,將「乾坤」轉成「乾坤」,這是圖方便造成的。

雲與雲

」:「雲」字義項很多,此處只取「說」義,如「子曰詩云、人云亦云」。

」:山川之氣。

「雲」已簡化成「雲」。用繁體字時,「子曰詩云、人云亦云」不能寫作「子曰詩雲、人云亦雲」。

舍與捨

」:市居曰「舍」,如「客舍」;軍行三十里曰「舍」,如「退避三舍」。

」:棄去,如「捨得」。

「捨」已簡化成「舍」。用繁體字時,「客舍」不能寫作「客捨」。

目前在許多場合,繁體字混用的情況很多,如歷史之「歴」與日曆之「暦」、獵獲之「獲」與莊稼收穫之「穫」等,不一一列舉。

以上十例,本來是簡筆字,有人不知,弄巧成拙,以繁替簡,用的卻不是同一個字,結果字不表義。漢字簡化表中,多數繁、簡基本上是對應的,如「時與時」「國與國」「窮與窮」「學與學」等,但有些字,從它的表義功能上說,繁體字通行的時代本來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面目,如上文「後」「谷」等,使用時應格外注意。如本文開頭所引「萬里」的「裏」,本來無「衣」,豈能硬穿上衣服呢?記住,古人去萬里戍邊,是缺衣少食的。說一句笑話。

責編:雲曉露

審核:一葦過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桐城網 的精彩文章:

桐城人吃了20多年的娃娃雪糕、三色杯要沒了?最新回應來了…

TAG:桐城網 |